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4640 阅读:7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该控制器从一个多路手动比例阀6延伸出两个工作管路、一个压力管路和一个回油管路。压力管路中串接有二通压力补偿阀7,两个工作管路中分别串接一个平衡阀4.1或平衡阀4.2,平衡阀自由流的方向和工作管路背离多路手动比例阀的方向一致,平衡阀4.1的自由流向出口与马达D口连接,平衡阀4.2的自由流向出口与马达G口连接。这种控制器能实现在负载范围较宽且随机变化较大时,控制加入工作的三个(或三级)液压马达的数量以提供和负载适应的输出转矩,即有三个级别的负载适应且自动实现,其能量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该控制器为用于控制随液压马达负载的变化自动增加(或减少)投入工作的马达的数 转矩的液压控制装置,属于液压控制

技术介绍
目前实现单个或多个(或多级)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相对于马达的负载适应的方 法有多种,有偏重于用电气控制方法实现、有偏重于用液压控制方法实现、有完全用液压控 制方法实现,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马达完成工作时的具体工况。但目前适于马达负载范围 较宽且随机变化较大的工况的液压马达控制装置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实现在负载范围较宽且随 机变化较大时,控制加入工作的三个(或三级)液压马达的数量以提供和负载适应的输出 转矩。 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至少包括与马达的接 口连通的若干管路,管路包括从一个多路手动比例阀延伸出的两个工作管路、一个压力管 路和一个回油管路;压力管路中串接有二通压力补偿阀7,两个工作管路中分别串接一个 平衡阀4. 1或平衡阀4. 2,平衡阀自由流的方向和工作管路背离多路手动比例阀的方向一 致,平衡阀4. 1的自由流向出口与马达D 口连接,平衡阀4.2的自由流向出口与马达G 口连 接;二通插装阀2.3的下腔连接在马达D 口,上腔连接在马达H 口,其盖板中的压差控制通 断阀10. 2的非弹簧腔压差控制口接到马达G 口、弹簧腔压差控制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 插装阀2. 3的下腔;二通插装阀2. 4的下腔接在马达G 口 ,上腔接在马达E 口 ,其上的盖板 中的压差控制通断阀10. 1的非弹簧腔压差控制口接到马达D 口、弹簧腔压差控制口经一个 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 4的下腔;二通插装阀3. 1和二通插装阀3. 2的下腔向上腔流向 始终导通,二通插装阀3. 1的下腔接于马达E 口,上腔接到马达C 口,其上的盖板中的溢流 阀1. 3的出口接到马达G 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3. 1的上,二通插装阀3. 2 的下腔接到马达H 口,上腔接到马达F 口,其盖板中的溢流阀1.4的出口接到马达M0 D 口, 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3. 2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1和二通插装阀2. 2的下腔 向上腔流向始终导通,二通插装阀2. 1的下腔接到马达C 口,上腔接到马达D 口,其上的盖 板中的溢流阀1. 1的出口接到马达G 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 1的上腔;二 通插装阀2. 2的下腔接到马达F 口,上腔接到马达G 口,其上的盖板中的溢流阀1. 2的出口 接到马达D 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 2的上腔。 而且,二通插装阀2. 1的下腔接马达C 口和二通插装阀3. 1的上腔,二通插装阀 3. 1的下腔接马达E 口和二通插装阀2. 4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4的下腔接马达G 口和二通 插装阀2. 2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2的下腔接马达F 口和二通插装阀3. 2的上腔,二通插装三个(或三级)液压马达 量以提供和负载相适应的阀3. 2的下腔接马达H 口和二通插装阀2. 3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3的下腔接马达D 口和 二通插装阀2. 1的上腔。 且二通插装阀2. 3和二通插装阀2. 4上的盖板均由单向阀、压差控制通断阀和梭 阀组成,压差控制通断阀的弹簧腔压力控制口和被控通断的两个口中的一个口在压差控制 通断阀内部相通,压差控制通断阀弹簧腔压力控制口和梭阀的一边相通,压差控制通断阀 被控通断的两个口中的另一个口与单向阀的进口连通,单向阀的出口和梭阀的另一边相 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马达D 口和G 口连接有安全阀5. l和安全阀5. 2, 安全阀5. 1、安全阀5. 2以相反的方向连接在马达D 口和G 口。 有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能控制三个(或三级)液压马达随液压马达负载的 变化自动增加(或减少)投入工作的马达的数量以提供和负载相适应的转矩。因此,本发 明用于马达负载范围较宽且随机变化的工况具有明显优势,本专利技术无疑是上述工况时的最 佳选择。本专利技术有三个级别的负载适应且自动实现,其能量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均较高。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 1U.2、1.3和1.4均为溢流阀,2. 1、2. 2、2. 3和2. 4均为二通插装阀,3. 1 和3. 