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振动破壁微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32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转式振动破壁微粉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隔声罩且隔声罩呈矩形框状结构设置,所述底座上部设有立柱且右侧设有电机座,电机座的上部设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磨筒,磨筒通过螺栓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磨筒位于立柱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磨筒,方便磨筒进行翻转,便于上下料,同时磨筒的两侧安装卷盘和激振器,在卷盘内部缠绕有钢丝绳且钢丝绳与与连接轴两端的滚轮相连,钢丝绳启到了翻转限位的作用,在钢丝绳之间均匀安装四组隔震弹簧,减少了翻转中不必要的震动和回转力,同时在磨筒的开口处两侧安装驱动盒带动活动块上下移动,增加了料盒与磨筒连接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式振动破壁微粉机
本技术涉及粉碎机
,更具体为一种翻转式振动破壁微粉机。
技术介绍
粉碎机是将大尺寸的固体原料粉碎至要求尺寸的机械。根据被碎料或碎制料的尺寸可将粉碎机区分为粗碎机、粉碎机、超微粉碎机。在粉碎过程中施加于固体的外力有剪切、冲击、碾压、研磨四种。剪切主要用在粗碎(破碎)以及粉碎作业,适用于有韧性或者有纤维的物料和大块料的破碎或粉碎作业;冲击主要用在粉碎作业中,适于脆性物料的粉碎;碾压主要用在高细度粉碎(超微粉碎)作业中,适于大多数性质的物料进行超微粉碎作业;研磨主要用于超微粉碎或超大型粉碎设备,适于粉碎作业后的进一步粉碎作业。目前,现有的破壁微粉机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破壁微粉机在使用过程无法翻转,导致下料麻烦,同时在粉碎过程中会产大量振动,影响粉碎效果;2、传统的破壁微粉机工作过程中因为振动会产生大量噪音,传统的隔声罩无法隔音效果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式振动破壁微粉机,该破壁微粉机在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磨筒,方便磨筒进行翻转,便于上下料,同时磨筒的两侧安装卷盘和激振器,在卷盘内部缠绕有钢丝绳且钢丝绳与与连接轴两端的滚轮相连,钢丝绳启到了翻转限位的作用,在钢丝绳之间均匀安装四组隔震弹簧,减少了翻转中不必要的震动和回转力,同时在磨筒的开口处两侧安装驱动盒带动活动块上下移动,增加了料盒与磨筒连接的平稳性,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翻转式振动破壁微粉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隔声罩且隔声罩呈矩形框状结构设置,所述底座上部设有立柱且右侧设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上部设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磨筒,所述磨筒通过螺栓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磨筒位于立柱内侧,所述磨筒的下部开口处设有锁紧件且锁紧件下部设有料盒,所述料盒通过锁紧件与磨筒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锁紧件两侧设有活动块且活动块侧面设有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底部设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表面设有滑动块且滑动块与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通过螺栓与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磨筒两侧设有卷盘且卷盘侧面设有激振器,所述立柱顶部设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两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卷盘之间均缠绕有钢丝绳且钢丝绳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四组隔震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声罩的顶部设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下部设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与钢丝绳之间相互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声罩的表面设有隔声门且隔声门通过合页与隔声罩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隔声门与隔声罩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垫,且橡胶垫套接在隔声门的边缘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上部设有滑道小车且滑道小车位于料盒的正下部,所述料盒的顶部与滑道小车之间相互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声罩内部设有若干组隔音槽且隔音槽内部设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有若干组并倾斜状设置,所述反射板与隔音槽之间的空隙中均匀填充有消音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在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磨筒,方便磨筒进行翻转,便于上下料,同时磨筒的两侧安装卷盘和激振器,在卷盘内部缠绕有钢丝绳且钢丝绳与与连接轴两端的滚轮相连,钢丝绳启到了翻转限位的作用,在钢丝绳之间均匀安装四组隔震弹簧,减少了翻转中不必要的震动和回转力,同时在磨筒的开口处两侧安装驱动盒带动活动块上下移动,增加了料盒与磨筒连接的平稳性。