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Mg贮氢合金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6015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金属合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La-Mg-Ni系和Mg2Ni型贮氢合金的熔炼方法,具体步骤:将La-Mg-Ni系贮氢合金的成分为ABy,其中,A为LaxMg1-x,B为Niy-zCz,C为Mn、Fe、Mo、Co、Al、Ti、Si、V、Cr、Cu、Zn、Zr、Nb、W、Hf、Ta、B、P或/和Sn和La、Mg,Ni,按化学计量比称重,放入中频感应熔炼炉的坩埚内,Mg块做表面处理后,放入炉内加料装置上;抽真空至真空度10-2Pa,通入按一定比例混合的He和Ar保护气至炉内气压达到0.01~0.1MPa,调节功率范围15~35kW,温度控制在600~1300℃至金属熔融;停止通电1~10min,通过炉内加料装置将Mg投入坩埚中,调整功率范围15~35kW,温度控制在600~1300℃熔炼1~10min后浇铸。本工艺操作简便,可控性好,制得的贮氢合金成分稳定,成本较低,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金属合金材料的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La-Mg-Ni系贮 氢合金和MghMxNipyNy贮氢合金的熔炼的含Mg贮氢合金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天然能源日益枯竭和传统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几十年来,储氢合 金的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氢能源不易储存的难题,提高了氢能源的利用率。由于 对高容量二次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发高 能量密度、长寿命和无污染的“绿色电池”。以贮氢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金属氢化物——镍 (Ni/MH) 二次电池,由于其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并且在产业化开发方 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Ni/MH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容量绿色二次电池,具有良好的发展应 用前景。根据材料成分和结构的不同,目前研究和开发应用中的贮氢电极合金主要可分为 五种类型稀土系AB5贮氢电极合金,AB2型Laves相合金,La-Mg-Ni系合金,Mg基合金和V 基固溶体型合金。其中,La-Mg-Ni系和Mg2Ni型贮氢合金具有比传统AB5S合金更高的贮 氢容量,同时其合金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制备La-Mg-Ni 系和Mg2Ni贮氢合金的方法主要有电弧炉熔炼法、感应炉熔炼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机械 合金化(MA)法、固相烧结法和还原扩散法。中国200810203955. 1号专利涉及了一种在烧 结法制备La-Mg-Ni基贮氢合金的方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1)需制备La2Mg中间合金,此 过程增加了 La-Mg-Ni基贮氢合金成分偏差的可能;2)烧结前需对原料金属进行球磨,增加 了原料损耗和氧化;2)此方法需将金属粉末压制成Φ15πιπιΧ(3 5mm)的圆饼后进行烧结, 工艺繁杂,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中国02145510. 1号专利涉及了一种使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和 机械球磨法制备Mg2Ni贮氢合金的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备过程分为压制、烧结、球磨 三步,工艺复杂。感应炉熔炼发是一种简便易行、低成本、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方法。然而, Mg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熔沸点较低的金属,在La-Mg-Ni系和M&Ni型贮氢电极合金 的制备中,因为M具有较高熔点,熔炼时必须保持较高温度,加剧Mg的蒸发,导致电极合金 的成分不稳定,从而影响了熔炼生产时La-Mg-Ni系和Mg2Ni型贮氢电极合金的批次成分稳 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一定压力下,按比例混合的He、Ar 混合气作为熔炼过程中的保护气,并且使用炉内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Mg在熔炼过程中的 蒸发,达到控制贮氢合金成分的效果的含Mg贮氢合金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 骤a.