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构件、特别是IC’s的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2832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构件、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对中装置,该对中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对中单元(1),所述对中单元(1)包括:两个L形的对中元件(3、4)和两个联接元件(5、6),各所述对中元件(3、4)和联接元件(5、6)相互铰接连接,从而联接元件(5、6)的摆动强制性导致对中臂(7、12)的平行移动,这会导致用于构件(2)的对中开口(20)变宽或变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子构件、特别是IC,s的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构件、特别是IC,s (集成电路),在其制造完成后通常要进 行电测试,以便检查其功能性。为此已知,借助于操作机械手(Handler)将所述构件供应给一电 子测试装置的一测试头,并在测试过程之后将其重新从测试头上移开, 以便根据测试结果对所述构件进行分拣。为此操作机械手通常具有一 具有多个吸附工具的供应装置,利用所述吸附工具通过真空吸附所述 待测试的构件并将其输送给测试头侧的接触座。由于在接触座上的接触部位特别是在待测试的构件非常小时必 须相互非常靠近地设置,因此一方面必须使吸附工具能够非常精确地 运动,而另一方面所述构件必须相对于所述吸附工具处于一精确限定 的位置。对于后面一种情况通常采用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设置在 接触座前面较短的距离处。但如果由于外部尺寸上偏差所述构件相对 于供应装置占据一再处于一确定的范围内的位置,则特别是对于接通 部非常紧密地并排设置的非常小的构件难以实现精确的对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中装置(定位装置),即使是相对于 标准尺寸有较大偏差的构件以及即使是非常小的构件也可以利用该对 中装置正确无误地对中/定位(zentrieren)并由此良好地接通。此外 所述对中装置还应具有较小的结构尺寸并且可以简单地操作。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对中装置来实现。本 专利技术有利的实施形式在其他各权利要求中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对中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具有两个L形的对中元 件的对中单元,所述对中元件分别具有一带有一对中面的对中臂和一 横向臂。所述对中元件在一个平面内并排地环形地这样设置,即,两个对中臂的对中面以彼此间一定的间距相对。此外,两个横向臂也以 相互间一定的间距相对,从而所述对中元件包围一用于待对中的构件 的对中开口。所述对中单元此外还包括两个联接元件,所述联接元件能够绕两个相互平行的、垂直于对中元件平面设置的摆动轴线摆动, 并在对中开口的(两个)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在一侧与一个对中元件, 在另一侧与另一个对中元件铰接地相连,从而联接元件的摆动与对中 臂之间的间距的改变强制性地相关联。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对中单元,两个L形的对中元件这样强制性地 相耦联,即,用于所述构件的所述对中开口在两侧可以等同地变宽或 变窄。构件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与相应的对中面进入接触,由此即使在 构件体有较大的尺寸偏差时也能够实现对构件进行精确的对中。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对中装置还可保持得较小,从而只要求较小的空间需求。 这种对中装置不易于发生故障并且磨损非常低。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所述对中臂在对中面的区域内具有用 于构件的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使得,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将所述构 件压入对中开口中,其中,各所述对中臂通过所述构件被沿相反方向 相互推压分开。适宜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对中臂例如通过弹簧 力沿靠近的方向预加载。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各对中元件和联接元件设计成板形的 并位于相同的平面内。由此可以实现一种非常扁平的、节省空间的布 置结构。根据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各联接元件连同对中元件的横向 臂一起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由此横向臂即使在沿其纵向移动时也总是 保持平行,这必然导致,对中臂的内部的对中面也在对中元件的每个 位置中都保持相互平行地定向。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各对中元件和联接元件由唯一一个板 元件制成,其中,联接元件和对中元件之间的铰接连接部由板元件的 可弹性变形的薄板条组成。由此可以实现一种特别扁平的、节省空间 的对中单元,这种对中单元在对中元件和联接元件之间不需要附加的铰接元件或连接元件。