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优化型驾驶室主隔振器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797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隔振优化型驾驶室主隔振器设计方法,属于驾驶室隔振器设计方法。在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谐响应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检测隔振器的轴向刚度值和径向刚度值,将获得的隔振器的轴向刚度值和径向刚度值为优化设计变量;在驾驶室的底板一点和驾驶室座位等高一点检测前进方向位移响应幅值,以驾驶室底板一点和驾驶室座位等高一点的前进方向位移响应幅值差为优化目标函数;在驾驶室底板一点的垂直方向检测位移响应值,以驾驶室底板一点的垂直方向位移响应值为状态变量,利用上述三组数值对隔振器进行刚度优化计算,再结合常规方法,设计出有效主隔振器。优点:基于对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隔振器刚度的隔振优化方法,兼顾垂向、低频晃动隔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隔振器的设计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车辆乘座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对工程机械驾驶室的隔振设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经典的隔振设计理论可以较好的解决单自由度隔振问题,但是对于多自由度的隔振以及多层隔振问题却显得不足。有限元法作为工程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设计、计算方法,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以其独有的设计、计算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我国工程车辆驾驶室的隔振设计大多采用对驾驶室隔振系统进行谐响应动力学分析后采用单自由度隔振理论计算隔振器刚度,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较好的解决垂向隔振问题,但是对于因驾驶室质心偏高和隔振器支承间距较小引起的驾驶室低频晃动问题却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有限元仿真的基础上,既能兼顾垂向隔振又能解决驾驶室低频晃动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谐响应动力学分析,在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谐响应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检测隔振器的轴向刚度值和径向刚度值,将获得的隔振器的轴向刚度值和径向刚度值为优化设计变量;在驾驶室的底板一点和驾驶室座位等高一点检测前进方向位移响应幅值,以驾驶室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振优化型驾驶室主隔振器设计方法,包括首先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谐响应动力学分析,其特征是:在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谐响应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检测隔振器的轴向刚度值和径向刚度值,将获得的隔振器的轴向刚度值和径向刚度值为优化设计变量;在驾驶室的底板一点和驾驶室座位等高一点检测前进方向位移响应幅值,以驾驶室底板一点和驾驶室座位等高一点的前进方向位移响应幅值差为优化目标函数;在驾驶室底板一点的垂直方向检测位移响应值,以驾驶室底板一点的垂直方向位移响应值为状态变量,利用上述三组数值对隔振器进行刚度优化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常规设计方法,设计出有效主隔振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隔振优化型驾驶室主隔振器设计方法,包括首先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谐响应动力学分析,其特征是在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谐响应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检测隔振器的轴向刚度值和径向刚度值,将获得的隔振器的轴向刚度值和径向刚度值为优化设计变量;在驾驶室的底板一点和驾驶室座位等高一点检测前进方向位移响应幅值,以驾驶室底板一点和驾驶室座位等高一点的前进方向位移响应幅值差为优化目标函数;在驾驶室底板一点的垂直方向检测位移响应值,以驾驶室底板一点的垂直方向位移响应值为状态变量,利用上述三组数值对隔振器进行刚度优化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常规设计方法,设计出有效主隔振器。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隔振优化型驾驶室主隔振器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 的刚度优化计算,是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开始;定义目标函数 UXB_UXA ;定义状态变量UY ;定义Kl和K2 ;赋值目标函数初始值、状态变量初始值;定义Kl的变化范围及变化步长,按循环次数赋Kl值,开始外循环;定义K2变化范围太变化步长,按 循环次数赋K2值;按上述赋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夫罗衍领董栓牢刘汉光陆永能冯志国李毅杨征刘勇卓静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