(2)、本技术在隔声罩与隔声门的连接处安装橡胶条,增加了隔声门与隔声罩之间的密封性,减少噪音的传出,同时在隔声罩内部设置消音槽且消音槽内部安装反射板,噪音在反射板之间折射,以减少势能,降低了噪音的传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隔声罩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隔声罩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隔声罩-2、电机座-3、第一电机-4、立柱-5、滑道小车-6、料盒-7、锁紧件-8、磨筒-9、卷盘-10、钢丝绳-11、隔震弹簧-12、激振器-13、滚轮-14、连接轴-15、活动块-16、驱动盒-17、电动推杆-18、调节轮-19、第二电机-20、螺杆-21、滑动块-22、隔声门-23、橡胶垫-24、隔音槽-25、反射板-26、消音棉-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翻转式振动破壁微粉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部隔声罩2且隔声罩2呈矩形框状结构设置,所述底座1上部设有立柱5且右侧设有电机座3,所述电机座3的上部设有第一电机4且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磨筒9,所述磨筒9通过螺栓与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磨筒9位于立柱5内侧,所述磨筒9的下部开口处设有锁紧件8且锁紧件8下部设有料盒7,所述料盒7通过锁紧件8与磨筒9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锁紧件8两侧设有活动块16且活动块16侧面设有驱动盒17,所述驱动盒17底部设有第二电机20且第二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设有螺杆21,所述螺杆21表面设有滑动块22且滑动块22与螺杆2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22通过螺栓与活动块1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磨筒9两侧设有卷盘10且卷盘10侧面设有激振器13,将待粉碎物料装入料盒7,颗粒度最大不超过5m,将料盒7置于滑道小车6上,并沿滑道推至磨筒8开口正下方,启动第二电机20带动螺杆21旋转,使螺杆21表面的滑动块22向上抬升,料滑动块22带动外部的活动块16与锁紧件8相互接触,使料盒7与磨筒8进料口对接,接合面接触良好且缝隙均匀后,并通过锁紧件8将料盒7与磨筒之9间固定,将滑道小车6拉回至最外端,启动第一电机4,其动力输出端与磨筒9相连,带动磨筒9翻转,使料盒7翻转至磨筒9上方,激振器13启动便可进行粉碎工作,粉碎完成后,料盒7自动向下翻转至磨筒9下方,使研磨好的成品进入料盒7,打开锁紧件8使料盒7与磨筒9之间分离,将料盒7落在滑道小车6上并移出,将成品从料盒7内移出即可,所述立柱5顶部设有连接轴15且连接轴15两端设有滚轮14,所述滚轮14与卷盘10之间均缠绕有钢丝绳11且钢丝绳11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四组隔震弹簧12,在磨筒9的两侧设置卷盘10且卷盘10内部缠绕的钢丝绳11与立柱5顶部的滚轮14之间缠绕,钢丝绳11能够对磨筒9翻转角度进行限位,同时在钢丝绳11表面安装隔震弹簧12,且隔震弹簧12可以减少磨筒9翻转时的振动和回转力,保证了磨筒9的稳定性。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式振动破壁微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部隔声罩(2)且隔声罩(2)呈矩形框状结构设置,所述底座(1)上部设有立柱(5)且右侧设有电机座(3),所述电机座(3)的上部设有第一电机(4)且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磨筒(9),所述磨筒(9)通过螺栓与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磨筒(9)位于立柱(5)内侧,所述磨筒(9)的下部开口处设有锁紧件(8)且锁紧件(8)下部设有料盒(7),所述料盒(7)通过锁紧件(8)与磨筒(9)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锁紧件(8)两侧设有活动块(16)且活动块(16)侧面设有驱动盒(17),所述驱动盒(17)底部设有第二电机(20)且第二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设有螺杆(21),所述螺杆(21)表面设有滑动块(22)且滑动块(22)与螺杆(2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22)通过螺栓与活动块(1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磨筒(9)两侧设有卷盘(10)且卷盘(10)侧面设有激振器(13),所述立柱(5)顶部设有连接轴(15)且连接轴(15)两端设有滚轮(14),所述滚轮(14)与卷盘(10)之间均缠绕有钢丝绳(11)且钢丝绳(11)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四组隔震弹簧(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式振动破壁微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部隔声罩(2)且隔声罩(2)呈矩形框状结构设置,所述底座(1)上部设有立柱(5)且右侧设有电机座(3),所述电机座(3)的上部设有第一电机(4)且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设有磨筒(9),所述磨筒(9)通过螺栓与第一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磨筒(9)位于立柱(5)内侧,所述磨筒(9)的下部开口处设有锁紧件(8)且锁紧件(8)下部设有料盒(7),所述料盒(7)通过锁紧件(8)与磨筒(9)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锁紧件(8)两侧设有活动块(16)且活动块(16)侧面设有驱动盒(17),所述驱动盒(17)底部设有第二电机(20)且第二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设有螺杆(21),所述螺杆(21)表面设有滑动块(22)且滑动块(22)与螺杆(2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22)通过螺栓与活动块(1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磨筒(9)两侧设有卷盘(10)且卷盘(10)侧面设有激振器(13),所述立柱(5)顶部设有连接轴(15)且连接轴(15)两端设有滚轮(14),所述滚轮(14)与卷盘(10)之间均缠绕有钢丝绳(11)且钢丝绳(11)的表面均匀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湘龙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小伦包衣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