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15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1池塘选择;2清塘消毒;3培育天然饵料;4放养抱卵青虾;5放养密度;6饵料投喂;7水质管理;8病害防治等步骤,该方法率先在国内成功地突破了花鱼骨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的关键,在苗种培育、饵料投喂等方面独创性地进行了培育天然饵料、人工配合饵料驯化转食并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内池塘培育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空白,对恢复名特优鱼类资源创造了最有效的实践措施和手段,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分类上属鲤科、鲤亚科、鲤属,是我国湖泊自然种群之一,分布范围广,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花鱼骨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喜食水生昆虫、水蚯蚓、螺、蚬、幼蚌及淡水壳菜等,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而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种种原因,花鱼骨在天然水域产量逐年下降,市场消费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每公斤达到30~50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方法,该方法率先在国内成功突破了花鱼骨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的关键,在苗种培育、饵料投喂等方面独创性地进行了培育天然饵料、人工配合饵料驯化转食并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内池塘培育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空白,对恢复名特优鱼类资源创造了最有效的实践措施和手段,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1)池塘选择 培育花鱼骨大规格鱼池塘的面积,应选择1~5亩为宜,水深1~1.5m,注排水方便,池埂不渗漏,池底有0.5~1%的坡度,淤泥较少,有适量的水草、螺蛳资源。(2)清塘消毒 在苗种放养前7天,池底留10cm水,每亩用生石灰30~50kg,化水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池埂的坡面也必须洒到。同时在池塘中央纵向开挖一条底沟到出水口处,其宽度在2米左右,低于池底0.2m左右,为今后干池捕捞做准备。(3)培育天然饵料 在自然条件下,花鱼骨苗种摄食的天然饵料包括轮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桡足类和底栖动物,因此,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保证夏花苗种下池后能得到更充分的摄食,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和降低成本。在放养夏花苗种前视池水水质情况,每亩用经发酵后的干猪粪200~300kg,堆放在向阳面的池硬坡面上培育浮游生物。(4)放养抱卵青虾 在青虾繁殖季节,可在花鱼骨养殖池里放置20~40目的聚乙稀网箱,将抱卵青虾放入网箱中繁殖幼体,每亩鱼池放2~3kg抱卵青虾,产卵后的幼体通过网箱眼直接进入鱼池中,各个阶段的幼虾正好为花鱼骨捕食,有利于促进鱼体的快速生长,产卵后的青虾及时取出,防止其死亡后耗氧败坏水质。(5)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规格为2.5CM夏花5000--6000尾,夏花苗种质量要求规格整齐、无病虫害且已用配合饵料驯化后的苗种。(6)饵料投喂 鱼种放养后,除了培育好水中的天然饵料以满足苗种始终处于得到充足的摄食状态,还应及时用人工配合饵料及时进行人工驯化摄食,根据鱼体大小、摄食情况、天气情况等决定投饵品种、规格和数量。苗种规格在5cm以下时,应投喂粉状配合饵料或新鲜鱼浆,苗种规格在5cm以上时,可投喂粒径在1.5-3.0mm的膨化颗粒饵料。每天按鱼体重的3~8%分2次投喂。(7)水质管理 在花鱼骨养殖期间应视池水水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添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注新水1次约10cm左右,并每月调换池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50%,以保持池水水质的清新,做好鱼类浮头的防止工作。(8)病害防治 花鱼骨在幼鱼阶段体质相对较弱,对于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密度较高,摄食量较大,水质易恶化,除了调换池水保持池水水质清新外,应每天观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发现病虫害应及时检查诊断,及时治疗。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率先在国内成功突破了花鱼骨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的关键,以及通过对花鱼骨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分析,大大丰富了该品种的学术数据。2.本专利技术建立了花鱼骨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工艺,在苗种培育、饵料投喂等方面,采用培育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驯化相结合,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对花鱼骨人工养殖及提高其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为规模化养殖奠定了技术基础。3.