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9817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一GaAs衬底;一GaAs底接触层制作在重掺杂或半绝缘GaAs衬底上;一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制作在GaAs底接触层上面的一侧,在GaAs底接触层的另一侧形成一台面;一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制作在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上,该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是实现红外探测的核心部位;一GaAs顶接触层制作在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上;该GaAs顶接触层进行高浓度掺杂从而实现与电极材料的欧姆接触;一上电极制作在GaAs顶接触层的中间部位;一下电极制作在GaAs底接触层上的台面上,该下电极可以收集电子,输出电流或电压信号;所述上电极与下电极一起能构成探测器检测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计半导体光电探测技术,主要是在重掺杂或半绝缘GaAs衬底上生长用 于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的InAs/AlGaAs/GaAs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 测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红外探测器主要工作在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在夜视、热成像、导弹制导、环境监 测、森林防火等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红外探测器有HgCdTe 红外探测器(MCT)和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等,但它们都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于 HgCdTe红外探测器,高质量单晶薄膜外延生长和器件制作工艺困难,非均匀掺杂会导致器 件性能的波动和工作温度低于或接近80K,需要冷却装置。对于QWIP,它对垂直入射光不响 应,需要引入光栅或磨制入射斜面,同时,其电子热激发率较高,导致了大的暗电流,器件需 在低温下工作。 与HgCdTe红外探测器和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相比,量子点红外探测器(QDIP)在理 论上具有很多优势 (1)对垂直入射光敏感。量子点具有三维限制效应,其能级在三个维度上都是分裂 的,任何偏振的红外光都可以诱导子带间跃迁的发生,因此QDIP能对垂直入射光响应。 (2)有效载流子寿命长。在量子点中,子带内能级间距比声子能量要大,电子_空 穴散射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声子散射也被禁戒,即所谓的声子瓶颈效应,电子_电子散 射成为主要的弛豫过程。由于电子弛豫足够慢,载流子的有效寿命更长。有效载流子寿命 长能提高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和探测率,减小暗电流。 (3)暗电流小。暗电流的成分主要包括热激发电流、电场辅助隧穿电流和连续共振 隧穿形成的电流。而在探测器中,电子的电场辅助隧穿和共振隧穿很难避免,要降低暗电流 主要是减少热激发电流。在QDIP中,载流子的有效寿命长能抑制电子的热激发,使得暗电 流保持在较低的数量级。通过降低掺杂浓度及设计更加合理的器件结构能进一步减少暗电 流。 (4)响应率和探测率高。QDIP的光导增益比较大且电子有效寿命比QWIP的要长 很多,峰值响应率高于QWIP。响应率高和暗电流小,会使QDIP的探测率更高。 (5)工作温度高。QDIP的暗电流小,具有更高的响应率和探测率,必然导致其工作 温度提高。器件工作温度高,可以省去冷却装置,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使用也比较方便。 目前,由于S-K模式生长的自组装量子点尺寸均匀性较差及材料生长过程中存在 应力积累,使得生长层数受限,导致QDIP的光吸收效率偏低。此外,目前QDIP的暗电流仍 然比较大。怎样提高探测器的性能是目前QDIP研究的主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该结构能够在无外加偏压时实现探测,可以减少暗电流,降低功耗。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 —GaAs衬底; — GaAs底接触层,该GaAs底接触层制作在重掺杂或半绝缘GaAs衬底上,该GaAs 底接触层进行高浓度掺杂从而实现与电极材料的欧姆接触; —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该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制作在GaAs底接触层上面 的一侧,在GaAs底接触层的另一侧形成一台面,该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可以形成势垒, 减少暗电流,阻止量子点层之间的耦合; — 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该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 GaAs结构层制作在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上,该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 层是实现红外探测的核心部位; — GaAs顶接触层,该GaAs顶接触层制作在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 构层上;该GaAs顶接触层进行高浓度掺杂从而实现与电极材料的欧姆接触; —上电极,该上电极制作在GaAs顶接触层的中间部位; —下电极,该下电极制作在GaAs底接触层上的台面上,该下电极可以收集电子, 输出电流或电压信号; 所述上电极与下电极一起能构成探测器检测回路。 其中衬底为重掺杂或半绝缘GaAs衬底。 其中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的每一周期结构包括 —未掺杂的InAs量子点层; —未掺杂的AlGaAs势垒层,该AlGaAs势垒层制作在InAs量子点层上; —掺杂的GaAs层,该掺杂的GaAs层制作在AlGaAs势垒层上,该掺杂的GaAs层为InAs量子点层提供电子; —未掺杂的上GaAs隔离层,该未掺杂上GaAs隔离层制作在掺杂的GaAs层上。 