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车辆、动力单元和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27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跨乘式车辆、动力单元和无级变速器,其能够充分确保车辆起动时的可驱动性。跨乘式车辆(100)包括控制无级变速器(30)的控制设备(10)。在控制设备(10)中设定多个驱动模式(“A”和“B”)。控制设备(10)执行:第一控制,其在发动机起动之前将驱动模式切换为多个驱动模式中的确定驱动模式(“A”);第二控制,其响应于模式切换操作构件的操作在多个驱动模式(“A”和“B”)之间切换;第三控制,其在控制设备检测到发动机尚未起动时限制第二控制并禁止从确定驱动模式(“A”)切换到其他驱动模式(“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乘式车辆(例如,摩托车)、动力单元和无级变速器,更具体而言,涉及配备有电控无级变速器的跨乘式车辆。
技术介绍
在诸如速可达式摩托车之类的跨乘式车辆中,V带式无级变速器被广泛采用。V带式无级变速器包括初级轴、次级轴以及分别布置在初级轴和次级轴上的一对初级带轮和次 级带轮,诸如发动机之类的动力源的输出被输入到初级轴,次级轴提取输出以传递到驱动 轮。每个带轮的槽宽被设计为可变,并且V带绕带轮缠绕。V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用于改变 每个带轮的槽宽的槽宽调节机构。结果,调节V带绕每个带轮的缠绕直径,从而以无级方式 调节带轮之间的变速比。通常,初级带轮和次级带轮由固定轮缘和可动轮缘形成,固定轮缘和可动轮缘在 其两者之间形成V槽。每个可动轮缘被设置为其能够沿着初级轴或次级轴的轴向移动。槽 宽调节机构使可动轮缘移动,来以无级方式调节变速比。公知有这种类型的V带式无级变速器,使用电动机来使初级带轮的可动轮缘移 动,从而调节槽宽。电动机的移动驱动力使可动轮缘沿着使初级带轮的宽度变窄的方向 (高档侧)或使初级带轮的槽宽变宽的方向(低档侧)移动,由此允许槽宽的调节(例如, 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43061号日本专利第2950957号 JP-A-7-119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问题设置有用于对V带式无级变速器进行电控的机构的速可达式摩托车基于针对车 速和发动机速度预先输入的程序(图),在不需要骑乘者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动改变 变速比。因此,骑乘者的驾驶操作变得更简单,并存在将此自动变速器应用于各种车辆的趋 势。当配备有这种无级变速器的车辆沿着下坡向下行驶时,车辆可以在发动机停止的 情况下通过惯性沿着下坡向下滑行。在此情况下,如果使用响应于车速来改变变速比的机构,则当达到一定速度之后发动机起动时,离合器可以立即啮合。此时,存在发生如下问题 的可能性,即,由于骑乘者的操作和车辆的实际加速运动之间的不一致而产生不愉快的感受。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跨乘式车辆设置有发动机、无级变速器和控制设备,所述发动机具 有响应于加速器操作构件而受到控制的输出,所述无级变速器连接到所述发动机,所述控 制设备控制所述无级变速器。所述跨乘式车辆包括模式切换操作构件,并且在所述控制设 备中设定多个驱动模式。所述控制设备执行第一控制,其在所述发动机起动之前将所述驱 动模式切换为所述多个驱动模式中已经被预先确定的确定驱动模式。此外,所述控制设备 执行第二控制,其响应于所述模式切换操作构件在所述多个驱动模式之间切换。而且,所述 控制设备执行第三控制,其在所述控制设备检测到所述发动机尚未起动时限制所述第二控 制并禁止从所述确定驱动模式切换到其他驱动模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控制设备执行第一控制,其在发动机起动之前将驱动模式切换为多 个驱动模式中已经被预先确定的确定驱动模式;第二控制,其响应于模式切换操作构件的 操作在多个驱动模式之间切换;第三控制,其在控制设备检测到发动机尚未起动时限制第 二控制并禁止从确定驱动模式切换到其他驱动模式。因此,可以在发动机起动时将驱动模 式固定为确定驱动模式,并总是在该驱动模式下起动车辆。于是,可以将紧接着起动之后 (当车辆起动时)的可驱动性维持在恒定水平。此外,在控制设备检测到所述发动机刚刚已经起动时并且在驱动模式尚未切换到 多个驱动模式中已经被预先确定的确定驱动模式时,控制设备执行第四控制,其将驱动模 式切换为确定驱动模式。在此情况下,即使例如在下坡上向下行驶时通过在达到某个速度 的状态下起动发动机来使离心式离合器啮合,也可以将校由骑乘者的操作与车辆的实际运 动之间的不一致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从而提高了骑乘者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侧面结构的视图。图2是解释安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中的无级变速器及其周围结 构的框图。