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往复式超高压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449 阅读:4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向往复式超高压增压器,增压器包括驱动油缸和2个增压器总成,所述增压器总成的增压缸的筒芯的外侧缠绕有钢丝。通过钢丝预应力和轴向预应力的组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增压缸筒芯的承载能力和疲劳极限,降低了对增压缸筒芯材料及制造工艺的要求;其同时还具有增压效率高、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制造成本低廉、运行稳定、拆装维修方便等优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增压
,具体是指一种增压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超高压增压器主要还是集中在水刀和等静压等行业,其特点是各有所 长,但都有明显的不足。水刀行业的增压器,一般采用双向往复式结构,但对增压器筒芯的 材质和工艺要求很高,结构十分复杂,流量很小(一般为1 7L/min)。其一般都是非钢丝预 应力结构,而是多层缸体套合的复合缸体,安全系数及疲劳寿命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增压 器结构十分复杂,拆装维修不方便。国内等静压机普遍采用单向往复式增压器,存在着增压 速度慢,密封结构复杂、密封寿命短,维修拆卸困难等缺点,而且增压器之间的互换性很差; 有时会采用两台同样的增压器来解决连续增压问题,但制造成本昂贵,材料耗费多,占用体 积比较大,运行不稳定;有的虽然是双向往复式增压器,但不具备径向和轴向同时预应力力 结构,而且也存在着结构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超高压增压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 承载能力和疲劳极限高,增压效率高、密封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制造成本低廉、运行稳定的 双向往复式增压器。一种双向往复式超高压增压器,包括驱动油缸和2个增压器总成,所述增压器总 成的增压缸的筒芯的外侧缠绕有钢丝。即增压缸筒芯外面由高强度钢丝通过科学的变张力 缠绕而成,法兰分别热装于两端以起固定钢丝用,此结构使缸筒产生径向预应力,此缠绕钢 丝预应力的采用降低了对增压缸筒芯材料及制造工艺的要求,也节省了筒芯昂贵的材料, 缠绕的钢丝层能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疲劳极限,在出现危险时不会产生 类似水刀增压器破裂等现象。双向往复式的设计还极大提高了增压效率,减小了增压器的 体积,其速度为同等单一增压缸两倍以上,重量则至少减轻一半。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增压器总成还包括导油盘、底板,所述驱动油缸、导油盘、增压 缸和底板轴向连接。两个增压缸通过多组螺栓与底板、导油盘、驱动油缸分别实现轴向预 紧,并得到轴向预紧力,所需要的轴向预紧力可根据设计调整,其通过增加或减少预紧螺栓 的数量来实现。同时,任意一个增压缸有问题时,在不影响另外一端增压缸时即可对其进行 维修,拆卸安装极为简单。另外,在非连续增压场合,即使一个增压器出现故障,另一个增压 器还能继续工作,不会造成停产。增压缸底板(底板形状为正方形或圆形件)上有两个孔 道,成90度设置,可选择任意一个孔作为液体进口,另一个则作为超高压液体出口,安装较 方便。再者,所述导油盘上设泄漏观测点,所述泄漏观测点所在的泄漏油管道的另一侧 开口于活塞与导油盘的接触处。所述底板上设泄漏观测点,所述泄漏观测点所在的泄漏油 管道的另一侧开口于液体进口和/或液体出口的连接处。泄漏点的设置便于随时发现连接处液体有无泄露,有助于及时消除超高压系统的安全隐患。再者,所述增压缸筒芯的活塞进出口侧的密封机构包括导向铜套、铜隔环和超高 压密封圈,所述超高压密封圈位于筒芯和驱动油缸活塞杆形成的间隙内;优选的密封机构 是所述导向铜套为1个、铜隔环为2个和超高压密封圈为3个,其轴向连接方式为导向铜 套、超高压密封圈、铜隔环、超高压密封圈、铜隔环、超高压密封圈。