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组件及其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48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视镜组件及其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板和液晶屏,背光板一表面排列有多个背光源,背光源的光线投射到液晶屏上以使液晶屏显像,在背光组件与液晶屏之间,设置有反射器和扩散器,该反射器与背光源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多边形反射区,该反射区包括用于柔化光线的朝背光板方向阶梯式渐窄跌级的柔化部和于柔化部的跌级方向的末端开设的容许背光源穿过以使背光源被柔化部包围的通孔,该扩散器在其朝向反射器的面上,与反射器的反射区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多边形漫射区,漫射区的边数与反射区的边数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反射器和扩散器的结构,优化了背光源的光线传播路径,提高了光效率,使得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在背光源功率既定时得以提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首先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液晶显示器;其次涉及一种汽车安全驾驶辅助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后视镜组件。【技术背景】用于显示电子数据且可以实现后视功能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其较为公知的结构,包括兼具镜面反射和透射能力的防眩镜与用于显示电子数据的液晶显示器。镜面防眩,达到一定的透光率以便能穿过镜片看到液晶显示器的荧屏信息,以及达到一定的反射率以便用户能通过镜片看到汽车后方的路况,是构成这种产品的必备条件。同一镜组件中,其透光率与反射率是一对矛盾,如目前的后视镜透光率一般为7%,如果提高其透光率,其反射率和防眩率将无法满足其它技术要求。因此,可以设法通过提高液晶显示器的亮度来增强液晶显示器发射的光线穿透镜片的能力,从而使显示器所显示的信息能轻易被镜片另一侧的用户看到,而不对后视镜自身的反射率产生不良影响。普通液晶屏的亮度约为150~350cd/m2,远远不能满足在后视镜中的应用。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手段有很多,如增加增亮膜、提高LED灯的发射功率等。类似的手段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善液晶显示器的光亮度,但这些手段或会增加成本,降低功耗,或降低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公知的液晶显示器一般具有由反射器和扩散器组成的匀反射装置,通过该匀反射装置将光源板发射的光线柔化,使液晶屏呈现柔和高亮的综合效果。然而,通过反射器与扩散器实现光线的柔化是一项较为精细的工作,稍有不慎即导致光效率的下降,业内目前未见较为完美的产品。液晶显示器的整体效果是包括上述匀反射装置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匀反射装置做出适度改进的同时,液晶显示器的其余部件也应做适应性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线柔和、能耗基本不变且亮度大幅提高的液晶显示器。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清楚透视镜内液晶显示器的光线的后视镜组件。为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板和液晶屏,背光板一表面排列有多个背光源,背光源的光线投射到液晶屏上以使液晶屏显像,在背光组件与液晶屏之间,设置有反射器,该反射器与背光源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多边形反射区,该反射区包括用于柔化光线的朝背光板方向阶梯式渐窄跌级的柔化部和于柔化部的跌级方向的末端开设的容许背光源穿-->过以使背光源被柔化部包围的通孔。所述柔化部沿其跌级方向形成有多个尺寸渐窄的多边形阶梯,每个多边形阶梯均呈倾斜内凹状。所述反射器的边数与柔化部所形成的阶梯的边数相应。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器的边数与柔化部所形成的阶梯的边数均被指定为正四边形。所述反射器与液晶屏之间设置有扩散器,该扩散器在其朝向反射器的面上,与反射器的反射区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多边形漫射区,漫射区的边数与反射区的边数相对应。所述漫射区包括位置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呈平滑状的平滑部和位置与柔化部相对应的呈弧面外凸的凸状部。所述扩散器与液晶屏之间设有增亮膜。所述背光板上设置的背光源为LED,其个数在9~15个之间取值。所述背光板非设置背光源的一面设置有用于驱动背光源的驱动板和遮盖在驱动板上的电屏蔽罩8。