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5699 阅读:5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包括安装在自卸车箱体后端部的后门。其中还包括整体拉杆式铰链,在所述自卸车箱体两外侧后端部对称固接有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整体拉杆式铰链包括拉杆、垂直固接于拉杆两端并互相平行的两根铰链臂。两根铰链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在左、右安装架上。后门顶端部两侧连接在整体拉杆式铰链上并垂直于铰链臂。左、右安装架上对称安装有两套驱动整体拉杆式铰链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后门开、关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自卸车总体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增大了卸料口截面积,而且卸料通畅,速度快,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寿命长,作业安全性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卸车后门,特别是一种后门可自动启、闭,且卸 料通畅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
技术介绍
传统自卸车在运输货物时为了多装货和防止物料遗撒,车箱大多数都是 装有后门的。传统自卸车车箱结构为长方体状箱体框架结构或箱体后部是斜 面的框架结构、在箱体框架上安装有底板、左边板、右边板和前端板。在车 箱后端部安装有后门。为加固车箱,在左、右边板内部后端顶部焊装有拉杆。 由于拉杆是固定在左、右边板内部的,拉杆和左边板、右边板、底板就在箱 体后端部形成一个固定尺寸的口字形结构。后门在其顶端部两侧分别通 过铰链铰接连接在左、右边板后端顶部,在倾卸物料过程中,后门依靠自重 打开一个比较小的角度,从箱体内快速下落的物料,尤其是大块物料对后门 及拉杆造成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力使后门转动很大的角度,而后后门在回 落过程中,又会再次与正在快速倾卸的物料相撞,再次受到冲击,如此往复, 直至物料倾卸完毕。这样,平板形的后门或者被冲击出凹陷部分,或者整体 发生翘曲变形等,在如此恶劣的卸料工况下后门很快就会严重变形报废,使 用寿命短。另外,形成于车箱后端部的口字形结构的尺寸比较小,大块 物料容易卡到该口字形结构里,造成物料堵塞,卸料不畅,需要人工及 时清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同时物料堵塞会造成整车质心大幅后移, 这容易引发整车倾覆的严重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拉杆在倾卸物料过 程中也会频繁地遭到撞击,这种撞击力要么使拉杆折断而失去了加固箱体的作用;要么弯曲变形,而一旦发生弯曲拉杆即会向箱体内方向拉动箱体的左、 右边板,破坏了左、右边板原有的连接强度,影响了箱体的使用寿命。4所以提高传统自卸车后门的卸料通畅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是急待解决 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开启、 关闭后门,并卸料通畅、使用寿命长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二)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包括安装在自卸车箱体后端部的后 门。其中还包括整体拉杆式铰链,在所述自卸车箱体两外侧后端部对称固接 有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所述整体拉杆式铰链包括拉杆、垂直固接于所述拉 杆两端并互相平行的两根铰链臂。所述两根铰链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在 左、右安装架上。所述后门顶端部两侧连接在所述整体拉杆式铰链上并垂直 于所述铰链臂。所述左、右安装架上对称安装有两套驱动所述整体拉杆式铰 链转动的驱动机构。其中,还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左、右安装架上的两套用于锁紧所述后门 的锁止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和动力源,其中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前端部通 过销轴和设置在所述铰链臂上靠近所述后门位置的铰接孔铰接连接在所述铰 链臂上,液压油缸的缸体底部通过油缸支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铰接孔由前上圆弧面、前斜平面、与前上圆弧面半径相同的后下圆 弧面以及后上圆弧面首尾顺次平滑过渡连接而成,其中所述后上圆弧面的半 径大于前上圆弧面的半径,且前上圆弧面向前上方倾斜,后下圆弧面向后下 方倾斜。所述液压油缸是双作用液压油缸,固接在双作用液压油缸的缸体下面固 接有摆杆。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连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的锁杆以及固 定在所述后门侧面的锁销。其中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摆杆的下端部,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锁杆的一端部,锁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设有能锁 紧所述锁销的锁钩。所述后门顶端部两侧对置固定有两个角形件,所述拉杆两端对置固定有 两个连接柄,所述两个角形件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柄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架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立柱和连接两根立柱的横梁,形成H形状,在所述两根立柱上固定有至少一块加强板;所述铰链臂铰接连接在靠近前面的立柱顶端。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通过油缸支座安装在横梁上。油缸支 座和横梁上具有供所述摆杆伸出的贯通孔。在所述铰链臂上邻近所述箱体内侧固定有转动导向板。 (三)有益效果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后门垂直连接在整体拉杆式铰链上,整体拉杆式 铰链的铰链臂通过安装架铰接到箱体后端部,安装架上安装有驱动整体拉杆 式铰链转动的驱动机构。