全液压转向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5400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液压转向控制阀,属于液压传动与控制的技术领域。该转向控制阀的液压油缸的缸体内被活塞分隔成第一和第二腔,第一和第二腔中分别装有轴向的活塞弹簧;活塞的一端与轴向约束的外接螺杆构成螺旋副;换向阀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控制腔,第一和第二控制腔分别装有控阀弹簧;换向阀的负载侧两油口分别外接转向油缸的两端口;活塞的中部形成回油腔,回油腔分别通过节流孔与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第一和第二控制腔分别通过节流孔道与第一和第二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巧妙的结构设计,大大减小了转向系统的节流损失,具备自动缓冲、自动回位、补偿、卸荷等诸多功能,显著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能源,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控制阀,尤其是一种大型工程机械尤其是 轮式装载机的全液压转向控制阀,属于液压传动与控制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程机械主机中使用的全液压转向阀,由于完全借助小孔节 流控制压力,因此使系统流量损失严重,效率低下,不可避免增加了操 作者的劳动强度,并且转向间的小孔随着液压油的污染而易堵塞,从而 导致转向失灵,增加了故障率。此外,还存在操作方向盘转动的手感差, 以及当主机的转向外阻力骤然增大时,缺乏对转向油缸可靠保护的缺 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流量损失严 重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减少压力损失、提高工作效率的全液压转向控制阀。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反馈路面状况,从而 具有良好操作手感的全液压转向控制阀。本技术更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当转向外阻力骤然增大 时,可以通过泄压保护转向油缸的全液压转向控制阀。为了达到上述首要目的,本技术的全液压转向控制阀包括液压 油缸和换向阀;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内被活塞分隔成第一腔(上腔)和 第二腔(下腔),所述第一和第二腔中分别装有轴向的活塞弹簧;所述 活塞的一端与轴向约束的外接螺杆构成螺旋副;所述换向阀的两端分别 形成第一控制腔(上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下控制腔),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腔分别装有控阀弹簧;所述换向阀的负载侧两油口分别外接转 向油缸的两端口;其特4正在于所述活塞的中部形成回油腔,所述回油 腔分别通过节流孔与第 一腔和第二腔连通;所述第 一和第二控制腔分别 通过节流孔道与所述第 一和第二腔连通。当主才几(例如装载才几)启动后,方向盘不转动时,液压油釭的活塞 在其两端活塞弹簧的作用下处于中位,并保持静止状态。换向阀也在其 两端控阀弹簧的作用下处于中位和封闭状态,主机不会发生转向动作。当方向盘右转时,将经转向杆带动外接螺杆,使活塞上移,结果液压油缸上腔容积变小,液压油受压(其压力为Pl),部分通过节流孔回油,部分通过节流孔道进入换向阀上控制腔。与此同时,液压油缸下腔容积变大,油压减小(压力为P2),活塞回油腔的液压油通过节流孔补充到油缸下腔。液压油缸上、下腔压力差为AP-P1-P2,也即换向阀二端的控制腔压力△ P-P1-P2,该压力差△ P随着方向盘的转动速度(相应的活塞移动速度)的增快而升高。当压力差AP达到或超过换向阀的控阀弹簧作用力时,换向阀开启,直至全开。此时,来自转向泵输出的液压油通过换向阀一油口进入转向油缸,主4几右转。转向油缸回油腔液压油则通过换向阀另 一油口回油。在此过程中,液流压力由回油腔和节流孔有机结合控制,因此有效减小了流量损失,效率显著提高,并且节流孔不易堵塞,从而保证了转向控制的稳定可靠。为了达到进一步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换向阀的阀芯两端分别制有溢流通道,所述两溢流通道的内端分别装有控制溢流通道与阀芯换向流道连通的导岡芯;所述导阀芯的外端《^氐靠于溢流弹簧。这样,形成了溢流换向阀结构。当转向油缸工作压力由于行驶路面 外阻力增大而升高,压力达到或超过溢流弹簧的压力时,溢流阀开启, 液压油溢流至换向阀的控制腔,并进入液压油釭腔。结果,液压油缸该腔的压力Pl升高,活塞向上移动阻力增大,也即通过螺杆传递到方向 盘的转动阻力增大。并且,当主机方向盘转到接近机械极限位置附近时, 导阀芯处于全开位置,才喿作方向盘转动的力明显增大,甚至无法转动。 