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铰链固定到汽车门扇上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0310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将铰链附装到汽车门扇上的系统包括将铰链以及门扇夹紧的至少两个自冲孔式铆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铰链固定到汽车的门扇上的系统及其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铰链是通过螺钉-螺母型固定装置或通过焊接固定到门扇上的。例如,在文献EP1347135中,两个铰链通过螺钉-螺母型固定装置固 定到行李箱盖上。这种固定装置要求在行李箱盖中形成多个孔,这使行李 箱盖的安装增加了步骤,并且减弱了行李箱盖的耐腐蚀性。此外,固定在 行李箱盖上的铰链的可见部件的外观不令人满意。这种连接的机械强度也 是有限的。因此,在生产线上的组装成本和时间有限的背景下,这种解决方法是不令人满意的。本专利技术旨在改进用于将铰链固定到机动车辆的门扇上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提供了一种用于将铰链固定(安 装,附装)到汽车的门扇上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紧勒(夹紧,束绰,enserrer) 该铰链及该门扇的至少两个自冲孔式铆接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该门扇是行李箱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所述自冲孔式铆接连接紧勒三个叠放的元件 铰链的枢转支承件、行李箱盖的衬里以及行李箱盖的加强件。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还提供了 一种将铰链固定到汽车的门扇上的方法, 该铰链包括枢转支承件,该门扇包括至少两个元件,其特征在于,将该枢 转支承件、该门扇的第一元件以及该门扇的第二元件依次(依顺序)叠放在预先形成的支承结构上,以及在该第二元件上实施至少两个自沖孔式铆 接连接,从而紧勒该枢转支承件以及这两个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该方法的特征在于,该门扇是行李箱盖,该 行李箱盖包括衬里及加强件,并且其特征在于将该铰链、该衬里以及该加 强件依次叠放在预先形成的支承结构上,在该加强件上实施至少两个自冲 孔式铆接连接,从而紧勒该枢转支承件、该衬里以及该加强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实施三个不对齐的自冲 孔铆接连接。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面作为非限定性示例并参照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待固定到行李箱盖上的两个铰链的透视图; 图2示出能够实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器具的简图; 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冲孔式铆接连接的轴向剖面的半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多个自沖孔式铆接连接的铰链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将铰链4固定到机动车辆的门扇8上的系 统,将铰链4与门扇8的至少两个元件1、 2叠放,然后通过自沖孔式铆钉 固定。如图1所示,行李箱盖8包括至少一个增强件1和一个衬里2。两个 铰链4中的每个都包括适于固定到行李箱盖8上的枢转支承件3。为了进行铆接,如图2所示,使用特别适于该操作的器具100以及支 承结构20。器具100弯曲成C字形,以便提高待铆接区域的可接近性(可触及性, 可操作性)。具体地,该器具包括下部部件120和上部部件111。上部部件是用于分配铆钉10的致动器111。该致动器111可以是M的或电动的。致动器lll以及铆钉10可以是截面为圆形的柱状形状。铆钉 10具有旋转轴线14。下部部件120在其自由端包括压印模或铆压模120,该铆压模具有例 如圆形截面,并位于致动器lll的延伸方向。在铆接过程中,致动器111及铆压模122的轴线设置成与待铆接的元 件l、 2、 3每侧的铆钉10的轴线14同轴。