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4168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液体封入型隔振装置(10),其装配有: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1),其与振动产生部或振动接收部连接;第二安装构件(12),其与另一者连接,也就是,其与振动接收部或振动产生部连接;弹性体(13),其使这些安装构件弹性地连接;以及分隔构件(16),其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19)分隔成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主液室(14)的壁面的一部分由弹性体(13)形成。另外,分隔构件(16)中形成有使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连通的限制通路(24)。限制通路(24)中设置有具有多个细孔(31)的多孔体(28),细孔(28)以使主液室(14)侧与副液室(15)侧连通的方式并排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隔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适用于例如机动车、工业机械等,用于吸收和衰减诸如发动机等的振动产生部的振动。要求2014年8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67273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知由如下构件构成的隔振装置: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其与另一者连接;弹性体,其连接这些安装构件;以及分隔构件,其将第一安装构件中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和副液室。分隔构件形成有使主液室与副液室彼此连通的限制通路。在该隔振装置中,当振动被输入时,两安装构件在使弹性体弹性变形的同时相对移位、改变主液室的液压并使液体向限制通路流动,由此吸收和衰减振动。顺便地,在该隔振装置中,例如,当大的负载(振动)因例如路面的凹凸而被输入时,主液室的液压急剧升高,然后负载通过例如弹性体的回弹而沿相反方向输入,主液室的压力有时会骤然变为负压。归因于压力的如此骤然变化,会发生空化,这会在液体中产生大量气泡。此外,归因于空穴崩溃(空穴崩溃时所产生的气泡会崩溃),有时会产生异常噪音。因而,例如,类似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隔振装置,已知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限制通路内设置有阀体,由此即使当具有大振幅的振动被输入时,也会抑制主液室中的负压的改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28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有的隔振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因为设置阀体会使结构复杂化,并且因为还需要调整阀体,所以会增加制造成本。另外,归因于阀体的设置,会降低设计自由度。结果,还可能降低隔振特性。已经考虑到以上事实作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降低隔振特性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由空穴崩溃导致的异常噪音的产生。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为液体封入型隔振装置,所述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弹性地连接;以及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和副液室,所述主液室以所述弹性体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分隔构件形成有使所述主液室与所述副液室彼此连通的限制通路,并且所述限制通路配置有具有多个细孔的多孔体,所述细孔以使所述主液室侧与所述副液室侧彼此连通的方式并排布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能够在不降低隔振特性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由空穴崩溃导致的异常噪音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截面图。图2是分隔构件的俯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细孔的多孔板中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基于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隔振装置10的沿着轴线O截取的纵截面图。图2是分隔构件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了细孔的多孔板中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图。注意,图1所示的符号O表示隔振装置10的中心轴线,以下简称为“轴线O”。另外,将与轴线O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绕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周向”。如图1所示,隔振装置10装配有:第一安装构件11,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并具有筒状;第二安装构件12,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13,其使第一安装构件11和第二安装构件12弹性地连接;以及分隔构件16,其将第一安装构件11的内部分隔成将稍后说明的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各构件均被形成为当从上方观察时呈圆形或圆环形,并且均与轴线O同轴地布置。另外,以下,将轴向上的第二安装构件12所在侧称作上侧,将分隔构件16所在侧称作下侧。当隔振装置10例如安装在机动车中时,第二安装构件12与用作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连接,第一安装构件11与用作振动接收部的车体连接。由此,抑制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体。第二安装构件12是沿轴向延伸的柱状构件,其下端部被形成为半球面状。第二安装构件12在半球面状的下端部上方具有凸缘部12a。第二安装构件12具有形成在其上部且从其上端面向下延伸的螺纹孔12b。作为发动机侧的安装工具的螺栓(未示出)被构造成拧入螺纹孔12b。另外,第二安装构件12隔着弹性体13布置在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上端开口部所在侧。弹性体13是被硫化粘接于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上端开口部和第二安装构件12的下端侧外周面且介于该上端开口部与该下端侧外周面之间的橡胶体,弹性体13从上方闭塞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上端开口部。弹性体13的上端部与第二安装构件12的凸缘部12a接触,由此使弹性体13与第二安装构件12充分地紧密接触,并且将弹性体13构造成较好地跟随第二安装件12的移位。另外,弹性体13的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橡胶膜17,橡胶膜17液密地覆盖第一安装构件11的内周面和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下端面的一部分。作为弹性体13,除了橡胶以外还可以使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弹性体。第一安装构件11被成形为在其下端部具有凸缘18的圆筒状,并且构造成经由凸缘18与例如用作振动接收部的车体连接。第一安装构件11被如上所述地构造使得其上端开口部被弹性体13闭塞,并且在弹性体13的下方形成有液室19。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16设置在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下端的开口部侧,在分隔构件16的下方进一步设置有隔膜20。隔膜20被成形为由诸如橡胶或软质树脂等的弹性材料形成的有底圆筒状。隔膜20的上部的开口端与形成在分隔构件16中的圆环状安装槽16a液密地接合。在该状态下,隔膜20的上端外周部被环状保持件21压向分隔构件16所在侧。分隔构件16在其外周形成有凸缘部22,保持件21与凸缘部22接触。除了如上所述的构造以外,分隔构件16的凸缘部22和保持件21依次与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下端开口边缘接触,并且分隔构件16的凸缘部22和保持件21被多个螺钉23固定。由此,隔膜20经由分隔构件16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下端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隔膜20被以其底部在外周侧深、在中央部浅的方式形成。然而,除了该形状以外,隔膜20的形状可以采用各种传统上已知的形状。因而,以这种方式,隔膜20经由分隔构件16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11。由此,如上所述,在第一安装构件11中形成液室19。液室19配置在第一安装构件11中、即当从上方观察时配置在第一安装构件11内部,并且以被液密闭塞的状态设置在弹性体13与隔膜20之间。因而,液体L被封入(填充)在液室19内。该液室19被分隔构件16分隔成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主液室14使用弹性体13的下端面13a作为壁面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是由弹性体13、液密地覆盖第一安装构件11的内周面的橡胶膜17和分隔构件16围绕而成的空间,主液室14的内部容积因弹性体13的变形而改变。副液室15是由隔膜20和分隔构件16围绕而成的空间,并且内容容积因隔膜20的变形而改变。具有这种构造的隔振装置10被以主液室14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下方、副液室15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上方的方式安装和使用,并且是压缩式装置。分隔构件16的位于主液室14所在侧的上表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隔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振装置,所述隔振装置为液体封入型隔振装置,所述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弹性地连接;以及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和副液室,所述主液室以所述弹性体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分隔构件形成有使所述主液室与所述副液室彼此连通的限制通路,并且所述限制通路配置有具有多个细孔的多孔体,所述细孔以使所述主液室侧与所述副液室侧彼此连通的方式并排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0 JP 2014-1672731.一种隔振装置,所述隔振装置为液体封入型隔振装置,所述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弹性地连接;以及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和副液室,所述主液室以所述弹性体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分隔构件形成有使所述主液室与所述副液室彼此连通的限制通路,并且所述限制通路配置有具有多个细孔的多孔体,所述细孔以使所述主液室侧与所述副液室侧彼此连通的方式并排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孔的直径朝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木哲永泽正和大野修平长岛康寿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