这样,可以使操作者通过方向盘获得"路面感"或"终点感,,,即具有 良好的手感,便于掌控操作。为了达到更进一步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更进一步的完善是还含有梭阀和过载阀;所述梭阀的两端口分别与所述换向阀的负载侧两油口 连通,中置口通过过载阀接回流通道,并外接前置优先阀。这样,当换向阀开启后,梭阀在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将切断两端口 之间的连通油路。转向油缸工作腔的压力油将反馈到优先阀,用于进一 步调控优先阀,确保转向控制稳定可靠。当主机的转向受到意外作用力, 而呈现外阻力骤然增大时,转向油缸受压腔的压力急剧升高,到达到或 超过过载阀开启压力时,过载阀开启,转向油缸受压腔的压力油回流, 实现卸荷,从而对转向油缸起到保护作用。总之,本技术巧妙设置了螺杆传动活塞的回油腔、溢流换向阀等合理结构,因此大大减小了转向系统的节流损失,具备自动緩冲、自动回位、自我补偿、自动卸荷等诸多功能,不仅在显著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能源,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全液压转向控制阀的原理图。 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1中,a液压油缸,b节流孔,c换向阀,d溢流阀,e梭阀,f 过载阀,g安全阀,h换向油缸。图2、图3中,1.连4妄块,2.上端盖, 3.螺杆,4.阀体,5.弹簧,6.活塞(活塞杆),7.弹簧座,8.节流间隙,9.节流孔,10.定位销轴,11.下端盖,12.弹簧,13.下控制腔,14.导阀芯,15.弹簧,16.换向阀芯,17.上控制腔,18.排气阀,19.弹簧,20.钢球,21.节流孔,22.过载阀座,23.梭阀座,24.钢球,25螺母,26上节流孔道,27下节流孔道,28端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全液压转向控制阀如图l所示,包括液压油缸a和换向 阀c。如图2所示,液压油缸的缸体4内被中部形成回油腔的活塞6分 隔成环形的上腔和下腔。上、下腔中分别装有轴向的活塞弹簧5。活塞 6的上端固定有螺母25,通过该螺母与轴向约束的外接螺杆3构成螺旋 副,活塞6的下端中心孔与固定在缸体4上的定位销轴10成动配合, 更具体说,活塞6下端中心的内花键与定位销轴10的外花键动配合连 接。外接螺杆3的上端固定用于连接方向盘的连接块1。当转动方向盘 带动螺杆转动时,可以通过螺旋副带动活塞在缸体内升降。外接螺杆3 和定位销轴10的中心分别制有溢流孔道。换向阀的换向阀芯16位于缸 体4的一侧,其两端分别形成上控制腔17和下控制腔13。上、下控制 腔分别装有控阀弹簧12。换向阀的负载侧两油口R、 L分别外接转向油 缸的两端口 (参见图1)。活塞6中部的回油腔分别通过上、下节流孔9 与上、下腔连通,上、下控制腔17、 13分别通过节流孔道26、 27与上、 下腔连通。换向阀的换向阀芯16两端分别制有溢流通道,两溢流通道的内端 分别装有控制溢流通道与阀芯换向流道连通的导阀芯14,导阀芯14的 外端抵靠于溢流弹簧15的内端,该溢流弹簧15的外端抵靠在制有溢流 小孔的端帽28,由此构成溢流换向阀。此外,如图3所示,换向岡的外 侧还装有梭阀和过载阀。梭阀两端的梭阀座23之间装有钢球24,其两 端口分别与换向阀的负载侧两油口 R、 L连通,中置口通过过载阀接回流通道,并外接前置优先阀i (参见图1)。过载阀主要由弹簧19、钢珠 20和节流孔21构成,当过载时将克服弹簧力导通泄压。主才几(装载4几)启动后,方向盘不转动,液压油缸的活塞6在两端 弹簧力的作用下处于中位,并保持静止状态。换向阀也在两端弹簧力的 作用下处于中位和封闭状态,主机不会发生转向动作。当方向盘右转时方向盘通过转向杆、连接块带动螺杆3转动,通过 传动螺紋带动活塞6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液压转向控制阀,含有液压油缸和换向阀;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内被活塞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和第二腔中分别装有轴向的活塞弹簧;所述活塞的一端与轴向约束的外接螺杆构成螺旋副;所述换向阀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腔分别装有控阀弹簧;所述换向阀的负载侧两油口分别外接转向油缸的两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中部形成回油腔,所述回油腔分别通过节流孔与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腔分别通过节流孔道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正东丁来镇刘金龙秦志文徐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大地液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