当启动驱动机构的动力源时,整体拉杆式铰链会绕 其两个铰接点转动,带动后门转动一定角度而开启后门;当关闭驱动机构的 动力源时,整体拉杆式铰链会绕其两个铰接点反方向转动,带动后门转动而 关闭后门。所以,本技术能够实现后门开、关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自卸 车总体自动化程度,利于节省人力资源,并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本 技术中,组成整体拉杆式铰链的拉杆和两个铰链臂形成槽形框结构,卸 料时,整体拉杆式铰链转动使拉杆和后门同时上扬至高于车箱顶面位置,这 样就有效地增大了卸料口截面积,极大减少了向下倾卸的物料撞击后门和拉 杆的可能性,这不但保护了后门和箱体,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卸料通畅, 速度快,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因为卸料口增大,有效避免了因物 料卡阻而造成的整车质心后移引发的整车倾覆事故,所以本技术作业安 全性高。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 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在后门锁紧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中的整体拉杆式铰链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3是图2的侧视图,表示铰接孔的形状; 图4是图3中B部分放大图5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表示锁止机构的结构; 图6是本技术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在后门半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7是本技术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在后门全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 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 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中的自卸车箱体结构为长方体状箱体框 架结构或箱体后部是斜面的框架结构、在箱体框架上安装有底板、左边板U、 右边板12和前端板。本技术中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包括对称固定于左边板11和右边 板12后端部外侧并与箱体框架固接的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以及整体拉杆式 铰链和后门4。左、右安装架上对称安装有两套驱动整体拉杆式铰链的驱动 机构。左、右安装架的结构相同,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立柱19和连接该两根立 柱19横梁16,形成H形状。在两根立柱19上固定有用以提高安装架强度的 加强板20,加强板20的数量可以是一块,也可以是多块。安装架主要用于 连接整体拉杆式铰链和安装驱动机构,其不限于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其功能的其它结构也是可行的。整体拉杆式铰链包括拉杆2、垂直固接于拉杆2两端并互相平行的两根铰链臂1,形成槽形框结构。这种整体拉杆式铰链的强度比较高。铰链臂1 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在左、右安装架的靠近前面(即自卸车车头方向)的立柱19顶端。在铰链臂1上邻近箱体内侧固定有扇形的转动导向板18,用 于保证铰接臂稳定地绕其铰接点转动,同时在倾卸物料时,还具有保护伸出 的液压缸活塞杆以防止被倾卸的物料撞击的作用。本技术中的后门4顶端部两侧固定有两个角形件16,该两个角形件 16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包括:安装在自卸车箱体后端部的后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体拉杆式铰链,其中在所述自卸车箱体两外侧后端部对称固接有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所述整体拉杆式铰链包括拉杆(2)、垂直固接于所述拉杆(2)两端并互相平行的两根铰链臂(1),所述两根铰链臂(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在左、右安装架上;所述后门(4)顶端部两侧连接在所述整体拉杆式铰链上并垂直于所述铰链臂(1),所述左、右安装架上对称安装有两套驱动所述整体拉杆式铰链转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包括安装在自卸车箱体后端部的后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体拉杆式铰链,其中在所述自卸车箱体两外侧后端部对称固接有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所述整体拉杆式铰链包括拉杆(2)、垂直固接于所述拉杆(2)两端并互相平行的两根铰链臂(1),所述两根铰链臂(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在左、右安装架上;所述后门(4)顶端部两侧连接在所述整体拉杆式铰链上并垂直于所述铰链臂(1),所述左、右安装架上对称安装有两套驱动所述整体拉杆式铰链转动的驱动机构。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 安装在所述左、右安装架上的两套用于锁紧所述后门(4)的锁止机构。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 构包括液压油缸和动力源,其中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前端部通过销轴(13)和 设置在所述铰链臂(1)上靠近所述后门(4)位置的铰接孔(21)铰接连接 在所述铰链臂(1)上,液压油缸的缸体底部通过油缸支座(5)安装在所述 安装架上。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卸车液压开关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孔 (21)由前上圆弧面(211)、前斜平面(212)、与前上圆弧面(211)半径相同的后下圆弧面(213)以及后上圆弧面(214)首尾顺次平滑过渡连接而成, 其中所述后上圆弧面(214)的半径大于前上圆弧面(211)的半径,且前上 圆弧面(211)向前上方倾斜,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蒋晓冬张炜巍王利春
申请(专利权)人: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