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0455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第一黏着层、扩散层以及抗眩膜。第一黏着层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第一黏着层设置在显示面板和扩散层之间。抗眩膜设置在扩散层上,其中扩散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微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显示装置技术不断提升,市场对于显示画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显示装置中,各式各样的光学膜(例如抗反射膜、扩散膜、增亮膜等等)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以应用在显示装置中,用来解决出光均匀、抗反射光等等各种不同的技术问题。

2、然而随着显示装置设置越来越多的光学膜,多个膜层之间互相产生预期之外的反射、漫射、折射及干涉等现象也越趋复杂和严重。其中防眩膜表面的光漫射结构,也可能使显示画面的显示光光强度分布不均,而造成显示画面的闪烁感(sparkling)加重、逐渐影响显示画面的品质或使用者观看不适。如何既要使多个光学膜层发挥其各自功能,又要降低显示画面的闪烁感,实为相关厂商仍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抗眩光良好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降低显示画面的闪烁感,能够提供较佳的显示效果。

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第一黏着层、扩散层以及抗眩膜。第一黏着层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第一黏着层设置在显示面板和扩散层之间。抗眩膜设置在扩散层上,其中扩散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微米。

3、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经由扩散层设置在第一黏着层以及抗眩膜之间,并控制扩散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微米,可以有效降低抗眩膜和其余膜层之间所产生的光学干扰,进一步降低显示画面的闪烁感,并且抗眩膜亦可以维持其抗反射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提供良好的显示画面,在自然光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以及在显示装置的正视角或侧视角上皆具有良好的观看体验。

4、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扩散层的雾度大于等于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扩散层的厚度小于等于12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黏着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0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材的厚度大于等于40微米,该第一黏着层厚度实质上为50微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扩散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20微米,且该第二黏着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微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黏着层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等于4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抗眩膜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多个光学微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扩散层的雾度大于等于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扩散层的厚度小于等于12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黏着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0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材的厚度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皓勋陈建富陈建圻林上强高望硕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