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666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其成分主要包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6∶4)、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1)、聚乙二醇、滑石粉以及着色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具有良好的防潮、防裂、适时崩解性能,且以水为溶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水性胃溶。
技术介绍
在片剂等口服固体制剂表面通过喷雾的方法均勻地喷上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衣料,形成几微米至几十微米厚的塑性薄膜层,使之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这一工艺过程称为薄膜包衣。薄膜包衣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单一的某些聚合物,也可以是某些聚合物的水分散体,但更多的是由专业生产企业所生产的薄膜包衣预混辅料。薄膜包衣预混辅料是由多种单一辅料按一定的配方比例和一定的生产工艺预先混合均勻,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其独特作用的一种新的药用辅料形式。它保持了其各组分的化学性质和安全性能,却拥有了单一辅料所不具备的功能和作用。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又称薄膜包衣预混剂,因目前多系粉状产品故也常被称作薄膜包衣粉或简称包衣粉。根据配制包衣液时所需的溶媒不同,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分为水性的与非水性的。 前者以水为溶媒,后者以有机溶剂(主要是乙醇)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液为溶媒。目前, 水性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其防潮性、防裂性均不大理想,而非水性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因须使用有机溶剂,包衣车间不得不考虑增设防暴设施,同时也不环保,且明显增加了溶媒的使用成本。公开号为CN10112095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中药片剂全水型薄膜包衣预混剂, 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酯共聚物、聚乙二醇6000、滑石粉、钛白粉、着色剂、其它、增塑剂、表面活性剂、色稳定剂的助剂组成;其配比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25%、聚乙烯醇10-30%、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酯共聚物5-10%、聚乙二醇 60004-8 %、滑石粉15-22 %、钛白粉15-25 %、着色剂2-10 %、其它2-8 %、助剂2-6 %。该薄膜包衣预混剂虽然为水溶型,较为环保,且减少成本,但是其防裂性并不理想。公开号为CN1M637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中成药片剂薄膜包衣配制方法,该中成药薄膜包衣是按每20kg纯化水中掺入IV号丙烯酸树脂1.5-2. 1kg、羟丙甲纤维素 2. 45-4kg、甘油0-0. ^ig、聚乙二醇-60000-0. ^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0-0. 67kg、硬脂酸镁 0-0. 5kg、吐温-800. 55kg、丙二醇 0-1. 55kg、95% 乙醇 40_45kg、滑石粉 1. 5-2. 0kg、钛白粉 1. 5-2. ^g、色淀0. 125kg配制。虽然其防潮性与防裂性稍好,但是该薄膜包衣剂是醇溶性, 既不环保,又增加成本。鉴于防潮防裂性能良好且又是水性的薄膜包衣预混辅料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中国药业》(2008年5月第17卷第9期)发表的论文《新型水性胃溶薄膜包衣预混辅料的制备及防潮防裂性能的研究》中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处方组成包括亲水性成膜剂、疏水性成膜剂、增塑剂(PEG 4000)、滑石粉、钛白粉及着色剂(铝色淀或氧化铁等)。通过适当调整上述材料的比例,可制得防潮、防裂性能较强的预混辅料。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研究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潮防裂性能良好、适时崩解的水性胃溶薄膜包衣预混辅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均勻的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制备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包含10-50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15wt%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30wt%的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共聚物、2-20wt%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其余量为辅助材料。优选的,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6 4)(即乙烯吡咯烷酮与醋酸乙烯酯按质量比6 4的共聚物,下同),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为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 1)(即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乙酯按质量比1 1 的共聚物,下同)。本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具有良好的防潮、防裂、适时崩解性能,且以水为溶媒。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 1)本是肠溶包衣材料,本专利技术能将其成功地运用到水性的、胃溶的薄膜包衣预混辅料中,通过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6 4)、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共聚物等亲水性成膜剂的有效配合,使得所成衣膜既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与防裂性能,又能适时崩解。本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的主体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6 4)、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共聚物均具有很强的亲水性,保证了该预混辅料在水中的良好分散以及所成衣膜在胃液、口腔中的适时崩解;疏水性成膜材料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 1)在其生产过程中因曾被NaOH部分中和而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将其与上述亲水性成膜剂组合包衣后可形成复合型高分子衣膜,该衣膜因含有疏水成份,大大提高了排斥或阻止水分子侵入的能力即防潮性,又因含有氮、羟基等亲水基团, 故能在胃液或水中崩解,从而保证了片芯中活性成分的及时(或快速)释放;另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共聚物既克服了聚乙烯醇作为水性成膜剂溶解性差和粘性重的缺陷,又保持了其柔韧性强的优点,从而使上述复合型高分子衣膜具有很高的韧性和强度,能有效克服片芯吸潮后因内应力、形变引起的裂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包含有15-35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7-12wt% 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8-25wt%的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共聚物、7-18wt%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其余量为辅助材料。本专利技术辅助材料可包含有增塑剂、赋形剂、着色剂等。本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还包含l-25wt%的聚乙二醇。本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还包含l-40wt%的滑石粉。本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还包含l-40wt%的着色剂。本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其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15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50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其中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8000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其中着色剂选自钛白粉、铝色淀或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薄膜包衣预混辅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以下配比称取物料10-50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15wt%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6 4)、3-30wt%的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共聚物、2-20wt%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 l)、l-25wt%的聚乙二醇、l-40Wt%的滑石粉、l-40Wt%的着色剂; (2)预混将上述物料加入到多向运动混合机,混合10-30分钟;(3)精混将经过步骤(2)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研磨混炼机,混合1-10分钟;(4)终混将经过步骤(3)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多向运动混合机中混合10-30分钟,得到最终混合均勻的薄膜包衣预混辅料。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使得薄膜包衣预混辅料的防潮防裂等性能优势得到更好的体现。本专利技术薄膜包衣预混辅料中既有亲水性材料也有疏水性材料,既有有机物有时也还有无机物。为使所配制的包衣液具有良好的雾化效果从而保证所成衣膜均勻细腻,其构成材料须有较细的粒径;为使所成衣膜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与防裂性能,其最终的制备结果应是非常均一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通过预混工序对产品各组成材料进行初步混合,有效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包衣预混辅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10-50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15wt%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30wt%的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共聚物、2-20wt%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其余量为辅助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湘龙黄建国王小伦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小伦包衣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