所述增压缸筒芯的液体 进出口侧的密封机构包括紫铜垫、封堵密封组,封堵密封组和底板之间由紫铜垫密封;封堵 密封组包括封堵、密封组和压盖,所述密封组包括0型密封圈和尼龙圈;所述封堵、压盖连 接在一起,所述密封组位于两者形成的间隙内。本技术的密封结构简洁,成本低廉,容 易更换,两组增压缸的密封结构可互换使用;其密封效果好,试车证明,本增压器在1年内 连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没有出现渗漏现象。再者,所述驱动油缸内设高压接近传感器,能直接检测活塞位置,实现准确快速换 向。本技术双向往复式超高压增压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钢丝预应力和轴向预应 力的组合使用,大大提高了筒芯的承载能力和疲劳极限,降低了对增压缸筒芯材料及制造 工艺的要求;其工作介质可以是液压油、乳化液或水等,使用范围广,同时还具有增压效率 高、密封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制造成本低廉、运行稳定、拆装维修方便等优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双向往复式超高压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双向往复式超高压增压器的结构简图;图3是图1的增压器的筒芯的液体进出口侧的密封机构的示意;图4是图1的增压器的活塞进出口侧的密封机构的示意图;图1-图4中的标记示意为,1增压器总成,2驱动油缸,11油口,12接近传感器,20 泄漏观测点,21导油盘,22钢丝固定法兰,24高强度钢丝,25增压器筒芯,26增压器底板,27 预紧螺钉,28铜垫,29封堵,31密封组,32压盖,33固定螺钉,41超高压密封圈,42铜隔环, 43导向铜套,44超高压密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双向往复式超高压增压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驱动油缸2和2个增压器 总成1,增压器总成包括导油盘21、底板26、增压缸等;增压缸筒芯25外面缠绕高强度钢丝 24,法兰22分别装于筒芯25两端,三者形成增压缸;驱动油缸2、导油盘21、增压缸和底板 26通过预紧螺钉27轴向连接,并得到轴向预紧力。如图3所示,增压缸筒芯25的液体进出口侧的密封机构包括紫铜垫28、封堵密封 组(其包括封堵29、密封组31和压盖32,密封组31又包括0型密封圈和尼龙圈;所述封堵29、压盖32通过固定螺钉33连接在一起,所述密封组31位于两者形成的间隙内)。封堵密 封组和底板26之间由紫铜垫28密封。如图4所示,增压缸筒芯25的活塞进出口侧的密封机构包括1个导向铜套43、2 个铜隔环42和3个超高压密封圈41,超高压密封圈41位于筒芯25和驱动油缸活塞杆形成 的间隙内,导向铜套43、超高压密封圈41、铜隔环42、超高压密封圈41、铜隔环42、超高压密 封圈41依次轴向连接。导油盘21与驱动油缸活塞杆的间隙内设有超高压密封44。增压缸底板26 (底板形状为正方形或圆形件)上有两个孔道,成90度设置,其中 任意一个孔为超高压液体进口,另一个为液体出口 ;驱动油缸2内设高压接近传感器12和 油口 11 ;增压缸底板26上设有两个泄露观测点20,用于观察液体进口和出口与外部管路连 接部分有无泄露;增压缸两端密封机构的泄露可通过“法兰_增压缸底板”和“法兰_导油 盘”之间的缝隙将泄漏油导出,并通过相应位置的泄漏观测点20检查出来。本技术双向往复式超高压增压其的作用原理是,如图1所示,油口 A和油口 B 为双出杆驱动油缸的进出油口,当A 口通入油液时,B 口为回油口,活塞向右运动,右侧增压 缸总成内的液体在活塞杆的推动下液体从单向阀3流出(同时单向阀4关闭),其输出压力 为油口 A的压力与增压比的乘积,此时左侧的活塞杆因为与右侧的活塞杆是一体的,所以 等速向右运动时单向阀2被打开(同时单向阀1关闭),液体被吸入左侧的增压缸内,实现 液体补充;当活塞运动到右侧高压接近传感器附近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往复式超高压增压器,包括驱动油缸和2个增压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总成的增压缸的筒芯的外侧缠绕有钢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铁军金兆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威海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