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小型化、美观的形态实现立乘式自行车的技术。该立乘式自行车,乘员以容易用力的踏板角度、轨迹使踏板往复运动而推进。旋转轴位于下死点时踏板踏面的前方且上方。在以进行相反方向的摆动运动的方式机械地连动的左右踏板臂的后部,上下配设着踏板和摆动链轮(161/2)。在车架上以位于下死点时的摆动链轮的前后且在踏板的下面的方式配设着链锚固器(101/2)和空转链轮(171/2)。左右驱动链的一端被链锚固器固定,该左右驱动链依次绕挂在摆动链轮→空转链轮→带单向离合器链轮(181/2)上,成为朝向前方的另一端,该另一端分别与在前方呈U形回转并朝向后方的U形回转链的两端连接,将左右联系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乘员站立着的左右踏板上下往复而推进的自行车结构。
技术介绍
已往的自行车,通常是乘员坐在车座上、用脚使曲柄臂旋转、由链等将旋转传递到 后轮而推进的机构。坐着的乘车姿势可以减少保持姿势的体力负担,但是,难于将体重用于 曲柄臂的旋转,因此,当需要大的推进力时,虽然可以采用变速齿轮或者站着蹬的方法,但 是,在曲柄臂旋转的上下死点附近的推进力的减小是不可避免的。另外,由于在车架上要设 置车座,所以,自行车的小型化受到制约。为了弥补上述的不足,公开了如下的自行车,乘员用立乘的姿势使踏板上下往复, 将其变换为后轮的旋转而推进(专利文献1)。在该方法中,虽然容易将体重用于踏板踏力 并能避免踏板上下死点附近的推进力减小,但是,由于踏板配置在操作杆式臂的前端,用后 端的动作来驱动链,所以,操作杆的支点两侧必须是同等的长度,由于两端进行同程度行程 的上下运动,所以,存在着自行车不容易小型化或者运动部分碍眼的问题。另外,由于必须 把踏板配设在操作杆的前端,所以,踏板的运动轨迹必然地成为朝前方鼓突的圆弧,不得不 与上坡时用前倾姿势容易开始踩踏踏板的朝后方鼓突的圆弧相反。另外,还公开了一种小型摩托车(专利文献2),在该小型摩托车中,将站立着的乘 员的脚的支承表面板左右分离,在前端装上铰链,作为踏板,使其上下往复,将其变换为后 轮的旋转而推进。在该方法中,前后方向细长的脚支承面板本身具有作为往复运动的旋转 中心的铰链,所以,其优点是具有表面干净利索的外观,可降低乘员的站立位置,另外,驱动 机构也隐藏在其下面;但是,也存在下述等问题脚支承表面板在大致水平状态时必须是 下死点,所以,往复运动只利用了圆弧轨迹的大致上半部分而不能充分利用上下成分中的 很多部分,并且,为了使以驱动机构动作为前提的、左右脚支承表面板的运动的连动机构成 立,在车辆中心线上从车架往上方突出的固定物不仅影响干净利索的脚支承表面的外观, 而且,要求乘员在踩踏踏板的动作时必须额外地注意接触,另外,将转向轴折叠收纳时的小 型化受到制约。另外,脚支承表面板的角度是根据几何学决定的,所以,如果使前后方向尺 寸小型化,则得不到上下行程,或者,不能自由地得到乘员容易用力的脚的角度。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80671专利文献2 日本特表2006-5105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立乘式自行车、小型摩托车中 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如下的技术,即,可实现乘用轻便、小型化、美观的立乘 式自行车。在该立乘式自行车中,在左右踏板间不必有突出的固定物、在踏板后方也不需要 显眼的空间,即使是前后尺寸短的立乘式自行车也可以保持低的乘车位置,同时实现将按 照容易利用人力的角度、轨迹运动的踏板的上下往复运动变换为后轮的旋转运动的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结构,乘员站立在配设于前轮和后轮之间 的左右踏板111/112上,使踏板上下往复而推进,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具有下述机构在 左右踏板臂121/122的前部具有与后轮平行的旋转轴103,该旋转轴103配设在车架(女 1)上,并位于踏板下死点时的水平踏面的前方且上方。与上述旋转轴同轴的链轮功能 部131/132位于上述水平踏面的下方。前端嵌合固定在该功能部并朝向后方的左右臂链 141/142的后端,分别与朝前方呈U形回转的U形回转链143的两端连接。该U形回转链 143绕挂在周转链轮145上,该周转链轮145配设在上述功能部后方的车架上。将一方踏板 踩下时,连动地迫使另一方踏板上升。在左右踏板臂121/122的后部,在与上述旋转轴平行 的旋转轴115/116上,配设着可摆动的踏板。在踏板臂上且踏板下部位置(女2),配设着 摆动链轮161/162 ;在车架上且踏板下部位置且下死点时的摆动链轮的前方,配设着链锚 固器101/102。在车架上且踏板下部位置且下死点时的摆动链轮的后方,配设着空转链轮 171/172。后轮有2个只向前方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带单向离合器链轮181/182。左右驱动链 151/152的一端分别被链锚固器固定,该驱动链151/152按下述路径配设向上绕挂在摆动 链轮上一向下绕挂在空转链轮上一向上绕挂在带单向离合器链轮上,然后,到达朝向前方 的另一端。