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箱的换档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04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的换档气缸,其包括气缸体,气缸体包括前后设置的各自内设有活塞腔的缸体I和缸体II,两缸体的活塞腔同轴设置并在对应的侧壁中心设有贯通两腔的通孔;缸体I内设活塞杆I及活塞I以构成气缸I;缸体II内设活塞杆II及活塞II以构成气缸II,气缸II为三位气缸,其上设有可将活塞II锁定于中位的复位装置;活塞杆II穿过通孔套设于活塞杆I中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同轴套接的两个活塞杆,可驱动两个拨叉换档;整体结构紧凑、节约空间,使变速箱箱体加工更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的换挡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的换档气 缸。
技术介绍
使用气缸驱动拨叉换挡的设有三个或以上档位的车用自动变速箱,较为常用在 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汽车上;这类变速箱通常采用两个或以上的拨叉实现变速箱的换 档功能,并使用一个气缸对应驱动一个拨叉,例如名为“三位置型换挡气缸”(专利号 ZL200920084191. 9)的专利,即是应用于此类换挡机构;对于这种一个气缸驱动一个拨叉 的结构,需要在箱体中设置两个或以上的气缸,由此造成较为明显的不足多个气缸占用空 间大,不利于变速箱箱体结构的简化、不适应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的换档气缸,其具有同轴套接的两个活塞 杆,可驱动两个拨叉换挡;整体结构紧凑、节约空间,使变速箱箱体加工更简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自动变速箱的 换档气缸,包括气缸体,所述气缸体包括前后设置的各自内设有活塞腔的缸体I和缸体II, 两缸体的活塞腔同轴设置并在对应的侧壁中心设有贯通两腔的通孔;所述缸体I内设活塞 杆I及活塞I以构成气缸I ;所述缸体II内设活塞杆II及活塞II以构成气缸II,气缸II为 三位气缸,其上设有可将活塞II锁定于中位的复位装置;所述活塞杆II穿过通孔套设于活 塞杆I中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对于变速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拨叉换挡,其中至少有 一拨叉为三位拨叉,即其具有三位位置,除了左右两个换挡位,还具有中位空挡位;对于三 位拨叉,采用三位气缸,即气缸II对其驱动,复位装置可使气缸II处于中位位置,以便气缸 I驱动其连接的拨叉进行换挡;由于本专利技术包括有两个独立驱动的子气缸,即气缸I和气 缸II,两子气缸的活塞杆同轴套设,故可分别驱动两个不同的拨叉进行换档操作;两个活塞 杆同轴套设,使得气缸I、气缸II缸体亦相应地同轴设置并可联为一体,相较于两个单独的 气缸,这种结构整体结构紧凑、需占用空间小,且安装简单。气缸II的复位装置可以是多种结构,可以是如
技术介绍
所述的三位置型换挡气缸 中采用的弹簧式结构或双弹簧结构,也可以是可锁定活塞杆的锁定机构,其在活塞杆上设 置诸如锁止孔、台阶等限位结构,相应的机构对限位结构锁定操作而构成气缸II的中位锁 止;作为优选,所述复位装置为设于缸体II端部并可促动活塞杆II作轴向移动的气缸III。采 用气缸作为复位,与气缸II同为气动装置,便于控制。如果气缸II回复中位动作失效或回复位置不到位,将会出现挂双档的情况,后果 轻则汽车无法行驶重则变速箱齿轮损坏;为进一步提高复位装置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 气缸III为设有双活塞的三腔结构,其活塞杆III上设有两活塞III的轴向滑动段,活塞III在该滑动段上可滑动距离不小于气缸II的最大行程之半;当气缸III中间腔进气,两活塞III在缸 体中相背滑动并达到最大行程时,可带动活塞杆II移动,直至活塞II处于中位位置。背向滑 动的双活塞结构,使得复位动作时,无论活塞II处于左位还是右位,均可被活塞杆II带动移 向中位位置;复位气缸的两活塞在缸体中达到最大行程时,相应地,气缸II的活塞II处于中 位位置,这种结构,使活塞II能够可靠地回复到中位位置,不易产生回复不到位的现象,因 而复位的可靠性较高。气缸III需要驱动气缸II的活塞杆II,提高两气缸活塞杆的同轴度,则可提高驱动 性能,作为优选,所述活塞杆III为活塞杆II的自由端轴向延伸进入气缸III缸体内的延伸段 所构成。