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 一用于使对中元件移动的操作装置与 各对中元件作用连接,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多个)摆杆,各所述摆杆 能够绕一平行于对中元件平面设置的摆动轴线摆动。利用这种操作装 置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使各对中元件相互移动分开,以便在测试过程之 后能够穿过对中单元的对中开口将所述构件移除。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可以使供应装置与至少 一个摆杆进行随动接合(Mitnahmeeingriff),从而所述摆杆可以通过供应装置的运 动摆动进入一使各所述对中元件反方向地向外移动的位置。由此为了 将对中元件移出进入其释放位置,不需要自己的驱动装置。这更多地 是通过供应装置的返回运动来实现的。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所述摆杆具有一能够与各对中元件进 行接合的接合段和一卡锁段,其中,供应装置能够通过一球/弹簧卡锁 装置与所述卡锁段相卡锁,通过这种球/弹簧卡锁装置可以使摆杆以特 别简单的方式与供应装置相联接和脱开联接。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两个对中单元相互转过90。地相邻地 并且相互平行地设置,从而可以从四个侧面对构件进行对中。由此可 以在对中装置具有非常紧凑的尺寸的同时实现对构件特别好的对中。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两个对中单元中的一个的对中面在多 个突起上形成,所述突起垂直于对中元件平面突出至另一个对中单元 的区域内(附近),从而可以从所有四个侧面同时对构件进行对中。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举例的详细说明。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对中装置的一个对中单元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对中单元的侧视图,其中带有装入的用虚线示出 的构件,图3示出图2的对中单元在装入构件之前的初始位置, 图4示出图2的对中单元在一用于释放构件的释放位置,图5示出接合到对中臂中的操作装置在供应装置的三个不同的位 置a、 b、 c中的示意图,图6示出球/弹簧卡锁装置在图5中的三个位置a、 b、 c中的示意 图,所述球/弹簧卡锁装置与设计成摆杆的操作装置共同作用,图7示出具有两个相对的对中单元的对中装置的侧视图,所述各 对中单元相互转过90°地设置,图8示出图7的对中装置的透视图,图9示出对应于图7的视图,其中,不可见的棱边用虛线绘出,以及图10示出对应于图8的透视图,其中,不可见的棱边用虛线绘出。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至4示出一用于电子的构件2的对中装置的对中单元1, 所述构件具有矩形的构件体。如图所示,对中单元1包括两个L形的对中元件3、 4以及两个 联接元件5、 6。对中元件3具有一对中臂7和一与对中臂成直角分布的横向臂8。 在对中臂7的内侧上设有一对中面9。此外,在对中臂7中还设有一 通孔10, 一在图5中示出的、后面还将详细说明的摆杆11伸入该通 孔中,该摆杆属于一未详细示出的用于打开对中装置的操作装置。对中元件4在这种情况下与对中元件3相同地形成,并同样具有 一带有内部的对中面13的对中臂12、 一与对中臂12成直角设置的横 向臂14和对中臂12中的一通孔15,操作装置的另一个摆杆11接合 到该通孔中。这两个对中元件3、4关于对中单元1的中点点对称地布置并在相 同的平面内布置成环形的。这里所述两个对中臂7、 12以及由此还有 两个对中面9、 13相互平行地并以相互间一定的间距地分布。所述两 个横向臂8、 14同样相互平行地并以相互间一定的间距地分布。这里 横向臂8、 14具有这样的长度,即,使得其窄的端侧16、 17大致延伸到下部或上部的对中元件4、 3的外侧的侧边18、 19处。对中元件3、 4由此这样设置,即,使其外边缘接近形成一四角形。由于这种布置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电子的构件、特别是IC’s的对中装置,通过一供应装置将所述构件供应给一接通装置,该对中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对中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单元(1)包括: -两个L形的对中元件(3、4),各所述对中元件分别具有一带有一对中面(9、 13)的对中臂(7、12)和一横向臂(8、14),其中,所述对中元件(3、4)在一个平面内这样环形地并排设置,即,两个对中臂(7、12)的对中面(9、13)以彼此间一定的间距相对,并且两个横向臂(8、14)以彼此间一定的间距相对,从而所述对中元件(3、4)包围一用于待对中的构件(2)的对中开口(20),以及 -两个联接元件(5、6),所述联接元件能够绕两个相互平行的、垂直于对中元件平面设置的摆动轴线(23)摆动,并在对中开口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在一侧与一个对中元件(3),在 另一侧与另一个对中元件(4)铰接地相连,从而联接元件(5、6)的摆动与对中臂(7、12)之间的间距的改变强制性地相关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柏青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马尔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