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双腔油底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256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双腔油底壳装置,包括油腔,油腔下方设有水腔,水腔外壁上设有两个水口,水腔底部设有出水口。使用时,在低温条件下,对于具有加热系统的车辆,将该油底壳装置置于加热机构的介质循环系统中,加热系统加热的介质通过水腔的其中一个水口进入水腔,经过热交换液体介质从另一个水口流回加热系统的水路循环系统,从而实现对油腔中机油的预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颠覆了以往油底壳的装置,通过铸造或别的工艺方法将油底壳做为双腔油底壳,该油底壳的一腔继续盛油,另一腔根据需要加入高温液体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双腔油底壳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寒冷的地区,受制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发动机温度过低,润滑油流动性差,发动 机拖动阻力大,发动机缸体磨损严重,起动困难且常常出现拉缸现象。有些汽车用户为避免 因低温环境对汽车发动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搭建了暖库,收车时汽车进驻暖库,然而这种 暖库使用单一、价格昂贵,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有些用户采取直接用火加热油底壳,该 过程存在引发火灾甚至是更大灾难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针对现有寒区车辆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 供了一种通过热交换对发动机所需机油进行加热的发动机双腔油底壳装置,该装置通过高 温液体散发的热量对发动机的机油进行加热,实现发动机机油的提前预热,提高发动机的 低温润滑性能,降低发动机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双腔油底壳装置,包括油腔,油腔下方设有水腔,水腔外壁上设有两个 水口,水腔底部设有出水口。使用时,在低温条件下,对于具有加热系统的车辆,将该油底壳装置置于加热机构 的介质循环系统中,加热系统加热的介质通过水腔的其中一个水口进入水腔,经过热交换 液体介质从另一个水口流回加热系统的水路循环系统,从而实现对油腔中机油的预热。也可以这样使用在低温条件下,对于没有附加加热系统的车辆,可以将其中一个 水口堵塞,在另一个水口直接灌注高温介质,同样可以达到预热效果。对于完成热交换的水 可通过出水口排出。本技术颠覆了以往油底壳的装置,通过铸造或别的工艺方法将油底壳做为双 腔油底壳,该油底壳的一腔继续盛油,另一腔根据需要加入高温液体介质。本使用新型具有 如下技术效果1.操作简单、安全环保;2.解决了发动机低温条件下冷起动润滑差的情况; 3.提高了发动机低温起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油腔;2、水腔;21、水口 ;22、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发动机双腔油底壳装置,包括油腔1,油腔1下方设有水腔2,水腔2外壁上设3有两个水口 21,水腔底部设有出水口 22。使用时,在低温条件下,对于具有加热系统的车辆,将该油底壳装置置于加热机构 的介质循环系统中,加热系统加热的介质通过水腔2的其中一个水口 21进入水腔2,经过热 交换液体介质从另一个水口 21流回加热系统的水路循环系统,从而实现对油腔1中机油的 预热。也可以这样使用在低温条件下,对于没有附加加热系统的车辆,可以将其中一个 水口 21堵塞,在另一个水口 21直接灌注高温介质,同样可以达到预热效果。对于完成热交 换的水可通过出水口 22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发动机双腔油底壳装置,包括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宏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