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4524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其包括分别通过气缸I和气缸II驱动换挡的拨叉I和拨叉II,气缸I包括活塞杆I及活塞I,气缸II包括活塞杆II及活塞II;拨叉II为三档位拨叉,气缸II为三位气缸,拨叉I头部设有与气缸I构成传动连接驱动杆I,拨叉II头部设有与气缸II构成传动连接的驱动杆II;驱动杆I套设于驱动杆II上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同轴套设的双拨叉,使换挡机构整体结构紧凑、安装和工作占用空间小、利于变速箱箱体结构简化并便于箱体加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换挡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 构。
技术介绍
使用气缸驱动拨叉换挡的设有三个或以上档位的车用自动变速箱,较为常用在电 动车、混合动力车等汽车上;这类变速箱通常采用两个或以上的拨叉实现变速箱的换档功 能,并使用一个气缸对应驱动一个拨叉,各拨叉单独设置,对应的各气缸分开安装;这种多 拨叉换挡机构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变速箱箱体结构的简化、不利于汽车轻量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其两拨叉头部的驱动杆为 同轴套设,使整体结构紧凑,安装和工作占用空间小,便于变速箱箱体加工;另外,同轴设置 方式,还可提高拨叉的操控精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同轴双拨 叉换挡机构,包括分别通过气缸I和气缸II驱动换挡的拨叉I和拨叉II,气缸I包括活塞 杆I及活塞I,气缸II包括活塞杆II及活塞II ;拨叉II为三档位拨叉,气缸II为三位气缸, 所述拨叉I头部设有与气缸I构成传动连接驱动杆I,拨叉II头部设有与气缸II构成传动 连接的驱动杆II ;所述驱动杆I套设于驱动杆II上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拨叉I和拨 叉II的驱动杆同轴套设,相较于不同轴设置状态,所占用的空间可有较大幅度的减小;拨叉 I和拨叉II的驱动杆同轴套设,其相应的驱动气缸亦可同轴设置,从而进一步减少安装和 工作空间;套设的拨叉结构紧凑,所产生的工作空间减少,有利于变速箱箱体结构的简化; 两拨叉的这种同轴设置结构,使之易于安装,而且与之适配的变速箱箱体安装结构亦得以 简化;两外,同轴套设的驱动杆,可互为导向,从而提高了其换档动作的精度。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I为活塞杆I延伸段构成。这种一体结构,使驱动杆I为活 塞杆I间无需其他连接结构,使驱动更高效,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利于整体占用空间的 进一步减少。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杆II为活塞杆II延伸段构成。此种结构, 活塞杆II的延伸段套设于活塞杆I中,再向前延伸而形成驱动杆II。受限于气缸的结构,两个拨叉的分置的驱动气缸,所占用的空间亦较大,作为优 选,所述气缸I和气缸II的缸体联为一体构成气缸体,气缸体设有同轴心的左右两腔,两腔 分设为气缸I与气缸II的活塞腔;活塞杆I套设于活塞杆II上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 这种结构,两拨叉的驱动气缸为一体结构,从而大幅减少换挡机构整体的安装和工作空间; 另外,同轴拨叉由这种同轴气缸驱动,可减少传动环节,减少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 提高力传递效率,也使换档更加易于操作。气缸II为三位气缸,其回复中位的机构可有多种结构,例如弹簧,作为优选,所述气缸II端部设有可促动活塞杆II作轴向移动的气缸III,气缸III为设有双活塞的三腔结构, 其包括活塞杆III和两活塞III ;活塞杆III上设有两活塞III的轴向滑动段,活塞III在该滑动段 上可滑动距离不小于气缸II的最大行程之半;当气缸III中间腔进气,两活塞III相背滑动并 达到最大行程时,可带动活塞杆II移动直至活塞II处于中位位置。以安装于气缸II端部的 气缸III作为回复中位的复位机构,使复位动作更易于操控,气缸复位可提供的驱动力量更 大,尤其是在低温、灰尘多等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采用气缸III复位的可靠性相对更高。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II与驱动杆I邻近拨叉部设有反馈机构,该反馈机构包括 磁钢定位圈、磁钢定位杆、磁钢及可与传感磁钢感应的传感器。