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精炼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3965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真空精炼炉,包括:真空泵的主泵、主截止阀、第一除尘冷却器、第一真空罐、第二真空罐、第二除尘冷却器、辅截止阀和真空泵的辅泵,其特征在于:采用两个真空罐分别与真空泵的主泵和真空泵的辅泵组成,通过真空泵的主泵与真空泵的辅泵连接,带动真空泵的辅泵,使真空泵的主泵和真空泵的辅泵同时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真空精炼炉精炼周期均短,能满足转炉连铸的生产快节奏的要求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炼钢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真空精炼炉
技术介绍
真空精炼炉是获得高质量钢的重要设备,目前市场上的真空精炼炉一般采用双罐单盖或单罐单盖,精炼周期均大于40分钟,满足不了部分转炉连铸的生产快节奏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存在的缺陷,目的是为满足转炉连铸的生 产快节奏要求,提供一种采用双罐双盖且真空泵带辅泵预抽功能,真 空泵的主泵和辅泵可同时工作的新型真空精炼炉。本技术新型真空精炼炉内容简述本技术新型真空精炼炉,包括真空泵的主泵、主截止阀、 第一除尘冷却器、第一真空罐、第二真空罐、第二除尘冷却器、辅截 止阀和真空泵的辅泵,其特征在于采用两个真空罐分别与真空泵的 主泵和真空泵的辅泵组成,通过真空泵的主泵与真空泵的辅泵连接, 带动真空泵的辅泵,使真空泵的主泵和真空泵的辅泵同时工作。本技术有真空精炼炉精炼周期均短,能满足转炉连铸的生产 快节奏的要求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新型真空精炼炉结构示意图图中l是真空泵的主泵、2是主截止阀、3是第一除尘冷却器、4是第一真空罐、5是第二真空罐、6是第二除尘冷却器、7是辅截止阀、8是真空泵的辅泵。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新型真空精炼炉是这样实现的,以下结合附图做具体 说明。见图l,新型真空精炼炉,包括真空泵的主泵l、主截止阀 2、第一除尘冷却器3、第一真空罐4、第二真空罐5、第二除尘冷却 器6、辅截止阀7和真空泵的辅泵8,采用第一真空罐4、第二真空 罐5分别与真空泵的主泵1及真空泵的辅泵8连接组成,通过真空泵的主泵1带动真空泵的辅泵8,使真空泵的主泵1和真空泵的辅泵8 同时工作。当真空泵的主泵1为第一个真空罐4抽真空或保持真空时,第一 除尘冷却器3工作,主截止阀2中的主截止阀2a打开,主截止阀2b 关闭,辅截止阀7中的辅截止阀7a关闭,主截止阀2b打开,第二除 尘冷却器6工作真空泵的辅泵8可对第二个真空罐10进行预抽,在 第一个真空罐4内的钢水处理完成后,把真空泵的主泵1切换到第二 个真空罐5抽真空或保持真空。这样部分作业时间可以交叉重叠,使 真空精炼炉精炼周期均小于30分钟,能满足转炉连铸的生产节奏。实施例本实施例应用在100吨真空精炼炉,主泵1抽气能力为400kg/h, 辅泵8抽气能力为3300kg/h,真空泵的主泵和辅泵可同时工作。真 空罐和盖4、 5直径为6000mm。真空精炼炉精炼周期30min。本技术有真空精炼炉精炼周期短,能满足转炉连铸的生产快 节奏的要求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真空精炼炉,包括真空泵的主泵(1)、主截止阀(2)、第一除尘冷却器(3)、第一真空罐(4)、第二真空罐(5)、第二除尘冷却器(6)、辅截止阀(7)和真空泵的辅泵(8),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真空罐(4)、第二真空罐(5)分别与真空泵的主泵(1)及真空泵的辅泵(8)连接组成,通过真空泵的主泵(1)与真空泵的辅泵(8)连接,带动真空泵的辅泵(8),使真空泵的主泵(1)和真空泵的辅泵(8)同时工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炼钢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真空精炼炉,包括真空泵的主泵、主截止阀、第一除尘冷却器、第一真空罐、第二真空罐、第二除尘冷却器、辅截止阀和真空泵的辅泵,其特征在于采用两个真空罐分别与真空泵的主泵和真空泵的辅泵组成,通过真空泵的主泵与真空泵的辅泵连接,带动真空泵的辅泵,使真空泵的主泵和真空泵的辅泵同时工作。本技术有真空精炼炉精炼周期均短,能满足转炉连铸的生产快节奏的要求的优点。文档编号C21C7/10GK201354379SQ20092001099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延辉, 李润生 申请人:鞍山创新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真空精炼炉,包括:真空泵的主泵(1)、主截止阀(2)、第一除尘冷却器(3)、第一真空罐(4)、第二真空罐(5)、第二除尘冷却器(6)、辅截止阀(7)和真空泵的辅泵(8),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真空罐(4)、第二真空罐(5)分别与真空泵的主泵(1)及真空泵的辅泵(8)连接组成,通过真空泵的主泵(1)与真空泵的辅泵(8)连接,带动真空泵的辅泵(8),使真空泵的主泵(1)和真空泵的辅泵(8)同时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生李延辉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