图3示出了解释为无级变速器设定的驱动模式的图。图4示出了解释为无级变速器设定的驱动模式的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设备的流程图。图6是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及其周围结构的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设备的流程图。图8是解释当无级变速器是金属带式CVT时的无级变速器及其周围结构的框图。图9是解释无级变速器的机械结构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例如图9所示,无级变速器1包括连接到由发动机2使其旋转的初级轴3a的 初级带轮3 ;连接到经由离合器6向后轮(驱动轮)7输出动力的次级轴4a的次级带轮4 ; 以及绕初级带轮3和次级带轮4缠绕的V带5。此外,使用槽宽调节机构来调节初级带轮3的槽宽,从而无级调节变速比。上述无级变速器1可以包括用于当车辆在发动机2停止的情况下沿着下坡向下行 驶时响应于车速改变变速比的机构。在此情况下,当在已经达到一定速度的情况下发动机2 起动时,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基于针对车速和发动机速度已经预先输入的程序(图)来迅速 地进行换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存在位于发动机2的下游处的次级带轮4的转速将升高 从而使离合器6瞬时啮合的可能性。结果,在此情况下的感受与当正常起动时离合器啮合 的情况不同。由于骑乘者的操作和实际车辆运动之间的不一致而可能感到不愉快的感觉。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对于由骑乘者的操作与车辆运动之间的不一致引起的不愉快的 感觉的感受是取决于离合器6的啮合状态的,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设计了一种机构,能够 减小当离合器啮合是感受到的不愉快的感觉,从而实现本专利技术。此后,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以下附图中,具有相同或相似操作的结 构构件被标以相同或相似标号,并将省略其描述。注意,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100的侧视结构。图2是安装在根据 本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100中的用于图示控制设备10及其周围构造的框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100包括驱动源(发动机)20,其具有 响应于由驾驶员操作的加速器操作构件25而受到控制的输出;无级变速器30,其连接到发 动机20 ;以及控制设备10,其对无级变速器30进行电控。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20 和无级变速器30形成动力单元80。如图1所示的跨乘式车辆100是速可达式摩托车,并且由发动机20产生的驱动力 通过无级变速器30传递到后轮(驱动轮)40。在摩托车的情况下,由骑乘者操作的加速器 操作构件25是安装到把手的加速器或加速器手柄。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30具有如下结构初级带轮32连接到由发动机20使 其旋转的初级轴31 (例如,曲轴),次级带轮34连接到经由离心式离合器50和减速机构51 向后轮40 (驱动轮)输出动力的次级轴35,并且V带33绕初级带轮32和次级带轮34缠 绕。此外,通过控制每个带轮的槽宽来无级和有级地控制变速比。初级带轮32和次级带轮34由分别安装到初级轴31和次级轴35的固定轮缘(32a、 34a)和可动轮缘(32b、34b)构成。可动轮缘(32b、34b)被设置为它们分别能够沿着初级轴 31的方向和次级轴35的方向移动。注意,固定轮缘也可称为固定带轮,可动轮缘也可称为 可动带轮。由槽宽调节机构将次级带轮34的可动轮缘34b沿着使槽宽变窄的方向偏压。本 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乘式车辆,其设置有发动机、无级变速器和控制设备,所述无级变速器连接到所述发动机,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无级变速器,所述跨乘式车辆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中设定多个驱动模式,并且在所述控制设备检测到所述发动机刚刚已经起动时并且在所述驱动模式尚未切换到所述多个驱动模式中已经被预先确定的确定驱动模式时,所述控制设备执行第四控制,其将所述驱动模式切换为所述确定驱动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冈亮介青木弘之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