本技术的后视镜组件,包括具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功能的后视镜和置于后视镜背部的液晶显示器,其液晶显示器采用前述的液晶显示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反射器通过其反射区与扩散器的漫射区共同作用,使绝大部分的来自背光源的光线能通过扩散器、增亮膜,均匀而高亮度的投向在液晶屏上,使背光源的光效率和液晶显示器的整体亮度得以大大地提高,实测中,光效率可以提高30%,辅以多个背光源,甚至可使液晶显示器的亮度高达3000~8000cd/m2;其次,由于显示器亮度的增加,等效于后视镜的透光率提高,实测中,相当于透光率从既有的7%提高到12~20%,而不影响后视镜的反射率和防眩率;再者,光效率的提高使得对背光源的光亮度的要求降低,从而也必然导致液晶显示器背光组件的制造成本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后视镜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示出具有反射区的一面;图3为本技术的扩散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示出具有漫射区的一面;图4为本技术的扩散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示出具有凹槽的一面;图5为反射器与扩散器待组装状态的一个剖面示意图,其示出反射器和扩散器的截面形状、相对位置关系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后视镜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中,简略了一些公知的用于支撑后视镜1以及封装后视镜1和液晶显示器的框架结构,仅示出其中的后视镜1和液晶显示器。众所周知的,液晶显示器置于后视镜1的后向,观察者居于后视镜1前向一侧可以-->从后视镜1中看到两部分光线,其一为后视镜1后向的自液晶显示器产生并穿过后视镜1被人眼接收的光线,其二为后视镜1前向的投射到后视镜1镜片并被反射给人眼的光线。因此要求后视镜1具有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的功能。公知的后视镜1产品多具有此一功能,且具有防止眩光的功能,因此,后视镜1在业内又常被称为防眩镜。本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包括在图1中自下而上依次叠放的子部件:电屏蔽罩8、驱动板7、背光板6、反射器5、扩散器4、增亮膜3、液晶屏2。各子部件依照常用的机械结构组装成一体以形成具体产品。为便于描述,规定图1中的上方方向为液晶显示器的前向,规定图1中的下方方向为液晶显示器的后向。所述背光板6,其前向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背光源9,背光源9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以规则的矩阵式排列,优选为9至15个,可以组成3*3、4*3、5*3等形式的矩阵,矩阵元素越多,理论上背光源9的光亮度便越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所采用的背光源9个数。背光板6的后向上,设有所述驱动板7。所述驱动板7紧贴背光板6的后向设置,并通过其驱动电路驱动各个背光源9发光,而在驱动板7的后向上,则设有电屏蔽罩8,形成对液晶显示器的整体屏蔽,以便不受外部电波、光线等干扰。如图1所示,背光源9,也即发光二极管,安装在背光板6上,并突出于背光板6前向表面。背光板6的一侧的两个角部被加工成弧角61,在其四角处,设有多个通孔65,用于安装所述的反射器5。所述的反射器5,结合图1和图2,所述反射器5大致呈一鼎状,在其后向的面上,对应背光板6的多个通孔65设有多个相应的插装柱56,通过插装柱56穿过背光板6上的通孔65实现与背光板6的固定安装。反射器5对应背光板6的两个弧角61还设有两个卡柱51,两个卡柱51刚好分别卡设在两个弧角61上,以便液晶显示器与其它结构相安装。反射器5的周缘自然形成一框架50,在该框架50上设有便于与所述的扩散器4相安装的若干孔位54。所述的扩散器4,结合图1、图3和图4,其包括第一扩散片41和第二扩散片42,第一扩散片41由一框架40与固定在框架40内的第一扩散片41组成,第二扩散片42则直接采用一单独立的扩散片,两块扩散片41,42共同在同一框架40中固定组装。扩散器4的框架40下方,设有若干与反射器5的框架50上的孔位54相应的凸部45,通过这些凸部45与反射器5的框架50的孔位54相配合,实现扩散器4与反射器5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020241991.html" title="后视镜组件及其液晶显示器原文来自X技术">后视镜组件及其液晶显示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板和液晶屏,背光板一表面排列有多个背光源,背光源的光线投射到液晶屏上以使液晶屏显像,其特征在于,在背光组件与液晶屏之间,设置有反射器,该反射器与背光源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多边形反射区,该反射区包括用于柔化光线的朝背光板方向阶梯式渐窄跌级的柔化部和于柔化部的跌级方向的末端开设的容许背光源穿过以使背光源被柔化部包围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板和液晶屏,背光板一表面排列有多个背光源,背光源的光线投射到液晶屏上以使液晶屏显像,其特征在于,在背光组件与液晶屏之间,设置有反射器,该反射器与背光源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多边形反射区,该反射区包括用于柔化光线的朝背光板方向阶梯式渐窄跌级的柔化部和于柔化部的跌级方向的末端开设的容许背光源穿过以使背光源被柔化部包围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化部沿其跌级方向形成有多个尺寸渐窄的多边形阶梯,每个多边形阶梯均呈倾斜内凹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的边数与柔化部所形成的阶梯的边数相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的边数与柔化部所形成的阶梯的边数均被指定为正四边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与液晶屏之间设置有扩散器,该扩散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植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