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用于车辆的操作轮的方法及相应的操作轮和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99354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制造用于车辆的操作轮的方法及相应的操作轮和车辆,具体而言,描述了用于车辆(10)的操作轮(5)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操作轮(5)。在此,操作轮(5)包括支座(1)、光导体(2)、半透明体(3)以及罩体(4)。构造操作轮(5)的圆柱形的周缘面(7)的罩体(4)具有凹口(6),半透明体(3)以从外面可见的方式构造在该凹口(6)中。通过多组分注塑工艺一体地制造支座(1)、光导体(2)、半透明体(3)以及罩体(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制造用于车辆的操作轮(Bedienrad)的方法以及相应地设计的 操作轮和包括这种操作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文件DE 10 206 049 474 A1涉及一种带有机械的联接装置的调整轮,以用于建立 与机械的功能元件和/或电的控制元件的有效连接(Wirkverbindung)。文件DE 20 207 010 136 U1涉及一种空心的且可照明的调整轮,以用于操纵至少 一个机械的功能调整元件和/或电的控制元件。文件US 7,222,978B1涉及照明系统和用于提供用于控制机构的照明的方法。文件DE 20 2008 008 822 U1涉及一种可旋转或可移位地支承的、可后部发光 (hinterleuchtbar)的由塑料制成的操作元件,其带有用于机械的力传递的器件或带有用 于电控制的器件。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操作轮中通常将发光体推入到操作轮的支座部件 (Tragerkomponente)中,由此,一方面不能够使操作轮周缘处的照明区具有最大可能的 高度,并且由此另一方面需要这样的制造步骤,即,将发光体推入到支座部件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如此地制造操作轮,S卩,使得操作轮周缘处的照明区具有最大可 能的高度,并且另一方面省去前面所描述的制造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制造用于车辆的操作轮的方法、根 据权利要求7的用于车辆的操作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的车辆得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 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且有利的实施形式。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车辆的操作轮的方法。在此,操作轮包括 支座、光导体或发光体、半透明体(transluzentKdrper) (g卩,在日间设计(Tagdesign)中 (即,光导体不引导光)呈现(wiedergeben)所需的色调并且几乎无阻碍地让由光导体引导 的光透过)以及作为软部件的罩体(Mantelkdrper)。构造操作轮的周缘面的罩体具有凹 口(孔),透过这些凹口可从外面看到半透明体。在此,通过多组分注塑工艺(Mehrkompone nten-Spritzgussverfahren) 一体地(einstiickig)制造支座、光导体、半透明体以及罩体。 也就是说,在借助于多组分注塑工艺制造之后支座、光导体、半透明体以及罩体构造成复合 体,而对此不再需要其它的制造步骤(例如为了连接两个部件(例如为了连接光导体与支 座))或联接步骤。换言之,在光导体不引导光的情况下可看到半透明体处于其自身的色调,这也称 为日间设计。如果光导体引导光,透过半透明体基本可看到由光导体引导的光,这也称为夜 间设计(Nachtdesign)。在此,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多组分注塑工艺理解成尤其为四组分注塑工艺或更准确4地二加二注塑工艺。在这种二加二注塑工艺中在两个制造步骤中优选同时制造第n个操作 轮的第一和第二部件(例如支座和光导体)并且与其并行地制造第(n_l)个操作轮的第三 和第四部件(例如半透明体和罩体),以使得在其后的两个制造步骤中可同时制造第(n+1) 个操作轮的第一和第二部件并且与其并行地制造第n个操作轮的第三和第四部件。在此,在本专利技术中操作轮或调整轮理解为操作元件,其具有与机械的功能元件或 与电的控制元件的有效连接。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轮例如可操纵空气喷嘴中的关闭阀或 者控制风扇或空调。通过借助于多组分注塑工艺制造操作轮一方面避免根据现有技术常见的附加的 制造步骤(如将光导体推入到支座中),并且另一方面可几乎最大程度在高度上(在轴线方 向上)照亮操作轮的周缘面,如同下面还要详细所解释的那样。换言之,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制造方法从模具中构造操作轮(包括发光在内)而无需其它装配步骤。在制造操作轮时支座、光导体、半透明体以及罩体尤其以该顺序借助于多组分注 塑工艺而被制造。