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制作等特点,尤其是具有整体结构紧凑、安 装和工作占用空间小、利于变速箱箱体结构简化并便于箱体加工、操控精度高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视附图3是同轴拨叉的一种换挡气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技术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其包 括分别通过气缸I和气缸II驱动换挡的拨叉I 6和拨叉II 7,气缸I包括活塞杆I 11及活 塞I 12,气缸II包括活塞杆II 21及活塞II 22 ;拨叉II 7为三档位拨叉,气缸II为三位气缸, 拨叉I 6头部设有与气缸I构成传动连接驱动杆I 61,拨叉II 7头部设有与气缸II构成传 动连接的驱动杆II 71 ;驱动杆I 61套设于驱动杆II 71上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驱动 杆I 61为活塞杆I延伸段构成。驱动杆II 71为活塞杆II延伸段构成。气缸I和气缸II的缸体联为一体构成气缸体2,气缸体2设有同轴心的左右两腔, 两腔分设为气缸I与气缸II的活塞腔;活塞杆I 11套设于活塞杆II 21上并与之构成轴向 滑动配合。气缸II端部设有可促动活塞杆II 21作轴向移动的气缸III,气缸III为设有双活塞 的三腔结构,其包括活塞杆III 31、两相背设置的活塞III 32、缸体3 ;活塞杆III 31上设有两活 塞III32的轴向滑动段,活塞III32在该滑动段上可滑动距离不小于气缸II的最大行程之半; 当气缸III中间腔进气,两活塞III32相背滑动并达到最大行程时,可带动活塞杆II 21移动直 至活塞II 22处于中位位置。驱动杆II 71与驱动杆I 61邻近拨叉部设有反馈机构,该反馈机构包括磁钢定位 圈9、磁钢定位杆5、磁钢6及可与传感磁钢感应的传感器8。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包括分别通过气缸I和气缸II驱动换挡的拨叉I (6)和 拨叉II (7),气缸I包括活塞杆I (11)及活塞I (12),气缸II包括活塞杆II Ql)及活塞 II (22);拨叉II (7)为三档位拨叉,气缸II为三位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I (6)头部 设有与气缸I构成传动连接驱动杆I (61),拨叉II (7)头部设有与气缸II构成传动连接的 驱动杆II (71);所述驱动杆I (61)套设于驱动杆II (71)上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I(61) 为活塞杆I延伸段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II(71)为活塞杆II延伸段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I和 气缸II的缸体联为一体构成气缸体0),气缸体( 设有同轴心的左右两腔,两腔分设为气 缸I与气缸II的活塞腔;活塞杆I (11)套设于活塞杆II (21)上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I和气缸 II的缸体联为一体构成气缸体0),气缸体( 设有同轴心的左右两腔,两腔分设为气缸I 与气缸II的活塞腔;活塞杆I (11)套设于活塞杆II 上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II端部设 有可促动活塞杆II (21)作轴向移动的气缸III,气缸III为设有双活塞的三腔结构,其包括活 塞杆III (31)和两活塞III (32);活塞杆III (31)上设有两活塞III (3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双拨叉换挡机构,包括分别通过气缸Ⅰ和气缸Ⅱ驱动换挡的拨叉Ⅰ(6)和拨叉Ⅱ(7),气缸Ⅰ包括活塞杆Ⅰ(11)及活塞Ⅰ(12),气缸Ⅱ包括活塞杆Ⅱ(21)及活塞Ⅱ(22);拨叉Ⅱ(7)为三档位拨叉,气缸Ⅱ为三位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Ⅰ(6)头部设有与气缸Ⅰ构成传动连接驱动杆Ⅰ(61),拨叉Ⅱ(7)头部设有与气缸Ⅱ构成传动连接的驱动杆Ⅱ(71);所述驱动杆Ⅰ(61)套设于驱动杆Ⅱ(71)上并与之构成轴向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前进客车变速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