2为二通插装阀,4. 1和4. 2为平衡阀,5. 1和5. 2为安全阀,6为手动比例阀,7为压力 补偿阀,8为油路块,9. 1和9. 2为单向阀,10. l和10. 2为压差控制通断阀,11. l和11. 2为梭阀。具体实施例方式由附图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马达控制器从一个多路手动比例阀6延伸出两个 工作管路、一个压力管路和一个回油管路,这些管路和管路上的阀形成整个油路块8。压力 管路中串接有二通压力补偿阀7,两个工作管路中分别串接一个平衡阀4. 1或平衡阀4. 2, 平衡阀自由流的方向和工作管路背离多路手动比例阀的方向一致,平衡阀4. 1的自由流向 出口与马达D 口连接,平衡阀4. 2的自由流向出口与马达G 口连接。二通插装阀2. 3的下 腔连接在马达D 口,上腔连接在马达H 口,其盖板中的压差控制通断阀10.2的非弹簧腔压 差控制口接到马达G 口、弹簧腔压差控制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 3的下腔。二 通插装阀2. 4的下腔接在马达G 口 ,上腔接在马达E 口 ,其上的盖板中的压差控制通断阀 10. 1的非弹簧腔压差控制口接到马达D 口、弹簧腔压差控制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 阀2. 4的下腔。二通插装阀3. 1和二通插装阀3. 2的下腔向上腔流向始终导通,二通插装阀 3. 1的下腔接于马达E 口,上腔接到马达C 口,其上的盖板中的溢流阀1. 3的出口接到马达 G 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3. 1的上。二通插装阀3. 2的下腔接到马达H 口, 上腔接到马达F 口 ,其盖板中的溢流阀1. 4的出口接到马达MO D 口 ,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 二通插装阀3. 2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1和二通插装阀2. 2的下腔向上腔流向始终导通,二 通插装阀2. 1的下腔接到马达C 口,上腔接到马达D 口,其上的盖板中的溢流阀1. 1的出口 接到马达G 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 1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2的下腔接 到马达F 口,上腔接到马达G 口,其上的盖板中的溢流阀1.2的出口接到马达D 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 2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1的下腔接马达C 口和二通插装阀 3. 1的上腔,二通插装阀3. 1的下腔接马达E 口和二通插装阀2. 4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4 的下腔接马达G 口和二通插装阀2. 2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2的下腔接马达F 口和二通插 装阀3. 2的上腔,二通插装阀3. 2的下腔接马达H 口和二通插装阀2. 3的上腔,二通插装阀 2. 3的下腔接马达D 口和二通插装阀2. 1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 3和二通插装阀2. 4上面 的盖板(二通插装阀上面方框中的部分),这两个盖板是完全一样的,以二通插装阀2. 4上 面的盖板为例对这种盖板进行说明,这种盖板根据X、 Z2的压差控制其下面的二通插装阀, X 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至少包括与马达的接口连通的若干管路,其特征在于:管路包括从一个多路手动比例阀延伸出的两个工作管路、一个压力管路和一个回油管路;压力管路中串接有二通压力补偿阀(7),两个工作管路中分别串接一个平衡阀(4.1)或平衡阀(4.2),平衡阀自由流的方向和工作管路背离多路手动比例阀的方向一致,平衡阀(4.1)的自由流向出口与马达D口连接,平衡阀(4.2)的自由流向出口与马达G口连接;二通插装阀(2.3)的下腔连接在马达D口,上腔连接在马达H口,其盖板中的压差控制通断阀(10.2)的非弹簧腔压差控制口接到马达G口、弹簧腔压差控制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3)的下腔;二通插装阀(2.4)的下腔接在马达G口,上腔接在马达E口,其上的盖板中的压差控制通断阀(10.1)的非弹簧腔压差控制口接到马达D口、弹簧腔压差控制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4)的下腔;二通插装阀(3.1)和二通插装阀(3.2)的下腔向上腔流向始终导通,二通插装阀(3.1)的下腔接于马达E口,上腔接到马达C口,其上的盖板中的溢流阀(1.3)的出口接到马达G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3.1)的上,二通插装阀(3.2)的下腔接到马达H口,上腔接到马达F口,其盖板中的溢流阀(1.4)的出口接到马达MO  D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3.2)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1)和二通插装阀(2.2)的下腔向上腔流向始终导通,二通插装阀(2.1)的下腔接到马达C口,上腔接到马达D口,其上的盖板中的溢流阀(1.1)的出口接到马达G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1)的上腔;二通插装阀(2.2)的下腔接到马达F口,上腔接到马达G口,其上的盖板中的溢流阀(1.2)的出口接到马达D口、入口经一个节流孔接到二通插装阀(2.2)的上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荣谈宏华颜昌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