在优选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中,将半透明体在操作轮的周缘面上以表层状的 方式(hautartig)地注塑到光导体上,以使得半透明体的轮廓在操作轮的周缘侧上基本相 应于光导体的轮廓。换言之,半透明体在操作轮的周缘处以薄层的方式(dtonschichtig) 位于光导体上,以使得通过罩体的凹口基本上只可看到半透明体。也就是说,在操作轮周缘 处只可透过半透明体看到光导体。在此,用语“在操作轮的周缘处”表示环形或圆柱形的弯 曲的操作轮的外侧。在此,尤其如此地制造操作轮,S卩,使得光导体在凹口中分别构造有拱形部 (AuswGlbimg),该拱形部以符号(Symbol)的形状朝向操作轮的周缘。在此,光导体的各 拱形部只略微(unwesentlich)小于半透明体的相应的拱形部,该拱形部几乎(quasi)注塑 到光导体的相应的拱形部上。有利地如此地构造光导体,S卩,使得光导体的厚度在操作轮的轴线方向上在凹口 区域中分别向着操作轮的中心轴线减小。换言之,光导体至少在凹口区域中在靠近操作轮 周缘的第一位置处比在与第一位置相比进一步向着操作轮的旋转轴线而布置的第二位置 处厚。以类似的方式使空腔(半透明体在凹口区域中分别具有该空腔并且光导体构造在该 空腔中)在轴线方向上具有这样的高度,即,该高度在向着操作轮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减 小。换言之,空腔的高度在靠近操作轮的周缘的第一位置处比在与第一位置相比进一步向 着操作轮的旋转轴线而布置的第二位置处高。通过在罩体的凹口区域中如此地构造光导体和半透明体,可借助于光导体并借助 于半透明体照亮几乎整个凹口。在制造操作轮时半透明体有利地如此地注塑到光导体上,S卩,使得光导体和半透 明体在操作轮的圆柱形周缘面的整个区域上接触,在该区域上构造有罩体的凹口。由此保证,由光导体引导的光优化地传导到半透明体并且不会由于光导体和半透 明体之间的中间空间或其它部件而衰减。由此,也可使从操作轮中通过光导体优化地给以 半透明体的拱形部形式构造的符号提供光。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同样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操作轮。在此,操作轮包括支座、光 导体、半透明体以及罩体。构造操作轮圆柱形的周缘面的罩体具有凹口,半透明体构造成可通过该凹口从外面可见。在此,通过多组分注塑工艺一体地制造支座、光导体、半透明体以 及罩体。操作轮的优点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基本上相应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优点 和实施形式,其之前已详细描述过,因此在此省去重复描述。最后,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同样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轮。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制造用于车辆的操作轮。当然,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该优选的应用 范围,因为本专利技术可通用地适用于所有的装置,在这些装置中,应尽可能最大地照亮凹口。 此外,本专利技术当然也可在用于轨行(gleisgebimden)车辆、船以及飞机的操作轮中使用。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图1以截面图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轮。在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如何构造操作轮的首先两个部件。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如何构造操作轮的最后两个部件。在图4中示出了,在哪些步骤中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轮。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带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参考标号列表1支座部件2光导体3透明体4罩体5操作轮6凹口7周缘面8光导体的拱形部或者半透明体的空腔9半透明体的拱形部10车辆11旋转轴线或者轴线方向12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车辆(10)的操作轮(5)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轮(5)包括支座(1)、光导体(2)、半透明体(3)以及罩体(4),其中,构造所述操作轮(5)的周缘面(7)的罩体(4)具有凹口(6),所述半透明体(3)以从外面可见的方式构造在所述凹口(6)中,其特征在于,通过注塑工艺一体地制造所述支座(1)、所述光导体(2)、所述半透明体(3)以及所述罩体(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罗特曼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