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配管冷却式注塑模具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07049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中配管冷却式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包括注塑模具(1)和模具温度调节机(2),注塑模具(1)包括定模板(11)、动模板(12)和若干冷却回路(13);其特征是:在定模板(11)和动模板(12)中分别设有带进水口(14)的进水集水结构(15)、带出水口(16)的出水集水结构(17);各冷却回路(13)的进、出水端分别与注塑模具的进水集水结构(15)、出水集水结构(16)连通;模具温度调节机(2)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进水口(21)、出水口(22)分别通过连接接头与注塑模具(1)的进水口(14)、出水口(16)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冷却强度、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冷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中配管冷却式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属于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注塑行业的生产周期要求越来越短。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冷却系统主要由冷却水装置和设置在注塑模具的定模与动模上的冷却回路连接组成。现有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存在如下缺点1、在设计模具冷却系统时,只重视模具内部零件水路分布形式,忽视模具外部回路连接形式,更没有考虑量化控制实际注塑生产中冷却效果,冷却时间长,从而延长生产周期;2、组成冷却回路的管线排布复杂,造成安装调试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集中配管冷却的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它能缩方便注塑厂模具冷却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保证生产过程中塑料制品能快速均匀的冷却,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集中配管冷却式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它包括注塑模具和模具温度调节机,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和若干冷却回路;其结构特点是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中分别设有带进水口的进水集水结构、带出水口的出水集水结构;各冷却回路的进、出水端分别与注塑模具的进水集水结构、出水集水结构连通;模具温度调节机设有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接头与注塑模具的进水口、出水口连接。 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在冷却回路中可以设有流量测量仪。 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冷却回路的数量可以为四组,所述冷却回路由若干个水管、水管接头和软管连接而成;冷却回路的进、出水端分别通过软管与注塑模具的进水集水结构、出水集水结构连通。 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水管的直径可以为10mm,水管之间的间距可以为40mm,水管到产品的距离可以为20mm。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制、可测量的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它采用集中配管冷却,通过缩短冷却水与产品的距离,增加了冷却水的密度,简化了冷却水与生产车间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了冷却强度,缩短了冷却时间,也缩短了模具的安装调试时间,使每一次安装调试模具的时间缩短了1-2小时,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因为冷却系统可以与绝大多数的注塑模具通用,所增加成本并不多,值得实际生产广泛采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水路连接示意图。 图3a是现有技术中的水管间距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技术的水管间距结构示意图。 图4a是现有技术中的水管离产品距离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技术的水管离产品距离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注塑模具1、模具温度调节机2(以下简称模温机)和设在注塑模具1的定模板11、动模板12内的若干组冷却回路13;所述注塑模具1的定模板11和动模板12上均设有带进水口14的进水集水结构15、带出水口16的出水集水结构17;各冷却回路13的进、出水端分别与注塑模具的进水集水结构、出水集水结构连通;所述模具温度调节机2设有两个进水口21和两个出水口22,所述进水口21、出水口22分别通过快速接头与注塑模具1上相对应的进水口14、出水口16连接。在冷却回路13中设有流量测量仪。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冷却水路的设计方法如下 1、本实施例遵循“好的注塑模具冷却水路设计一定是最为经济的注塑生产和最为经济的模具制造”的理念进行设计。在模具设计过程中,申请人对模具内部零件水路分布形式也进行了优化设计,各水管的间距缩短了,冷却水管离塑胶产品表面的距离也缩短了,水管直径为10mm,尽量使水路直线分布,从而增加了冷却强度。 2、完成了注塑模具每组水路优化设计后,根据选则使用的模温机型号,了解进入模具内的冷却水最大流量和最大压力,一般来说供水压力越高水的流动越好。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模具内的冷却水流动速率大致与水管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10mm水道的流量是5mm水道的流量4倍,所以模具内的水管直径尽量取大。简化计算模具的每组水路长度,把一些水路串联起来,从而组成多组回路,使各组回路长度基本相同,一般地说流动阻力与水管长度成正比。再把这几组回路用软管和模具的进水集水结构、出水集水结构连接起来,进水集水结构、出水集水结构通过大口径进出水快速接头与模温机连接。理论上要求进入模具内的冷却水都必须产生紊流状态,由于涡流作用适得冷却介质都参与了冷却,模具进出口最大温差5-6度以下。在流量分析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用EXCEL电子表格的方法;另一种是3D直观表达法。 3、待模具全部加工装配后,按照理论分析结果将整个冷却系统连接起来,实际测定每组冷却回路平均流量,最后依据实际流量对每组冷却回路连接方式进行调整,直到满意的水路流量及注塑成型周期。为保证注塑生产的长期稳定进行,我们对实际水路流量做了登记,一旦实际水路流量有了较大波动就要对模具冷却系统进行维修保养。 参照图2和表一,其中表一为各冷却回路13的连接关系及参数表。本实施例所述冷却回路13的数量为四组。各组冷却回路13均由若干个水管、水管接头和软管连接而成;冷却回路13的进、出水端分别通过软管与注塑模具的进水集水结构、出水集水结构连通。 表一 参照图3a、图3b、图4a和图4b,本实施例所述水管的直径R为10mm,水管之间的间距L为40mm,水管到产品的距离H为20mm。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系统的水管之间的间距1为50mm,水管到产品的距离为h为30mm。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模具冷却系统缩短了冷却水与产品的距离,增加了冷却水的密度,简化了冷却水与生产车间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了冷却强度,缩短了冷却时间,也缩短了模具的安装调试时间,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集中配管冷却式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它包括注塑模具(1)和模具温度调节机(2),注塑模具(1)包括定模板(11)、动模板(12)和若干冷却回路(13);其特征是在定模板(11)和动模板(12)中分别设有带进水口(14)的进水集水结构(15)、带出水口(16)的出水集水结构(17);各冷却回路(13)的进、出水端分别与注塑模具的进水集水结构(15)、出水集水结构(16)连通;模具温度调节机(2)设有两个进水口(21)和两个出水口(22),所述进水口(21)、出水口(22)分别通过连接接头与注塑模具(1)的进水口(14)、出水口(1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中配管冷却式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在在冷却回路(13)中设有流量测量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中配管冷却式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回路(13)的数量为四组,所述冷却回路(13)由若干个水管、水管接头和软管连接而成;冷却回路(13)的进、出水端分别通过软管与注塑模具(1)的进水集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配管冷却式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它包括注塑模具(1)和模具温度调节机(2),注塑模具(1)包括定模板(11)、动模板(12)和若干冷却回路(13);其特征是:在定模板(11)和动模板(12)中分别设有带进水口(14)的进水集水结构(15)、带出水口(16)的出水集水结构(17);各冷却回路(13)的进、出水端分别与注塑模具的进水集水结构(15)、出水集水结构(16)连通;模具温度调节机(2)设有两个进水口(21)和两个出水口(22),所述进水口(21)、出水口(22)分别通过连接接头与注塑模具(1)的进水口(14)、出水口(1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艳晨
申请(专利权)人:恒毅模具注塑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