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0073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外板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车门外板拉延模具,解决用传统工艺模具所生产的车门外板无法满足工艺要求的问题。包括底座、定模、动模和压边圈,定模和压边圈设于底座上,压边圈环绕于定模周边,动模设于定模上方并与定模位置对应,其特征在于:模具的拔模角角度为28°-4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选了模具的拔模角角度,增强了产品的强度,使产品满足工艺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外板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车门外板拉延模具。 技术背景汽车车门外板是组成汽车车身的薄板冲压件,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结构尺寸 大、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车门外板一般采用拉延工艺成形,拉延模具的设计对车门外板 的刚性有重要影响,在现有的生产工艺中,一般车门外板模具的拔模角通常设计为10°,汽 车车门板成型时,材料不容易向四周充分延展,工艺上要求5kg的力作用于车门外板上,受 力部位下陷5mm以内为合格,模具拔模角为10°时,成形的车门外板很难达到工艺要求。中国专利局2005年8月17日公告了 CN2717657Y号专利,名称为汽车内饰件板低 压注塑成型模具。该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与高压注塑模具不同的是,将凹模作为定模,且 在定模上安置多个点浇口,将凸模作为动模。在动模表面安置表皮,在模腔里可一次成形为 终端产品,另外定模上安置多个点浇口,即在产品生产中可使塑料熔体均勻注入模腔,使出 来的产品饱满、质地好。该模具用于车门内饰件板制造,不适用于车门外板的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用传统工艺模具所生产的车门外板无法满足工艺要 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车门外板拉延模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包括 底座、定模、动模和压边圈,定模和压边圈设于底座上,压边圈环绕于定模周边,动模设于定 模上方并与定模位置对应,其特征在于模具的拔模角角度为28° -45°。生产时将钢板置 于动模和定模间,先控制压边圈动作,顶着钢板向上运动,再控制动模下压,与钢板接触并 与压边圈一起将钢板夹紧,再继续下压使钢板与定模接触,使产品成形,生产时若拔模角度 过小,钢板材料在模腔内不能充分延展,造成产品局部强度不足,若拔模角度过大,钢板向 周边延展,造成产品中部强度不足。作为优选,定模为凸模,动模为凹模。也可以定模为凹模,动模为凸模。作为优选,压边圈形状与定模外周边形状相配,通过上下限位的限位螺栓与底座 连接,压边圈底部均分分布有若干竖直的顶杆,底座上有若干通孔,顶杆穿过通孔,顶杆顶 端与压边圈底面贴合。压边圈可以在顶杆驱动下在底座上有限的上下运动。作为优选,压边圈与底座之间有上下导向的导向条,导向条包括可以相互滑动的 两个导向块,一个导向块固定压边圈外侧面,另一个导向块固定底座内侧面。作为优选,压边圈与定模之间有上下导向的导向条,导向条包括可以相互滑动的 两个导向块,一个导向块固定在压边圈内侧面,另一个导向块固定在定模外侧面。压边圈在 顶杆驱动下沿导向条方向上下运动。作为优选,定模和动模之间有模腔,定模和动模上分别设有与模腔连通的透气管。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透气管将模腔内的气体排出。作为优选,动模上设有减重孔。可以减轻动模的重量。作为优选,压边圈上还设有若干钢板限位块。防止放置钢板时位置出现偏差。作为优选,模具的拔模角角度为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外板拉延模具,通过优选模具的拔模角角度,增强了 产品的强度,使产品满足工艺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座上的结构图。图中1.动模,2.减重孔,3.透气管,4.底座,5.压边圈,6.定模,7.螺钉,8.顶 杆,9.限位螺栓,10.导向条,11.车门外板,12.钢板限位块,a.拔模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如图1、图2所示。底座4中部下凹,下凹处安装 定模6和压边圈5,定模6为方形凸模,通过螺钉7安装在底座4下凹处中部,压边圈5环绕 定模周边,通过限位螺栓9与底座4连接,压边圈5与底座4之间,压边圈5与定模6之间 分别有竖直向的导向条10,压边圈5底部周边上均勻分布40根竖直的顶杆8,顶杆8为圆 柱形,在底座4上与顶杆8向对应的位置有通孔,顶杆8穿过通孔与压边圈5下底面接触, 压边圈5可以在顶杆8驱动下沿导向条10方向上下移动,压边圈5的每个侧边上还分别设 有两个钢板限位块12。动模1为凹模,悬于定模6上方,与定模6位置对应,动模1上设有 减重孔2,动模1和定模6之间有模腔,动模1和定模6上还分别设有一个与模腔连接的透 气管3,车门外板11在模腔内成形,动模1和定模6的拔模角a角度为30°。本技术使用时,将钢板放与动模和定模之间,先用顶杆驱动压边圈上升将钢 板顶起,上升高度为限位螺栓的行程,然后动模下压线与钢板接触并协同压边圈将钢板夹 紧,动模继续下压与定模协同将钢板拉延,由于选取了拔模角角度为30°,钢板在模腔内得 到充分延展形成的车门外板强度高,满足工艺要求。权利要求一种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包括底座、定模、动模和压边圈,定模和压边圈设于底座上,压边圈环绕于定模周边,动模悬于定模上方并与定模位置对应,其特征在于模具的拔模角角度为28°-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定模为凸模,动模为凹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压边圈形状与定模外 周边形状相配,通过上下限位的限位螺栓与底座连接,压边圈底部均分分布有若干竖直的 顶杆,底座上有若干通孔,顶杆穿过通孔,顶杆顶端与压边圈底面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压边圈与底座之间有 上下导向的导向条,导向条包括可以相互滑动的两个导向块,一个导向块固定压边圈外侧 面,另一个导向块固定底座内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压边圈与定模之间有 上下导向的导向条,导向条包括可以相互滑动的两个导向块,一个导向块固定在压边圈内 侧面,另一个导向块固定在定模外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定模和动模之间有模 腔,定模和动模上分别设有与模腔连通的透气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上设有减重孔。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压边圈上还设有若干钢板 限位块。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的拔模角角度为 3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外板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车门外板拉延模具,解决用传统工艺模具所生产的车门外板无法满足工艺要求的问题。包括底座、定模、动模和压边圈,定模和压边圈设于底座上,压边圈环绕于定模周边,动模设于定模上方并与定模位置对应,其特征在于模具的拔模角角度为28°-45°。本技术优选了模具的拔模角角度,增强了产品的强度,使产品满足工艺要求。文档编号B21D22/20GK201613307SQ20092031442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安聪慧, 李书福, 杨健, 江克洪, 艾朝军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外板拉延模具,包括底座、定模、动模和压边圈,定模和压边圈设于底座上,压边圈环绕于定模周边,动模悬于定模上方并与定模位置对应,其特征在于:模具的拔模角角度为28°-4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克洪艾朝军李书福杨健安聪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