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丹红专利>正文

一种辘圆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462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辘圆模具,包括上模壳5、下模壳6、上模芯2、下模芯1和连接装置,所述上模芯2设置在上模壳5内部,下模芯1设置在下模壳6内部,上模芯2和下模芯1在模壳内相配合连接并可拆卸,上模壳5、下模壳6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具结构简单并且能更换上、下模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辘圆模具,尤其是一种能更换模芯的辘圆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辘圆模具是由上模、下模和气动压紧装置组成。该种辘圆模具工作时 将上模移开,装上被加工件,盖上上模,靠气动压紧装置夹紧加工。该种辘圆模具上模、下模 磨损后无法修复,气动压紧装置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更换模芯的辘圆模具。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辘圆模具,包括上模壳、下模壳、上模芯、下模芯和连接装置,所述上模芯设置在上模壳内部,下模芯设置在下模壳内部,上模芯和下模芯在模壳内相配合连接并可拆卸,上模壳、下模壳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上模芯下部和下模芯上部相配合连接的部位设置成斜面,上述两个斜面角度互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能更换上、下模芯;2)结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辘圆模具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辘圆模具,包括上模壳5、下模壳6、上模芯2、下模芯l和 连接装置,所述上模芯2设置在上模壳5内部,下模芯1设置在下模壳6内部,上模芯2和 下模芯l在模壳内相配合连接并可拆卸,上模壳5、下模壳6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上模芯 2下部和下模芯1上部相配合连接的部位设置成斜面,上述两个斜面角度互补。所述连接装 置为螺栓4和双头螺柱3,上模壳5和下模壳6通过双头螺柱3连接,上模芯2通过螺栓4 固连在上模壳5内部,下模芯1通过螺栓4固连在下模壳6内部。上模壳5、下模壳6为铸 钢件。上模芯2、下模芯1为45钢锻打件。 本专利技术模具的上模芯2、下模芯1磨损后,只需更换模芯重新镗孔又可使用。上模 芯2、下模芯1中间分别用刨圆弧夹具刨成圆弧槽,合成后为圆孔供镗削。孔径留5mm余量 供镗削,上、下模合成后不得有串边现象,误差应小于0. 2mm。斜面、分合面均需互磨铲刮吃 点,吃点要求不高于每平方厘米有一两点即可,但全长应均有点。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长度可根 据需要来加工。权利要求一种辘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壳(5)、下模壳(6)、上模芯(2)、下模芯(1)和连接装置,所述上模芯(2)设置在上模壳(5)内部,下模芯(1)设置在下模壳(6)内部,上模芯(2)和下模芯(1)在模壳内相配合连接并可拆卸,上模壳(5)、下模壳(6)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辘圆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芯(2)下部和下模芯(1)上部相 配合连接的部位设置成斜面,上述两个斜面角度互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辘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螺栓(4)和双头 螺柱(3),上模壳(5)和下模壳(6)通过双头螺柱(3)连接,上模芯(2)通过螺栓(4)固连 在上模壳(5)内部,下模芯(1)通过螺栓(4)固连在下模壳(6)内部。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辘圆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壳(5)、下模壳(6)为铸钢件。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辘圆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芯(2)、下模芯(1)为45钢 锻打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辘圆模具,包括上模壳5、下模壳6、上模芯2、下模芯1和连接装置,所述上模芯2设置在上模壳5内部,下模芯1设置在下模壳6内部,上模芯2和下模芯1在模壳内相配合连接并可拆卸,上模壳5、下模壳6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结构简单并且能更换上、下模芯。文档编号B21D3/00GK101708524SQ20091026287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毛丹红 申请人:毛丹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辘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壳(5)、下模壳(6)、上模芯(2)、下模芯(1)和连接装置,所述上模芯(2)设置在上模壳(5)内部,下模芯(1)设置在下模壳(6)内部,上模芯(2)和下模芯(1)在模壳内相配合连接并可拆卸,上模壳(5)、下模壳(6)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毛丹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