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韧性蒸煮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589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包装用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柔韧型蒸煮薄膜,由外表层、中间层、热封层三层结构制成,所述的三层结构的层厚分别为:外表层占总厚度的10%‑25%,中间层占总厚度的50%‑80%,热封层占总厚度的10%‑25%。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高柔韧性蒸煮薄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能够在121℃条件下蒸煮30min而不变形,能够在冷冻、冷藏条件下长期放置,仍能保持柔韧性、不发脆,具有良好的耐穿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柔韧型蒸煮薄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用薄膜
,具体涉及一种高柔韧型蒸煮薄膜。
技术介绍
高温蒸煮杀菌是一种很有效的杀菌方法,它是指在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杀菌工艺。同干热式杀菌相比,湿热式杀菌效果更好,因而在食品包装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且以121℃蒸煮30分钟或125-135℃蒸煮30分钟为常用杀菌工艺,前者在行业内称为“半高温蒸煮(Semi-Retort)”,后者称为“高温蒸煮(High-Retort)”。当前,包装行业对用于121℃蒸煮的薄膜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薄膜耐高温蒸煮,而且要求薄膜蒸煮前后,均要有较好的柔韧性,尤其是包装带有骨头或棱角类的食品时,不会因跌落或挤压导致破袋现象,并且能够满足低温冷冻或冷藏保存需要。而流延蒸煮聚丙烯薄膜RCP虽然以其未拉伸、平整度好、易热封、透明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丰富,其应用的局限性也不断显现,一方面是RCP薄膜硬度大、抗冲击性能差,在包装硬物时容易因刮擦而出现破袋现象;另一方面是RCP薄膜耐低温性能差,在低温条件下容易脆裂,无法满足包装内容物保质、保鲜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柔韧型蒸煮薄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柔韧性蒸煮薄膜,由外表层、中间层、热封层三层结构制成,所述的三层结构的层厚分别为:外表层占总厚度的10%-25%,中间层占总厚度的50%-80%,热封层占总厚度的10%-25%。进一步的,所述的外表层由无规共聚聚丙烯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层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与聚烯烃弹性体、茂金属聚乙烯、无规共聚丙烯其中任二者或三者的共混物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层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与无规共聚丙烯中任二者的共混物制成,构成共混物的二者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5-85%、15-25%。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层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与聚烯烃弹性体、茂金属聚乙烯中任三者的共混物制成,构成共混物的三者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50%、25-35%、25-35%。进一步的,所述的热封层按重量百分比计由92-98%无规共聚聚丙烯与2-8%防粘剂的共混物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的防粘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滑石粉42、硅藻土3、绢云母粉1;其制备方法为:将滑石粉与绢云母粉在320℃下共混煅烧20min,然后冷却至80℃,添加硅藻土,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料,向混合物料中添加其质量2倍的乙二醇和硅藻土质量5%的马来酸,搅拌均匀后,进行研磨2小时,然后过滤,清水洗涤,烘干,即得;采用普通滑石粉作为防粘剂,由于其雾度比较高,在高透明的领域使用受到限制,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滑石粉与硅藻土和绢云母粉协同配合作用,能够降低滑石粉的雾度,极大的提高了抗粘连性,并且光泽度没有降低,对机械的磨损性大大降低,可降低85%以上,同时还兼具填充剂和防粘剂双重功效,对薄膜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加强。进一步的,所述的蒸煮薄膜厚度范围为30-150μm。进一步的,所述的蒸煮薄膜厚度范围为50-100μm。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高柔韧性蒸煮薄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能够在121℃条件下蒸煮30min而不变形,能够在冷冻、冷藏条件下长期放置,仍能保持柔韧性、不发脆,具有良好的耐穿刺性能,在常温条件下落镖冲击强度达到800g以上;零下10℃低温条件下放置12小时,落镖冲击强度达到300g以上,同时具有高热封强度,有助于保障包装内物质的保质期。