其中所述的GaAs底接触层,其掺杂元素为Si,掺杂浓度为3 X 1017_5 X 1018/cm3,生 长厚度为300-3000nm,生长温度为560_630°C 。 其中所述的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的生长厚度为25-100nm,生长温度为 560-630°C。 其中所述的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中的未掺杂的InAs量子点 层的生长厚度为1. 8-2. 7ML,生长温度为440-52(TC;未掺杂的AlGaAs势垒层的生长厚度为 5-15nm,生长温度为440_520°C, Al的组分为0. 05-1. 0 ;掺杂的GaAs层的掺杂元素为Si, 掺杂浓度为5X10-lX10/cm 生长厚度为5-15nm,生长温度为440-520°C ;未掺杂的上 GaAs隔离层的生长厚度为25-100nm,生长温度为560_630°C 。 其中所述的GaAs顶接触层的掺杂元素为Si,掺杂浓度为3 X 1017_5 X 1018/cm3,生 长厚度为300-3000nm,生长温度为560_630°C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 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 — GaAs衬底10,该GaAs衬底10为重掺杂或半绝缘GaAs衬底; — GaAs底接触层20 ,该GaAs底接触层20制作在重掺杂或半绝缘GaAs衬 底lO上,该GaAs底接触层20为高掺杂的GaAs底接触层,掺杂元素为Si,掺杂浓度为 3 X 1017-5 X 1018/cm3,生长温度为560_630°C ,生长厚度为300-3000nm。对GaAs底接触层20 进行高浓度掺杂的目的是为了在以后制作下电极70时能够和电极材料AuGe/Ni/Au形成良 好的欧姆接触;生长相对较厚的300-3000nm是为了在以后的器件制作过程中便于刻蚀的 操作; —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30,该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30,制作在高掺杂的 GaAs底接触层20上面的一侧,在GaAs底接触层20的另一侧形成一台面21,生长温度为 560-630°C,生长厚度为25-100nm ;生长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30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势 垒,减小暗电流,同时阻止量子点层之间的耦合;此外,一定厚度的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 30还可以减缓材料生长过程中积累的应力,为生长更多层数提供条件; — 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40,该5-100个周期的In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一GaAs衬底;一GaAs底接触层,该GaAs底接触层制作在重掺杂或半绝缘GaAs衬底上,该GaAs底接触层进行高浓度掺杂从而实现与电极材料的欧姆接触;一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该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制作在GaAs底接触层上面的一侧,在GaAs底接触层的另一侧形成一台面,该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可以形成势垒,减少暗电流,阻止量子点层之间的耦合;一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该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制作在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上,该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是实现红外探测的核心部位;一GaAs顶接触层,该GaAs顶接触层制作在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上;该GaAs顶接触层进行高浓度掺杂从而实现与电极材料的欧姆接触;一上电极,该上电极制作在GaAs顶接触层的中间部位;一下电极,该下电极制作在GaAs底接触层上的台面上,该下电极可以收集电子,输出电流或电压信号;所述上电极与下电极一起能构成探测器检测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一GaAs衬底;一GaAs底接触层,该GaAs底接触层制作在重掺杂或半绝缘GaAs衬底上,该GaAs底接触层进行高浓度掺杂从而实现与电极材料的欧姆接触;一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该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制作在GaAs底接触层上面的一侧,在GaAs底接触层的另一侧形成一台面,该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可以形成势垒,减少暗电流,阻止量子点层之间的耦合;一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该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制作在未掺杂的下GaAs隔离层上,该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是实现红外探测的核心部位;一GaAs顶接触层,该GaAs顶接触层制作在5-100个周期的InAs/AlGaAs/GaAs结构层上;该GaAs顶接触层进行高浓度掺杂从而实现与电极材料的欧姆接触;一上电极,该上电极制作在GaAs顶接触层的中间部位;一下电极,该下电极制作在GaAs底接触层上的台面上,该下电极可以收集电子,输出电流或电压信号;所述上电极与下电极一起能构成探测器检测回路。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其中衬底为重掺杂或半 绝缘GaAs衬底。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型InAs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结构,其中5-100个周期的 InAs/AlGaAs/GaAs结构层的每一周期结构包括一未掺杂的InAs量子点层;一未掺杂的AlGaAs势垒层,该AlGaAs势垒层制作在InAs量子点层上; 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光华徐波叶小玲金鹏刘峰奇陈涌海王占国姜立稳孔金霞孔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