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压装设备及压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413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压装设备及压装方法,可提高同轴度且可提高压装效率。上述压装设备包括安装在机架底座上的设置有载物台的定位芯轴以及机架顶梁上的压头,压头上设置有压头通孔及一组凸台,压头通孔的直径大于定位芯轴的直径,压头的轴心线、压头通孔的轴心线以及定位芯轴的轴心线重合,载物台包括用于支撑由下至上依次套接在定位芯轴上的第二轴承、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座和第一轴承的载置面,压头上的凸台在一次下压行程中通过下压第一轴承驱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被压入轴承座内,另外,机架外部设置有油脂注入系统,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被压入轴承座内后可对轴承缝隙准确注入油脂,压装和注油脂所需时间较短,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刮水电机的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压装设备及压装方法。
技术介绍
刮水电机上的减速器壳体组件是刮水电机上的重要零件之一。该电机要正常工 作,必须保证定子、转子、减速器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以及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座与轴承 座内的两个轴承配合良好,影响两个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因素有轴承的压装方法、两个轴 承之间注入油脂的多少、注入油脂的部位以及油脂注入的均勻程度等。现有的压装工艺为先将第二轴承套接在机架上的下芯轴上,下芯轴的中央开有下芯轴通孔,再将减 速器壳体的轴承座通过压头下压直至第二轴承嵌入轴承座内,然后将上芯轴的下部嵌入下 芯轴的下芯轴通孔内,上芯轴的上部外嵌有第一轴承,通过压头将上芯轴和第一轴承一同 压入轴承座内,最后将上芯轴和下芯轴一同取出。在上述压装工艺基础上,根据上芯轴和下芯轴的尺寸大小可将上述压装工艺进一 步分为直压法和涨压法。直压法,采用的上芯轴的上部直径以及下芯轴的直径都比轴承内孔的直径小 0. 015mm,两个轴承被压进轴承座内后,每个轴承的轴承内孔的直径缩小0. 005mm,两个轴承 的轴承内孔的同轴度为0. 006-0. 01mm。由于两个轴承的轴承内孔的同轴度较低,导致输出 轴与轴承的配合较差、电机摩擦大、电流大、电机发热快等缺陷,使得电机整体性能较差。涨压法,采用的上芯轴的上部直径以及下芯轴的直径都比轴承的轴承内孔大 0. 0Imm,两个轴承被压进轴承座内后,轴承内孔被涨大,每个轴承的轴承内孔的直径被涨大 0. 003mm,两个轴承的轴承内孔的同轴度为0. 005-0. 008mm。由于涨压法采用的相关芯轴的 直径比轴承内孔的直径大,相关芯轴插入轴承内孔后很难通过普通方法与轴承分离,因此 需要采用下汽缸硬性将相关芯轴退出,相关芯轴退出后,由于轴承内孔失去支撑,轴承内孔 在轴承座作用下发生收缩,这就导致轴承的外壁与轴承座之间会产生间隙,间隙的产生会 导致轴承相对轴承座窜动,当轴承使用一段时间后,轴承座内的轴承还可能从轴承座退出, 严重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此外,由于采用双动气压机,不仅成本高,而且操作十分不便。无论是直压法还是涨压法,都须先将一个轴承压入,再将另一个轴承压入,因此轴 承的压装效率较低,且两个轴承的轴承内孔的同轴度较低。两个轴承被压进轴承座后,需要在两个轴承之间的轴承缝隙中涂油脂,这样有利 于减少摩擦,降低电机噪音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但目前的涂油脂方法为先将油脂刷伸 入轴承内孔中,再将油脂刷在两个轴承之间的轴承缝隙中,由于采用手工操作,且轴承内孔 空间狭小,使得油脂很难均勻充满轴承缝隙,这就导致轴承在使用时润滑效果较差,轴承的 使用寿命较短,而且油脂刷存在脱毛现象,会给电机带来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同轴度且可提高压装效率的用于减速 器壳体的轴承压装设备及压装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压装设备, 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机架底座和机架顶梁,还包括安装在机架底座上的设置有载物台的定位芯轴,上述定位芯轴上方的机架 顶梁上安装有压头,所述压头上设置有压头通孔,所述压头通孔的直径大于定位芯轴的直 径,上述压头的轴心线、压头通孔的轴心线以及定位芯轴的轴心线重合;所述载物台包括用于支撑由下至上依次套接在定位芯轴上的第二轴承、减速器壳 体的轴承座和第一轴承的载置面,上述压头在一次下压行程中通过下压第一轴承驱使第一 轴承和第二轴承被压入轴承座内。进一步的是所述压头的下端面上沿压头周向设置有一组用于下压第一轴承的凸 台,当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被压入轴承座内时,所述定位芯轴的顶部位于压头上的压头通 孔内,所述压头上的凸台环绕在定位芯轴外侧,且上述凸台与上述轴承座的顶面接触。进一步的是所述机架顶梁上设置有朝向机架底座的上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下 方的机架底座上设置有朝向上限位柱的下限位柱,当所述压头上的凸台通过下压轴承座的 顶面使第一轴承与轴承座铆接时,上述上限位柱与下限位柱接触。