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柔韧性蒸煮薄膜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图1为本发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高柔韧性蒸煮薄膜由外表层1、中间层2、热封层3三层结构组成。本实施例采用行业熟知的三层共挤流延工艺制备,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如下,相同材质的原料可由多家厂商生产,但不限于此:1#RF401韩华道达尔,无规共聚聚丙烯,不含抗粘剂和滑爽剂,软化点=135℃,MI=7.0;2#RF402韩华道达尔,无规共聚聚丙烯,含抗粘剂和滑爽剂,软化点=130℃,MI=7.0;3#SP2540,日本三井,茂金属聚乙烯,不含抗粘剂和滑爽剂。TM(meltpoint)=120℃,MI=3.8;4#MD6700,美国科腾,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不含抗粘剂和滑爽剂,苯乙烯含量13%,双嵌段含量30%,MI=4.0;5#6102FL,美国埃克森美孚,聚烯烃弹性体,不含抗粘剂和滑爽剂,软化点=54℃,MI=3.0;6#EAZ-10,日本三井,合成硅石,有效成分占10%;7#FC801,中国金山石化,等规均聚聚丙烯;含300ppm的抗粘剂和800ppm的滑爽剂。TM(meltpoint)=162℃,MI=8.0。实施例1外表层1选用100wt%的1#材料,中间层2选用80wt%的4#材料与20wt%的2#材料,热封层3选用95wt%的2#材料与5wt%的6#材料,外表层1、中间层2、热封层3厚度占比分别为20%、60%、20%,薄膜总厚度为90μm。实施例2外表层1选用100wt%的1#材料,中间层2选用40wt%的4#材料、30wt%的3#材料与30wt%的5#材料,热封层3选用97wt%的1#材料与3wt%的6#材料。外表层1、中间层2、热封层3厚度占比分别为20%、60%、20%,薄膜总厚度为90μm。实施例3外表层1选用100wt%的1#材料,中间层2选用78wt%的4#材料与22wt%的1#材料,热封层3选用97wt%的2#材料与3wt%的6#材料。外表层1、中间层2、热封层3厚度占比分别为15%、70%、15%,薄膜总厚度为90μm。实施例4外表层1选用100wt%的1#材料,中间层2选用45wt%的4#材料、30wt%的3#材料与25wt%的5#材料,热封层选用97wt%的1#材料与3wt%的6#材料。外表层1、中间层2、热封层3厚度占比分别为15%、70%、15%,薄膜总厚度为90μm。对比例(普通蒸煮膜RCP)外表层1选用100wt%的1#材料,中间层2选用100wt%的7#材料,热封层3选用98wt%的2#材料与2wt%的6#材料。外表层1、中间层2、热封层3厚度比例为15%、70%、15%,薄膜总厚度为90μm。将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蒸煮薄膜分别取样在121℃、30min条件下蒸煮,及在室温、-10℃低温条件放置12小时,分别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表1由表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高柔韧性蒸煮薄膜RCP在落镖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尺寸稳定性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的RCP薄膜,且能够满足121℃、30min蒸煮灭菌条件。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其中实施例4在综合性能与成本方面最佳,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柔韧性蒸煮薄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柔韧性蒸煮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外表层、中间层、热封层三层结构制成,所述的三层结构的层厚分别为:外表层占总厚度的10%‑25%,中间层占总厚度的50%‑80%,热封层占总厚度的10%‑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柔韧性蒸煮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外表层、中间层、热封层三层结构制成,所述的三层结构的层厚分别为:外表层占总厚度的10%-25%,中间层占总厚度的50%-80%,热封层占总厚度的10%-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柔软型蒸煮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表层由无规共聚聚丙烯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柔软型蒸煮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与聚烯烃弹性体、茂金属聚乙烯、无规共聚丙烯其中任二者或三者的共混物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柔软型蒸煮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与无规共聚丙烯中任二者的共混物制成,构成共混物的二者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5-85%、15-2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柔软型蒸煮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健王帮新张治国张复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双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