本专利技术通过水质调控、抱卵青虾等生态技术措施,为花鱼骨高产高效养殖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最有效的实践措施和手段。4.本专利技术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年池塘养殖出塘规格达到25克/尾,亩利可达3700元。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种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1)池塘选择培育花鱼骨大规格鱼池塘的面积,应选择1~5亩为宜,水深1~1.5m,注排水方便,池埂不渗漏,池底有0.5~1%的坡度,淤泥较少,有适量的水草、螺蛳资源。(2)清塘消毒在苗种放养前7天,池底留10cm水,每亩用生石灰30~50kg,化水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池埂的坡面也必须洒到。同时在池塘中央纵向开挖一条底沟到出水口处,其宽度在2米左右,低于池底0.2m左右,以利于年底干池捕捞。(3)培育天然饵料在自然条件下,花鱼骨苗种摄食的天然饵料包括轮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桡足类和底栖动物,因此,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保证夏花苗种下池后能得到更充分的摄食,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和降低成本。在放养夏花苗种前视池水水质情况,每亩用经发酵后的干猪粪200~300kg,堆放在向阳面的池硬坡面上培育浮游生物。(4)放养抱卵青虾在青虾繁殖季节,可在花鱼骨养殖池里放置20~40目的聚乙稀网箱,将抱卵青虾放入网箱中繁殖幼体,每亩鱼池放2~3kg抱卵青虾,产卵后的幼体通过网箱眼直接进入鱼池中,各个阶段的幼虾正好为花鱼骨捕食,有利于促进鱼体的快速生长,产卵后的青虾及时取出,防止其死亡后耗氧败坏水质。(5)合理放养每亩放养规格为2.5CM夏花5000--6000尾,夏花苗种质量要求规格整齐、无病虫害且已用配合饵料驯化后的苗种。(6)饵料投喂鱼种放养后,除了培育好水中的天然饵料以满足苗种始终处于得到充足的摄食状态,还应及时用人工配合饵料及时进行人工驯化摄食,根据鱼体大小、摄食情况、天气情况等决定投饵品种、规格和数量。苗种规格在5cm以下时,应投喂粉状配合饵料或新鲜鱼浆,如成鳗料、鱼粉料等,苗种规格在5cm以上时,可投喂粒径在1.5--3.0mm的膨化颗粒饵料。每天按鱼体重的3~8%分2次投喂,一般投喂时间上午8:00和下午16:00左右。(7)水质管理在花鱼骨养殖期间应视池水水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添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约10cm左右,并每月调换池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50%,以保持池水水质的清新,做好鱼类浮头的防止工作。(8)病害防治花鱼骨在幼鱼阶段体质相对较弱,对于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密度较高,摄食量较大,水质易恶化,除了调换池水保持池水水质清新外,应每天观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发现病虫害应及时检查诊断,及时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1)池塘选择鱼种培育池选择面积1~5亩,水深1~1.5m,注排水方便,池埂不渗漏,池底有0.5~1%的坡度,淤泥少,有适量的水草、螺蛳资源;(2)清塘消毒在苗种放养 前7天,池底留10cm水,每亩用生石灰30~50kg,化水后全池泼洒;(3)培育天然饵料清塘后3~5天,在鱼池向阳面的坡度上,每亩堆放经发酵后的干猪粪200~300kg;(4)放养抱卵青虾在青虾繁殖季节,每亩用抱卵青 虾2~3kg,放在聚乙稀网箱中繁育虾苗,网箱网目规格为20~40目;(5)放养密度每亩放养规格为2.5CM夏花5000--6000尾,夏花苗种质量要求规格整齐、无病虫害且已用配合饵料驯化后的苗种;(6)饵料投喂根据鱼 体大小、摄食情况、天气情况等决定投饵品种、规格和数量,苗种规格在5cm以下时,应投喂粉状配合饵料或新鲜鱼浆,苗种规格在5cm以上时,可投喂粒径在1.5-3.0mm的膨化颗粒饵料,每天按鱼体重的3~8%分2次投喂;(7)水质管理养 殖期间视池水水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添注新水,并每月调换池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50%,保持水质清新;(8)病害防治花鱼骨抗病害能力较强,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对于病害以预防为主,定期用杀灭寄生虫和细菌的药物全池泼洒或食台挂袋的 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鱼骨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1)池塘选择 鱼种培育池选择面积1~5亩,水深1~1.5m,注排水方便,池埂不渗漏,池底有0.5~1%的坡度,淤泥少,有适量的水草、螺蛳资源;(2)清塘消毒 在苗种放养前7天,池底留10cm水,每亩用生石灰30~50kg,化水后全池泼洒;(3)培育天然饵料 清塘后3~5天,在鱼池向阳面的坡度上,每亩堆放经发酵后的干猪粪200~300kg;(4)放养抱卵青虾 在青虾繁殖季节,每亩用抱卵青虾2~3kg,放在聚乙稀网箱中繁育虾苗,网箱网目规格为20~40目;(5)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规格为2.5CM夏花5000--6000尾,夏花苗种质量要求规格整齐、无病虫害且已用配合饵料驯化后的苗种;(6)饵料投喂 根据鱼体大小、摄食情况、天气情况等决定投饵品种、规格和数量,苗种规格在5cm以下时,应投喂粉状配合饵料或新鲜鱼浆,苗种规格在5cm以上时,可投喂粒径在1.5-3.0mm的膨化颗粒饵料,每天按鱼体重的3~8%分2次投喂;(7)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视池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金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