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钧迪专利>正文

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0686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包含有一前管、一座管、一螺接件与一后支架,其中,前管直立设置于自行车车架前侧,并形成一连接管,座管直立设置于自行车车架中间段,并朝向连接管方向形成一套接管,螺接件可拆卸地螺设于连接管与套接管之间,后支架则固设于座管后侧,由此,当螺接件被拆卸之后,自行车车架即可简单、快速地被分解成两部分,而可达到方便拆装、携带与收纳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可方便拆装与携带的单支拆装自 行车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自行车车架多是利用金属管件以焊接方式结合,以形成结构稳固的一体式 自行车车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掀起了一股自行车环岛风潮后,有越来越多人开始从事自 行车运动,并且为了方便随处骑乘,目前发展出一种可方便携带的折叠式自行车,其是利用 在车架上设置枢接结构,而使车架可凭借折叠的方式方便收纳,不论搭乘汽车、火车或捷运 都可以方便携带。然而,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的车架于折叠后,减少的车架体积相当限,仍无法有效 地大幅缩减所占的空间,并且将收折用的枢接结构设置于车架上,很容易导致车架结构强 度不足的危险,尚有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车架未能大幅缩减收折后的体积,并且以枢接结构设 置容易有强度不足的疑虑,因此,本技术人系提供一种以螺接手段组装的单支拆装自 行车车架结构,以达到方便拆装、方便携带以及结构稳固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如下述。本技术一种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包含有一前管、一座管与一螺接件, 其中前管直立设置于自行车车架前侧,并形成一连接管;座管直立设置于自行车车架中间段,并朝向连接管方向形成一套接管;螺接件可拆卸地螺设于连接管与套接管之间。所述的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中,所述的连接管具有内螺纹;所述的套接管 具有内螺纹;所述的螺接件于两端分别形成有外螺纹段,分别螺合于连接管与套接管上,并 且螺接件所螺合的连接管与套接管其中的一内螺纹行程大于另一内螺纹行程。所述的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中,所述的螺接件于两端的外螺纹段上分别 螺设有一迫紧套管,各迫紧套管的一端形成有内螺纹并可移动地螺设于该螺接件的外螺纹 段上,另一端内面则分别形成扩孔,以套盖于所对应的连接管或套接管上。所述的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中,所述的螺接件于两端的外螺纹段上分别 套设有一迫紧套管,各迫紧套管的一端迫紧地套设于该螺接件的无螺纹段上,另一端则迫 紧地套设于所对应的连接管或套接管上。所述的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中,所述的迫紧套管于管壁上沿轴向剖设有 一弹性裂口,于弹性裂口两侧则延伸出一对平行相对应的迫紧耳片,于该一对迫紧耳片的 两端分别穿设有一快拆拉把。所述的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中,所述的螺接件包含有一第一组装管与一 第二组装杆,该第一组装管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固定端与一自由端,内部则贯设有一活动通 孔,该固定端螺设于套接管上,该自由端则形成有内螺纹,活动通孔贯设于第一组装管内; 该第二组装杆的外径小于活动通孔内径,并穿设于第一组装管内,于该第二组装管的两端 分别形成一穿入端与一结合端,该穿入端螺设于第一组装管的自由端上,该结合端螺合设 置于连接管上。所述的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中,所述的螺接件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螺帽 与两第二螺帽,该第一螺帽螺设于第一组装管的一固定端上,并套盖于套接管上;该两第二 螺帽则分别螺设于第二组装杆的两端,并分别套盖于第一组装管的自由端与连接管上。