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883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板支撑装置,包含一基座、多个导引件、一升降平台以及多个支撑件。基座上具有多个第一孔洞。每一个导引件的一端分别固定于一个第一孔洞内,且另一端外露于该基座的一下表面。升降平台可相对基座上下移动。每一个支撑件的一第一端分别穿过一个导引件,且每一个支撑件分别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升降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基板支撑装置,尤指一种用以支撑玻璃基板的基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制程中的热处理制程,有一连串顺序,包括清洗后干燥、光阻预烤(pre-bake)、配向膜涂布后预烤与烧成以及面板贴合后框胶烧成等。在各个热处理制程中,便需要利用基板支撑装置来支撑玻璃基板。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基板支撑装置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板支撑装置1包含一基座10、一升降平台12以及多个支撑件14。每一个支撑件14的一端分别穿过基座10上对应的孔洞,且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升降平台12上。于基板支撑装置1中,升降平台12与基座10需有良好的平行度,才能使得每一个支撑件14在上升或下降时,相对于基座10有好的垂直度。此外,升降平台12与基座10上的孔洞对位需精准,否则支撑件14容易与基座10上的孔洞发生干涉与磨擦。再者,基座10的面积随玻璃基板尺寸而放大时,现有基板支撑装置1的加工费用及难度也会随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基板支撑装置,其在基座上设置用以导引支撑件的导引件,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基板支撑装置包含一基座、多个导引件、一升降平台以及多个支撑件。基座上具有多个第一孔洞。每一个导引件分别固定于一个第一孔洞内,且另一端外露于该基座的一下表面。升降平台可相对基座上下移动。每一个支撑件的一第一端分别穿过一个导引件,且每一个支撑件分别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升降平台。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基座上设置导引件,用以导引支撑件,即使升降平台与基座上的孔洞对位不是很精准,通过导引件的导引,支撑件在相对基座上升或下降时,亦可保持良好的垂直度。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的基板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基板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基板支撑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基板支撑装置的爆炸图。图5为图3中的基板支撑装置的爆炸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基板支撑装置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3、3’  基板支撑装        10、30  基座           置12、34     升降平台          14、36  支撑件32         导引件            38      固定件40         第一弹性件        42      第二弹性件300        第一孔洞          302     下表面340        第一平板          342     第二平板344    第二孔洞        360    第一端362    第二端          364    固定部366    施力平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5,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基板支撑装置3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基板支撑装置3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基板支撑装置3的爆炸图,图5为基板支撑装置3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如图2至图5所示,基板支撑装置3包含一基座30、多个导引件32、一升降平台34、多个支撑件36、多个固定件38、多个第一弹性件40以及多个顶块41。在本实施例中,基板支撑装置3可用以支撑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导引件32可为一线性衬套(linear bushing),固定件38可设计为一端可相对打开的环形套,第一弹性件40可为弹簧,但不以此为限。多个第一孔洞300形成于基座30上。每一个导引件32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对应的第一孔洞300内,且另一端外露于基座30的下表面302,如图3所示。升降平台34设置于基座30下方,且可相对基座30上下移动。于此实施例中,升降平台34设计为ㄇ字形,但不以此为限。升降平台34包含一第一平板340以及一第二平板342,且第一平板340与第二平板342相对。此外,多个第二孔洞344形成于升降平台34的第一平板340与第二平板342上,且第二孔洞344的直径大于支撑件36的直径。欲将支撑件36组装至升降平台34时,可先将支撑件36的第二端362穿过升降平台34的第一平板340上的第二孔洞344,分别将第一弹性件40与固定件38自支撑件36的第二端362套设于支撑件36上,再将支撑件36的第二端362穿过升降平台34的第二平板342上的第二孔洞344。的后,再利用螺丝(未显示)将固定件38锁固于支撑件36的固定部364上。此时,固定件38位于第一平板340与第二平板342之间,且第一弹性件40位于固定件38与第一平板340之间。于此实施例中,支撑件36可具有一施力平面366,作为一工具(例如,钣手)的施力位置。在支撑件36组装至升降平台34后,可将支撑件36的第一端360穿过对应的导引件32,再将顶块41设置于支撑件36的第一端360上,升降平台34即可带动支撑件36相对基座30上下移动。于此实施例中,顶块41可由塑料材料制成,用以防止刮伤放置于其上的对象(例如,玻璃基板)。如前所述,固定件38锁固于支撑件36的固定部364上,当升降平台34被驱动而相对基座30向上移动时,第二平板342施力于固定件38而带动支撑件36向上移动。反的,当升降平台34被驱动而相对基座30向下移动时,由于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抵住第一平板340,且另一端抵住固定件38,第一平板340施力于第一弹性件40再-->作用到固定件38,进而带动支撑件36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0可提供下降缓冲的功能。如图2所示,由于第二孔洞344的直径略大于支撑件36的直径,使得支撑件36可在第二孔洞344中微量的左右移动及摆动,进而形成浮动的固定方式。此外,由于支撑件36相对基座30的移动方向是由导引件32决定,支撑件36与基座30可保持良好的垂直度。因此,升降平台34上的第二孔洞344与基座30上的第一孔洞300对位不需太精准。当升降平台34上的第二孔洞344与基座30上的第一孔洞300对位有些微的偏差时,由于支撑件36可在第二孔洞344中微量的左右移动及摆动,因此支撑件36仍可通过导引件32的导引,与基座30保持良好的垂直度。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基板支撑装置3’的示意图。基板支撑装置3’与上述的基板支撑装置3的主要不同的处在于基板支撑装置3’另包含多个第二弹性件42(图6中仅显示其中一个第二弹性件42)。如图6所示,第二弹性件42套设于支撑件36上,且位于固定件38与升降平台34的第二平板342之间。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2可进一步提供上升缓冲的功能。相较于先前技术,本专利技术在基座上设置导引件,用以导引支撑件,并且将支撑件以浮动方式固定于升降平台,即使升降平台与基座上的孔洞对位不是很精准,支撑件在相对基座上升或下降时,亦可保持良好的垂直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基板支撑装置亦可适用于支撑大面积的基板设计。此外,第一弹性件可提供下降缓冲的功能,且第二弹性件可进一步提供上升缓冲的功能。再者,本专利技术利用升降平台同时带动一排的支撑件相对基座上下移动,在操作上会更有效率,且机构设计也较容易。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板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板支撑装置,包含:一基座,其上具有多个第一孔洞;多个导引件,每一所述导引件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孔洞的其中之一内,且另一端外露于该基座的一下表面;一升降平台,可相对该基座上下移动;以及多个支撑件,每一所述支撑件的一第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导引件的其中之一,每一所述支撑件分别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该升降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板支撑装置,包含:一基座,其上具有多个第一孔洞;多个导引件,每一所述导引件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孔洞的其中之一内,且另一端外露于该基座的一下表面;一升降平台,可相对该基座上下移动;以及多个支撑件,每一所述支撑件的一第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导引件的其中之一,每一所述支撑件分别具有一固定部,固定于该升降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固定件,每一所述固定件分别将所述支撑件的其中之一的该固定部固定于该升降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第一弹性件,该升降平台包含一第一平板以及一第二平板,该第一平板与该第二平板相对,每一所述固定件与每一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套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其中之一上,每一所述固定件分别位于该第一平板与该第二平板之间,且每一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固定件的其中之一与该第一平板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维黄建森温孟川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