该驱动链151/152的另一端分别与朝后方呈U形回转的U形回转链153的两端 连接,该U形回转链153绕挂在周转链轮155上,该周转链轮155配设在带单向离合器链轮 的前方的车架上,这样,使左右的驱动链连动。★ 1,这里所述的“车架”包含了从车架上突出的刚性固定物。~k 2,这里所述的“Α位于踏板下部位置”,是指从平面上看,A的一部分或全部隐藏 于踏板的位置关系。根据本专利技术,踏板臂821/822具有旋转轴803,该旋转轴803位于踏板下死点时的 水平踏面899的前方且上方,这样,可以实现踏板轨迹898。该踏板轨迹898是用上坡时的前 倾姿势容易开始踩踏的、朝后方鼓突的圆弧,并且可使上下成分的较多部分较长地摆动。同 时,使同轴的链轮功能部831/832不大幅度位于上述水平踏面的下方就可确保旋转半径, 使嵌合在该功能部的链朝后方呈U形回转,将左右连动,这样,可在该高度即低的踏板下死 点高度实现使左右的踏板臂相互反方向运动的机构,而且,可不妨碍脚的动作、在不显眼的 位置实现上述机构。另外,使踏板臂的旋转轴位于本专利技术位置的另一优点是,可以利用为了支承头管 804而原本就需要的车架立起部800a,所以,可以减轻向上方的突出感。并且,在折叠自行 车中,用左右分离的突出固定物形成车架立起部900a,可以确保使折叠部件也进入左右踏 板臂旋转轴之间的空间。另外,由于踏板811/812相对于踏板臂821/822以旋转轴815/816为中心可摆 动地配设着,所以,即使踏板臂的长度短,乘员也可得到容易用力的角度,可有效地利用体 力。另外,虽然用试用品已确认了不有损于乘员的姿势保持性,而从已往自行车的起身踩 踏也能容易地感受到这一点。借助上述连动机构,与踩下的踏板相反侧的踏板臂的摆链 轮861/862上升动作时,驱动链851/852被拉出,但是,把链锚固器801/802和空转链轮 871/872配设在踏板下部位置的车架上,这样,在原本就需要的踏板的往复运动区域内,可 以将被拉出的驱动链收在踏板下而不显眼,可提供乘用轻快、小型、美观的立乘式自行车。另外,第2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结构,是在第1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机构将踏板臂的链轮功能部置换为带轮功能部、或齿轮功能部331/332、或操作杆功能部431/432,把 相关的链和周转链轮分别置换为对应的绳索和周转带轮、或周转齿轮345、或杆和周转操作 杆445,将一方踏板踩下时,另一方踏板连动地上升。本方案是根据低成本化、小型化、轻量化、静音化、美观等的目的而选择得到的第1 专利技术的替代方案。另外,第3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结构,是在第1、第2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用液压机构来实 现将一方踏板踩下而迫使另一方踏板上升的连动机构。本方案是根据小型化、美观等的目的而选择得到的第1、第2专利技术的替代方案。另外,第4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结构,是第1、第2、第3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机 构同时地或单独地将驱动链置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结构,该自行车是乘员站立在配设于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左右踏板上、使踏板上下往复而推进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具有下述机构:在左右踏板臂的前部具有与后轮平行的旋转轴,该旋转轴配设在车架上并位于踏板下死点时的水平踏面的前方且上方;与上述旋转轴同轴的链轮功能部位于上述水平踏面的下方;前端固定嵌合在该功能部并朝向后方的左右臂链的后端,分别与配设成朝前方呈U形回转的U形回转链的两端连接;该U形回转链绕挂在周转链轮上,该周转链轮配设在上述功能部后方的车架上;将一方踏板踩下时,连动地迫使另一方踏板上升;在左右踏板臂的后部,在与上述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上配设着可摆动的踏板;在踏板臂上且踏板下部位置,配设着摆动链轮,在车架上且踏板下部位置且下死点时的摆动链轮的前方配设着链锚固器,在车架上且踏板下部位置且下死点时的摆动链轮的后方配设着空转链轮;后轮有2个只传递前方旋转驱动力的带单向离合器链轮;左右驱动链的一端分别被链锚固器固定,该驱动链按向上绕挂在摆动链轮上、向下绕挂在空转链轮上、向上绕挂在带单向离合器链轮上的路径配设,到达朝向前方的另一端,该驱动链的另一端分别与配设成朝后方呈U形回转的U形回转链的两端连接,该U形回转链绕挂在周转链轮上,该周转链轮配设在带单向离合器链轮的前方的车架上;这样,左右的驱动链连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荣一,
申请(专利权)人:滨田荣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