进一步的是所述载物台上设置有载物台通孔,上述载物台通过载物台通孔与定 位芯轴滑动配合,上述载物台下方的机架底座上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固连有一组 与支撑台垂直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与载物台固连。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撑台与机架底座形成螺杆安装部,所述螺杆安装部上位于所 述复位弹簧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杆的阶梯孔,所述载物台上位于复位弹簧上方设置有用 于安装螺杆的螺纹孔,上述每个复位弹簧内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尾部与设置在载物台 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上述螺杆的头部与所述阶梯孔配合。进一步的是所述定位芯轴内部设置有油脂通路,所述机架外部设置有油脂注入 系统,所述油脂通路通过输油管与所述油脂注入系统相连,上述定位芯轴上沿定位芯轴周 向设置有一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定位芯轴内部的油脂通路相连通且朝向被压入轴承座 内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轴承缝隙。进一步的是所述油脂注入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气源、三通直动式电磁阀、内置压 力表空气组合元件和输气管;还包括汽缸,所述汽缸包括由汽缸盖体和汽缸壳体形成的腔室,所述腔室通过腔 室内设置的活塞形成与输气管相连的上腔室以及用于储存油脂的下腔室,所述下腔室通过 输油管与定位芯轴内部设置的油脂通路相连;所述汽缸盖体上设置有标尺,所述标尺的底部位于上腔室内且与活塞相连,上述 标尺的顶部位于汽缸盖体上方且设置有限位螺栓,上述标尺上套接有卸压弹簧,所述卸压 弹簧的顶部与限位螺栓配合,上述卸压弹簧的底部安装在汽缸盖体上。压装方法,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机架底座和机架顶梁,还包括以下步骤A、在机架底座上安装带有载物台的定位芯轴,在上述定位芯轴上方的机架顶梁上 安装压头,所述压头上设置有压头通孔,所述压头通孔的直径大于定位芯轴的直径,上述压头的轴心线、压头通孔的轴心线以及定位芯轴的轴心线保持重合;B、先将第二轴承套接在定位芯轴上并由定位芯轴上安装的载物台支撑上述第二 轴承,且使上述第二轴承的轴心线与定位芯轴的轴心线保持重合;C、再将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座套接在定位芯轴上并置于上述第二轴承上,使轴承座 的轴心线与定位芯轴的轴心线保持重合;D、然后将第一轴承套接在定位芯轴上并置于上述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座上,使所述 第一轴承的轴心线与定位芯轴的轴心线保持重合;E、在所述压头的下端面上沿压头周向设置一组凸台,通过压头上的凸台下压第一 轴承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被压入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座内。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步骤F,当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被压入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座 内后,通过压头上的凸台继续下压轴承座的顶面使第一轴承与轴承座铆接。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步骤G,所述定位芯轴内部设置有油脂通路,所述机架外部设 置有油脂注入系统,所述油脂通路通过输油管与所述油脂注入系统相连,上述定位芯轴上 沿定位芯轴周向设置有一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定位芯轴内部的油脂通路相连通且朝向 被压入轴承座内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轴承缝隙,在通过压头上的凸台继续下压轴 承座的顶面使第一轴承与轴承座铆接的同时,通过注油孔向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的轴 承缝隙中注入油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压头在一次下压行程中,通过下压第一轴承驱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被压入减 速器壳体的轴承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减速器壳体的轴承压装设备,包括机架(13),所述机架(13)包括机架底座(16)和机架顶梁(14),其特征是:还包括安装在机架底座(16)上的设置有载物台(9)的定位芯轴(31),上述定位芯轴(31)上方的机架顶梁(14)上安装有压头(12),所述压头上设置有压头通孔(43),所述压头通孔(43)的直径大于定位芯轴(31)的直径,上述压头(12)的轴心线、压头通孔的轴心线以及定位芯轴(31)的轴心线重合;所述载物台(9)包括用于支撑由下至上依次套接在定位芯轴(31)上的第二轴承(38)、减速器壳体(36)的轴承座(37)和第一轴承(40)的载置面(8),上述压头(12)在一次下压行程中通过下压第一轴承(40)驱使第一轴承(40)和第二轴承(38)被压入轴承座(37)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林倩如李强华孙杰峰李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