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为解决显示图像满足高色域的同时,避免LED背光源结构中的红光LED遇热发生色变的问题。所述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包括:LED光源,所述LED光源的光路上设有量子点膜和导光板;所述量子点膜中分散有红光量子点;且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和所述红光量子点发出的光混合形成白光。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量子点背光源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应用于显示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的显示装置都是通过背光源结构照射液晶屏实现图像显示的,因此,背光源结构的发光特性将直接影响到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质量。现有的背光源结构中,LED背光源结构以色域宽广,色彩还原性好、污染小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LED背光源结构中的R、G、B LED光源虽然能够实现高色域的显示效果,但是该背光源结构中的红光LED遇热易发生色变,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可以避免LED背光源结构中的红光LED发生色变的背光源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显示图像满足高色域的同时,避免LED背光源结构中的红光LED遇热发生色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包括LED光源,所述LED光源的光路上设有量子点膜和导光板;所述量子点膜中分散有红光量子点;且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和所述红光量子点发出的光混合形成白光。优选地,所述LED光源是由蓝光LED和绿光LED组成的LED芯片。较佳地,所述量子点膜设在所述LED光源的发光面上,且所述LED光源和所述量子点膜封装在一起。较佳地,所述量子点膜设在所述LED光源和所述导光板之间。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有多层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片。较佳地,所述量子点膜覆盖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片;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有多层光学膜片,且所述量子点膜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和所述多层光学膜片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中,LED光源的光路上设有量子点膜和导光板;由于LED光源和量子点膜是两个独立的部分,而且量子点膜中的红光量子点能够吸收部分从LED光源发出的光后发出红光;因此,本专利技术量子点膜所发出的红光不会受到LED光源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影响,从而避免了 LED背光源结构中的红光LED遇热易发生色变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量子点膜的第一种设置方式对应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图;图2为量子点膜的第二种设置方式对应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图;图3为量子点膜的第三种设置方式对应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图。附图标记:1-多层光学膜片,2-LED光源,21-蓝光 LED,22-绿光 LED,3-量子点膜,4-导光板,5-反射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及显示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包括LED光源2,LED光源2的光路上设有量子点膜3和导光板4 ;量子点膜3中分散有红光量子点;且LED光源2发出的光和红光量子点发出的光混合形成白光。具体实施时,LED光源2发出的光经过量子点膜3和导光板4,量子点膜3中分散的红光量子点吸收一部分从LED光源2发出的光,然后该红光量子点发出红光,LED光源2发出的其余部分光和红光量子点发出的红光混合形成白光。从上述量子点背光源结构的工作过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中,LED光源2和量子点膜3是两个独立的部分,而且量子点膜3中的红光量子点能够吸收一部分从LED光源2发出的光后发出红光;红光量子点发出的红光为非常纯正的红单色光,所以将红光量子点应用于背光源结构中,可以实现很高的色域,同时量子点膜3所发出的红光也不会受到LED光源2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影响,进而避免了红光易发生色变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量子点膜中分散的红光量子点是具有完全分立的电子能级,红光量子点受到电或者光照射时,其价带和导带上的电子来回跃迀从而发射红光。具体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中的LED光源2是由蓝光LED 21和绿光LED 22组成的LED芯片。量子点膜中的红光量子点能够吸收LED光源中的蓝光LED21、绿光LED 22发出的一部分蓝光和绿光,从而产生红光;这些红光与LED光源2中蓝光LED 21、绿光LED 22发出的其余部分蓝光和绿光混合,即可形成白光。可见,在量子点膜3中不必含有绿光量子点,只需添加能够产生红光的量子点就可获得白光,因此,采用由蓝光LED21和绿光LED 22组成的LED芯片作为LED光源2,能够避免使用绿光量子点导致的工艺困难成本昂贵的问题。由上述实施过程可知,量子点膜3只要设置在LED光源2的光路上即可形成白光,以下给出量子点膜3的三种具体设置方式: 第一种设置方式请参阅图1:上述量子点膜3设在LED光源2的发光面上,且与LED光源2封装在一起。LED光源2可优选为LED芯片,且此时第一种设置方式对应的白光形成过程为:LED光源2中的蓝光LED 21和绿光LED 22发出的蓝光和绿光射到量子点膜3上,其中一部分被量子点膜3上的红光量子点吸收,红光量子点吸收一部分蓝光和绿光后发出红光,红光和其余部分蓝光和绿光混合后产生白光。由于量子点膜3与LED芯片封装在一起,所用量子点膜3的面积与LED芯片出光面的面积大小相仿,所以不会产生过高的生产成本,且因为量子点膜3封装在光源的内部,对窄边框产品的边框尺寸影响较小。第二种设置方式请参阅图2:上述量子点膜3设在LED光源2和导光板4之间。第二种设置方式对应的白光形成过程为:LED光源2发出的蓝光和绿光射入到量子点膜3上,其中一部分蓝光和绿光被量子点膜3上的红光量子点吸收,然后发出红光,红光与其余部分蓝光和绿光混合后产生白光。由于量子点膜3设在LED光源2和导光板4之间,LED光源2的出光面面积较小,因此,所用量子点膜3的面积较小,生产成本低,同时,由于量子点膜3放置在光源外部,工作温度与光源内部相比较低,散热的效果较上述第一种放置方式更佳,所以产生的红光不容易发生色变。第三种设置方式请参阅图3:量子点膜3覆盖在导光板4的出光面上。第三种设置方式对应的白光形成过程为:LED光源2发出的蓝光和绿光经导光板4从导光板4的出射面射出,使入射的蓝光和绿光的平行光转换成蓝光和绿光的平面光,由于量子点膜3覆盖在导光板4的出光面,因此,出射的蓝光和绿光的平面光随即射入到量子点膜3上,并其中一部分被量子点膜3上的红光量子点吸收发出红光,量子点膜3发出的红光与其余部分的蓝光和绿光的平面光混合形成白光。由于量子点膜3覆盖在导光板4的出光面上,所用量子点膜3表面积大,且工作温度较之光源内部较低,所以散热的效果较上述第一种放置方式更佳,所以产生的红光不容易发生色变,同时,对窄边框产品的边框尺寸影响较小。请参阅图1-图3,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源结构中,导光板4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片5 ;导光板4的出光面上设有多层光学膜片1,多层光学膜片I包括:扩散板和聚光棱镜片。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上述第三种设置方式中,量子点膜3位于导光板4的出光面和多层光学膜片I之间。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白光经过多层光学膜片I中的扩散板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量子点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ED光源,所述LED光源的光路上设有量子点膜和导光板;所述量子点膜中分散有红光量子点;且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和所述红光量子点发出的光混合形成白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继洋,金起满,郑喆奎,毕育欣,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