支承结构20可以包括用于在方法过程中维持不同元件1、 2、 3的几何 形状的支座(未示出)。可将支承结构20的下部部分(未示出)的尺寸设计成4吏之能与下部部 件120配合以允许铆接连接自动定中心。例如,该下部部分可以包括凹部, 以用于接纳下部部件120,从而使器具100能相对于铰链以及行李箱盖8 在几何学上放置。器具100的定位因此简化,以用于实现铆接连接。可将支承结构20的上部部分(未示出)的尺寸设计成使之能接纳铰链 4及行李箱盖8的不同元件1、 2、 3,以便遵守它们相对于彼此的几何定位。在将铰链4固定到行李箱盖8上时,在预先形成的支承结构20上依次 叠放枢转支承件3的下表面3b、衬里2的下表面2b以及加强件1的下表 面lb。将元件l、 2、 3的叠放实现为使它们基本平行。然后,在加强件l 上形成至少两个自沖孔式铆接连接,从而紧勒铰链4以及门扇8,更具体 地说是紧勒枢转支承件3、衬里2以及加强件1。形成的是至少两个自冲孔式铆接连接,但为了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 图3对一个自沖孔式铆接连接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枢转支承件3、衬里2以及加强件1由此被自沖孔式铆 钉10紧勒。该铆钉10包括一中空的柱形杆部11和一头部12。该头部12 具有一下部壁13,该下部壁朝向杆部11并且基本平行于加强件1的上表 面la以及由此平行于枢转支承件3的下表面3b。在该铆接之后,铆钉10仍具有基本相对于轴线14旋转对称的形状。在图3所说明并示出的连接模式中,在包括加强件1的铆接连接中, 在铆钉IO的头部12的下部壁13与上表面la之间具有一空隙区域6。然而,根据铆钉10的尺寸以及待组装元件1、 2、 3的厚度,该空隙区域6 可以更大或更小或者甚至不存在。将铆钉10的头部12插入加强件1中,以使该头部12的外表面处于上 部面la的延伸方向上并且由此用加强件1的上部壁la构成一基本平坦的 表面。当自冲孔式铆钉10安放就位时,该铆钉伸入待组装元件1、 2、 3 的上部元件中一即图2和3中的加强件1,铆钉10的杆部11在横向挤压 下变形,并引起待组装的元件l、 2、 3变形,特别是枢转支承件3的下部 面3a的变形。更具体地,自冲孔式铆钉10的变形引起一种凸缘式变形 (formation d,un bourrelet),杆部11叠放的待组装元件1、 2、 3的下部 元件一即图2和3中的枢转支承件3—中张开。因此,该连接表现为面向 车辆的内部7的突起5。该突起5因此具有品质较好的外观,这特别归功 于用于实现铆接连接的上述自沖孔技术。此外,这种自冲孔技术具有能获得非常耐腐蚀并且完全不漏水的组件 的主要优点。它还使之有可能得以组装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并有不同厚度的 元件,同时确保这些元件的高度的组件耐受性以及不退化。这种自冲孔技 术还提供了用于检查该组装的一种简单的视觉检查的可能性以及可再现的 并且可靠的组装品质。图4示出铆接连接的一种布置,该布置可使应力分歉并且从而有助于 提高机械强度。根据所选的铰链4,可对铆接连接的数量进行调整。例如, 在图4中形成有三个自冲孔式铆接连接。通过铆钉10形成的突起5是不对 齐的。所使用的材料可例如为钢或铝。元件l、 2、 3可以例如全部由铝制成, 或者由铝或钢制成。不同元件l、 2、 3的材料没有必要选择成相同的。所选定的布置能确保铰链4与行李箱盖8之间的更好的^强度(剥 脱、撕和剪)。至少形成两个铆接连接以确保这种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实施起来非常简单并且提供了一种减少操作次数的方式。与这种方法的实施的简单性和快捷性相关联的优点使之能减少由所述固定操作造成的成本并且能确保该连接对腐蚀的更好的抵抗性。此外,这种方法是安全的并且显著限制了铰链4固定失败的风险。 本专利技术的教导显然可以应用于各种能用在车辆上以确保诸如车门、发 动机罩等的门扇的打开或关闭的铰链。权利要求1.用于将铰链(4)固定到汽车的门扇(8)上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紧勒该铰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将铰链(4)固定到汽车的门扇(8)上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紧勒该铰链(4)和该门扇(8)的至少两个自冲孔式铆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布里奥F德马尔D埃尔布若里L沃莱
申请(专利权)人:雷诺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