凭借上述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利用螺接件以 可拆装方式螺设连接前管与座管之间,并且当螺接件被拆卸之后,便可使自行车车架被分 解成前、后两部分,再搭配上现有的拆装技术,即可简单地、快速地将自行车分解与收纳,而 达到方便拆装、携带以及结构稳固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头螺柱型态螺接件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头螺柱型态螺接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型态的迫紧套管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双头螺柱型态螺接件的拆卸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螺接管组件型态螺接件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螺接管组件型态螺接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的螺接管组件型态螺接件的拆卸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前管;110-连接管;12-座管;120-套接管;13,14-螺接件; 130U30A-迫紧套管;131-弹性裂口 ;132-迫紧耳片;133-快拆拉把;140-第一组装管; 140A-固定端;140B-自由端;140C-活动通孔;141-第二组装杆;141A-穿入端;141B-结合 端;142-第一螺帽;143-第二螺帽;15-后支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请参照图1与图5,其包含有一前管11、 一座管12、一螺接件(13,14)与一后支架15,其中前管11呈直立管状设置于自行车前侧,于上端连接设置一手把,于下端则形成两 前叉以设置于一前轮上,于后侧则凸出形成有一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管110 ;座管12呈直立管状设置于自行车中间段,并于上端连接设置于一座椅上,于前侧 凸出形成有一具有内螺纹的套接管120 ;请再参照图1、图3与图5,螺接件(13,14)可拆卸地螺设于连接管110与套接管 120之间,较佳的是,请参照图2与图4,该螺接件13为单支双头螺杆,于两端分别形成有外 螺纹段,以分别螺合于连接管110与套接管120上,而于外螺纹段与中间段之间分别形成有 外径小于中间段外径的一颈部,并且螺接件13 —端所螺合的连接管110内螺纹行程大于另 一端所螺合的套接管120内螺纹行程,由此,以利于螺接件(13,14)的前端可旋入内螺纹行程较长的连接管110中,使后端退出内螺纹行程较短的套接管120,以达成可顺利组装与拆 卸的目的;进一步,请参照图2与图3,该螺接件13于两端的外螺纹段上分别螺设有一迫紧套 管130,各迫紧套管130的一端内面形成有内螺纹可移动地螺设于该螺接件13的外螺纹段 上,另一端内面则分别形成扩孔,以套盖于对应的连接管110或套接管120上,以达到强化 该螺接杆螺合于连接管110与套接管120的结构稳固性,此外,另一型态的各迫紧套管130A 为内径均勻分布的管状,并以一端迫紧地套设于螺接件13的无螺纹段上,另一端则迫紧地 套设于所对应的连接管110或套接管120上,较佳的是,各迫紧套管130于管壁上沿轴向剖 设有一弹性裂口 131,于弹性裂口 131两侧则延伸出一对平行相对应的迫紧耳片132,于该 一对迫紧耳片132的两端分别穿设有一快拆拉把133,以利用快拆拉把133拉起释放或扳扣 迫紧,可达到松脱快拆或紧迫固定的效果;较佳的是,请参照图5与图6,该螺接件14相互套接用以进行伸缩长度的螺接管组 件,并包含有一第一组装管140、一第二组装杆141、一第一螺帽142与两第二螺帽143,其 中该第一组装管140为中空管体,螺设于套接管120上,并于两端分别形成一固定 端140A与一自由端140B,以及于内部形成一活动通孔140C,其中,该固定端140A形成有外 螺纹,并螺设于套接管120上;该自由端140B则形成有内螺纹;活动通孔140C由该固定端 140A的外端延伸至该自由端140B的内端贯设于第一组装管140内,且内径略大于自由端 140B的内径;第二组装杆141为圆柱状杆体,以可穿入移动方式设置于第一组装管140上,并于 两端分别形成具有外螺纹的一穿入端141A与一结合端141B,以及于中间段形成无螺纹且 外径略小于穿入端141A与结合端141B外径的结构,而穿入端141A螺设于第一组装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支拆装自行车车架结构,其包含有一前管、一座管与一螺接件,其特征在于:前管直立设置于自行车车架前侧,并形成一连接管;座管直立设置于自行车车架中间段,并朝向连接管方向形成一套接管;螺接件可拆卸地螺设于连接管与套接管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钧迪张文泰张永泰
申请(专利权)人:张钧迪张文泰张永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