气缸III与气缸II采用一体结构的活塞杆,使两者活塞杆间无需其他连接结构,不仅 可通过机械加工而获得较高的同轴度,也使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气缸I和气缸II的活塞杆为套设,故两气缸需要具有较高的同轴度,作为优选,所 述气缸I和气缸II的缸体联为一体构成气缸体,该气缸体设有同轴心的左右两腔,两腔分 设为气缸I与气缸II的活塞腔。气缸I和气缸II的缸体联为一体,使得两缸体的活塞腔可 以通过机械加工而获得较高的同轴度;另外,这种同一缸体结构,也使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安装维护更方便。气缸体的活塞腔需要精加工,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体外圆周上套设有外缸体,该外 缸体外圆周上设有可固定连接于变速箱箱体的法兰。缸体分为气缸体和外缸体,这种分体 结构,使气缸体的质量较轻、体积相对较小,便于对两活塞腔的机械精加工。气缸体两活塞腔为同轴设置的左右两腔,为加工方便,作为优选,气缸体的左右两 个活塞腔直径相等。使其更易于加工,加工成本更低。气缸I驱动其对应的拨叉换挡时,气缸II需要处于中位位置;为进一步提高换挡 操作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活塞杆I端部进入气缸II腔体并达到极限位置时,该端部可 与活塞II贴靠于活塞II的中位位置。气缸I与气缸II活塞腔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中部设有 相通的孔,活塞杆端I部通过该通孔可滑动进入气缸II的腔体;当气缸I换挡时,活塞杆I 端部可将向其偏移的活塞II强制推回中位位置,由此提高了安全性。三个或以上的拨叉换挡结构,其中至少有两个为三位拨叉;为提高应用范围,以适 应三个或以上的拨叉换挡操作,作为优选,所述气缸I为两位或三位气缸;当气缸I设为三 位气缸时,其上设置复位装置。当气缸I设为三位气缸时,则与气缸II一样可驱动三位拨 叉。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制作、装配简单方便等特点,尤其是可驱动两个 拨叉进行换挡操作,且具有较高的操控精度;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节约空间,使变速箱箱 体结构更简单、更易于加工。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变速箱的换档气缸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 的装配使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变速箱的换档气缸,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包括内设 活塞腔的气缸体、活塞、可驱动变速箱档位拨叉进行换挡动作的活塞杆,活塞、活塞杆设为 两组,即活塞杆I 11、活塞I 12和活塞杆II 21及活塞II 22,气缸体包括前后设置的各自内 设有活塞腔的缸体I 1和缸体II 2 ;缸体I 1内设活塞杆I 11及活塞I 12以构成气缸I ; 缸体II 2内设活塞杆II 21及活塞II 22以构成气缸II,气缸II为三位气缸,其上设有可将活 塞II 22锁定于中位的复位装置;活塞杆II 21穿过通孔8套设于活塞杆I 11中并与之构成 轴向滑动配合。复位装置为设于气缸II端部并可促动活塞杆II 21作轴向移动的气缸III。气缸III 为设有双活塞的三腔结构,其包括活塞杆31、两个活塞III 32、缸体3及端盖5 ;活塞杆III 31 上设有两活塞III 32的轴向滑动段,活塞III 32在该滑动段上可滑动距离不小于气缸II的最 大行程之半;当气缸III中间腔进气,两活塞III 32在缸体中相背滑动并达到最大行程时,可 带动活塞杆II 21移动,直至活塞II 22处于中位位置。活塞杆III 31为活塞杆II 21的自由 端轴向延伸进入气缸III缸体内的延伸段所构成。缸体I 1和缸体II 2为一体制作而成的一体结构,其外圆周上套设有外缸体4,该 外缸体4外圆周上设有可固定连接于变速箱箱体的法兰41。气缸体2的左右两个活塞腔直 径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箱的换档气缸,包括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包括前后设置的各自内设有活塞腔的缸体Ⅰ(1)和缸体Ⅱ(2),两缸体的活塞腔同轴设置并在对应的侧壁中心设有贯通两腔的通孔(8);所述缸体Ⅰ(1)内设活塞杆Ⅰ(11)及活塞Ⅰ(12)以构成气缸Ⅰ;所述缸体Ⅱ(2)内设活塞杆Ⅱ(21)及活塞Ⅱ(22)以构成气缸Ⅱ,气缸Ⅱ为三位气缸,其上设有可将活塞Ⅱ(22)锁定于中位的复位装置;所述活塞杆Ⅱ(21)穿过通孔(8)套设于活塞杆Ⅰ(11)中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前进客车变速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