将La-Mg-Ni系贮氢合金的成分为ABy,其中,A为LaxMgl_x,B为Niy_zCz,C为Mn、Fe、 Mo、Co、Al、Ti、Si、V、Cr、Cu、Zn、Zr、Nb、W、Hf、Ta、B、P 或 / 禾口 Sn 和 La、Mg, Ni,按化学计量 比称重,放入中频感应熔炼炉的坩埚内,其中,称取好的Mg块做表面处理后,放入炉内加料装置上,其中,X彡0. 6,2. 0彡y彡4. 0,Z彡0. 2 ;b.抽真空使坩埚内真空度为10_2Pa,通入按ρ l_p比例混合的He和Ar保护气 至炉内气压达到0. 01 0. IMpa,调节功率范围15 35kW,温度控制在600 1300°C范围 内至坩埚内金属全部熔化,其中,ρ彡0. 4 ;c.中频感应熔炼炉停止通电1 lOmin,将上述步骤中炉内加料装置上的Mg块投 入坩埚中,重新通电,调整功率范围15 35kW,温度控制在600 1300°C熔炼1 lOmin, 熔炼结束后将熔融的金属液浇铸在水冷铸模中。其中,所述步骤a还可以为M^iMxNi1Jy贮氢合金,其中M为Al或/和Ca,N为V、 Cr、Mn、Fe 或 / 和 Co,其中,0.01 彡 x,y 彡 1. O。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使用一定比例的He、Ar混合气作为保护气,其保护效果明显优于纯Ar气做熔 炼保护气的效果,极好地控制了铸锭的成分,并且采用He、Ar混合气作为保护气,减少了昂 贵氦气的使用量,明显降低熔炼成本;2)使用一种简单的炉内装置,使Mg在熔炼过程中减少处于高于其沸点温度的时 间,大大降低了 Mg的蒸发;采用经过表面处理后的Mg块,进一步降低了 Mg的蒸发;使得成 分的批次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3)由于Mg的蒸发的减少,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感应炉上的视窗观察坩埚内金属熔 融状况,以便更好的控制熔炼过程;4)由此法制得的La-Mg-Ni系和M&Ni型贮氢批次稳定好,生产过程可控性高,可 实现大规模生产;5)除La-Mg-Ni系和M&Ni型贮氢合金外,此法还适用于其他MgNi合金材料的生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进行Latl. 73Mg0.27Ni3.43Si0.07贮氢合金的熔炼,选取纯度为99. 9 %的原料金属,按化 学计量比称重,质量分别为325. 0g、21. 4g、647. 5g和6. 9g的La、Mg、Ni、Si的块状原料进行 熔炼。首先将Mg块置于炉内加料装置上,将其他金属放入炉中坩埚;抽真空至真空度10_2Pa 后,分别充入按比例He Ar = 13 5配合的保护气至0. 04MPa ;调节中频感应熔炼炉功 率至25kW,温度控制在10500C左右,待坩埚内金属全部熔化后,停止通电2min,将Mg块投入 金属液中,继续通电,动率控制在20kW,温度控制在1000°C左右,熔炼1. 5min,停止通电,浇 铸。冷却15min后,取出铸锭。将铸锭放入热处理炉中,抽真空后通入Ar气作保护气,950°C 下保温6h,得到合金。ICP(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检测测定,溶j东禾口退火 过程共同作用,在保护气配比为He Ar = 13 5分别对为0. 84%和13. 25%。实施例二进行Laa73Mga27N^4Siai贮氢合金的熔炼,选取纯度为99. 9%的原料金属,按化学 计量比称重,质量分别为329. 0g、21. 5g、648. Og和9. 4g的La、Mg、Ni、Si的块状进行熔炼。 首先将Mg块置于炉内加料装置上,将其他金属放入炉中坩埚。抽真空至真空度10_2Pa后,4分别充入按比例He Ar = 2 1配合的保护气至0. OlMPa ;调节中频感应熔炼炉功率至 15kff,温度控制在600°C,待坩埚内金属全部熔化后,停止通电Imin,将Mg块投入金属液中, 继续通电,动率控制在15kW,温度控制在600°C,熔炼lmin,停止通电,浇铸。冷却15min后, 取出铸锭。将铸锭放入热处理炉中,抽真空后通入Ar气作保护气,950°C下保温6h,得到合^^ οICP(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检测测定,溶j东禾口退火 过程共同作用,La和Mg的烧损分别0. 90%和15. 54%。实施例三进行Laa73Mga27N^9Siai贮氢合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Mg贮氢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将La-Mg-Ni系贮氢合金的成分为ABy,其中,A为La↓[x]Mg↓[1-x],B为Ni↓[y-z]C↓[z],C为Mn、Fe、Mo、Co、Al、Ti、Si、V、Cr、Cu、Zn、Zr、Nb、W、Hf、Ta、B、P或/和Sn和La、Mg,Ni,按化学计量比称重,放入中频感应熔炼炉的坩埚内,其中,称取好的Mg块做表面处理后,放入炉内加料装置上,其中x≥0.6,2.0≤y≤4.0,z≤0.2;  b.抽真空使坩埚内真空度为10↑[-2]Pa,通入按p∶1-p比例混合的He和Ar保护气至炉内气压达到0.01~0.1Mpa,调节功率范围15~35kW,温度控制在600~1300℃范围内至坩埚内金属全部熔化,其中,p≥0.4;  c.中频感应熔炼炉停止通电1~10min,将上述步骤中炉内加料装置上的Mg块投入坩埚中,重新通电,调整功率范围15~35kW,温度控制在600~1300℃熔炼1~10min,熔炼结束后将熔融的金属液浇铸在水冷铸模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曲选辉邸邑都黄雷邱昊辰王腾陈达尹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