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99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框架,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包括上框架和两个L形副梁,上框架内部具有容纳动力电池的容置空腔;L形副梁包括横板和位于横板下方的竖板,竖板的一端与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L形副梁对称设置在上框架底部,且L形副梁的竖板用于与车架的外侧固连,L形副梁的横板用于与上框架的底部固连。通过采用由横板和竖板形成L形的L形副梁将上框架与车架连接,L形副梁的结构能够使容纳动力电池的上框架的底部贴合到车架上,充分利用车架的刚度并降低整个动力框架总成的重心,其既能够相比于传统的矩形副梁起到减重的效果,又能够有效提升结构的模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框架


技术介绍

1、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长,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新能源商用车中,动力电池作为主要的能量存储装置,其性能和重量对车辆的整体性能和续航里程具有重要影响。

2、目前大多数动力电池框架如图6所示,其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副梁90采用的是矩形管,且矩形管是直接固定在车架上端面上,这就导致动力电池框架的重心偏高,且材质上为钢制,存在重量较大,轻量化水平较低,空间利用率不足,综合导致模态频率低,振动疲劳测试结构易破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框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轻量化水平和模态、振动疲劳等性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框架,包括上框架和两个l形副梁,所述上框架内部具有容纳动力电池的容置空腔;所述l形副梁包括横板和位于所述横板下方的竖板,所述竖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形副梁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框架底部,且所述l形副梁的所述竖板用于与车架的外侧固连,所述l形副梁的所述横板用于与所述上框架的底部固连。

4、优选的,所述上框架包括外框架、至少一个电池包支撑架和散热器支撑架,各所述电池包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平行排布且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散热器支撑架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电池包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散热器支撑架固设在所述外框架内。

5、优选的,所述外框架外侧封闭有蒙皮。

6、优选的,所述外框架包括顶部框架、多个竖梁和底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位于所述底部框架上方,各所述竖梁平行排布且用于将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固连在一起。

7、优选的,所述顶部框架及所述竖梁和所述底部框架的材质均采用可回收材料。

8、优选的,各所述l形副梁分别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斜撑与所述上框架固连。

9、优选的,所述l形副梁的所述横板能够向车架一侧延伸或向远离车架的一侧延伸。

10、优选的,所述顶部框架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竖梁及所述底部框架采用钢材质。

11、优选的,所述上框架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减重孔。

12、优选的,各所述竖梁分别通过一个第二斜撑与所述底部框架固连。

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本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框架,通过采用由横板和竖板形成l形的l形副梁将上框架与车架连接,l形副梁的结构能够使容纳动力电池的上框架的底部贴合到车架上,充分利用车架的刚度并降低整个动力框架总成的重心,其既能够相比于传统的矩形副梁起到减重的效果,又能够有效提升结构的模态性能。

15、进一步的,上框架内采用电池包支撑架从底部布置,而用于固定散热器的散热器支撑架由于其质量较轻设置在顶部,从而使得整个动力框架总成的重心尽可能靠下,提升模态性能。

16、进一步的,蒙皮的设置能够起到保护上框架内部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提高安全性能。

17、进一步的,外框架采用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组成,并通过多个竖梁固连在一起,其内部借用电池包支撑架和散热器支撑架进行加固,其结构简单且牢固。

18、进一步的,采用可回收材料能够提高其可回收性和环保性能。

19、进一步的,第一斜撑的设置能够增强上框架与l形副梁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20、进一步的,横板可采用两种延伸方向设置,每种均能够保证整个动力框架总成的重心低的效果下,当横板向外侧延伸设置时,在上框架从上往下传力时,其底部具有更多的受力面积,且上框架与车架连接时更方便。

21、进一步的,采用钢铝混合的方式,实现保证一定成本的情况下降低整体重量,提高轻量化设计。

22、进一步的,减重孔的设置能够减少重量,提高轻量化设计水平和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23、进一步的,第二斜撑的设置能够增强竖梁与底部框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和两个L形副梁,所述上框架内部具有容纳动力电池的容置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包括外框架、至少一个电池包支撑架和散热器支撑架,各所述电池包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平行排布且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散热器支撑架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电池包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散热器支撑架固设在所述外框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外侧封闭有蒙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包括顶部框架、多个竖梁和底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位于所述底部框架上方,各所述竖梁平行排布且用于将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固连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及所述竖梁和所述底部框架的材质均采用可回收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L形副梁分别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斜撑与所述上框架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副梁的所述横板能够向车架一侧延伸或向远离车架的一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竖梁及所述底部框架采用钢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减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竖梁分别通过一个第二斜撑与所述底部框架固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和两个l形副梁,所述上框架内部具有容纳动力电池的容置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包括外框架、至少一个电池包支撑架和散热器支撑架,各所述电池包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平行排布且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散热器支撑架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电池包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散热器支撑架固设在所述外框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外侧封闭有蒙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包括顶部框架、多个竖梁和底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位于所述底部框架上方,各所述竖梁平行排布且用于将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底部框架固连在一起。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和生赵卫艳张永涛周肖飞李倩崔展
申请(专利权)人: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