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843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压边圈,密封板,顶板,固体颗粒,氮气缸,顶杆,下模座等。在下模座上安装氮气缸,氮气缸的工作端穿入压料板,与设置在压边圈内的顶板接触,顶住顶板的下表面;密封板安装在压料板上,密封板与凹模、压边圈、顶板及成形件在成形过程中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固体颗粒设置在封闭空间内。径向推力由氮气缸通过固体颗粒介质传递到板料上;也可由氮气缸实现压料,由机床气垫实现径向推力。本模具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无污染。和普通成形模具相比,成形较容易,效果较显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主要是针 对可提供径向压力的模具。
技术介绍
普通成形模具,通常没有径向推力,成形由凸模带动板料,向凹模拉动完成;成型 时不能产生径向推力,成型组织不均勻;而,带径向推力液压装置的拉深模具,径向推力由 液体压力实现,虽然能成型时产生径向推力,但其密封问题难以解决,而且这种模具结构复 杂,成本较高,不适应普通用户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普通成形模具没有径向推力以及带径向液压的拉深模具密封问 题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从而实现提供径向推力,解决密封问 题;同时降低模具的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包括有凸模、凹模、压 边圈、氮气缸和下模座,所述凸模安装在下模座上,凹模是可移动的,氮气缸安装在下模座 上,顶杆的工作端穿过下模座顶住压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缸的工作端穿入压边圈, 与设置在压边圈内的顶板的下表面接触;密封板安装在压边圈上面,在压边圈上面设置固 体颗粒;在成形过程中,密封板、顶板、凹模、压边圈以及坯料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固体颗粒 充满封闭空间内。进一步的特征是封闭空间对称设置在压边圈两侧。本技术最主要的改进是氮气缸的工作端穿入压边圈,与设置在压边圈内的顶 板的下表面接触;密封板安装在压边圈上面,密封板与凹模、压边圈、顶板及坯料在成形过 程中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固体颗粒设置在封闭空间内。本模具结构简单,径向推力由氮气缸通过固体颗粒介质传递到板料上,实现可靠, 无污染;在提供径向推力的同时,解决了密封问题;同时降低模具的成本。本模具结构也可 由氮气缸实现压料,由机床气垫实现径向推力。与普通成形模具相比,成形更容易,效果很显者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图中1-密封板,2-顶板,3-固体颗粒,4-凹模,5-坯料,6-压边圈,7-氮气缸, 8-凸模,9-顶杆,10-下模座,11-封闭空间。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为一种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包括凸模8,凹模4,顶杆9,下模座10,密封板1,顶板2,固体颗粒3,坯料5,压边圈6,氮气缸7。凹模4安装在内滑块上(图 中没有示出),凹模4能够移动,凸模8安装在下模座10上,所述坯料5在凹模4与凸模8 的型腔内成型。压边圈6设置在凹模4下面,氮气缸7下端安装在下模座10上,其工作端 (上端)穿过压边圈6,与设置在压边圈6沉孔内的顶板2的下表面接触,顶住顶板2的下 表面,氮气缸7工作时推动顶板2上、下运动;氮气缸7是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在下模座10 上。密封板1安装在压边圈6上面,密封板1与凹模4、压边圈6、顶板2及坯料5在成形过 程中可形成一个封闭空间11,固体颗粒3在成型时充满封闭空间11内;在未成型时,固体 颗粒3在压边圈6的沉孔内,氮气缸7升高时,被顶板2向上顶出,从而防止固体颗粒3飞 溅出去,同时可以提供一个径向的推力,坯料5在成形过程中受到固体颗粒3的径向推力; 图中在压边圈6的左、右两端所形成的封闭空间11对称设置在压边圈6两侧,使左右两侧 固体颗粒3所产生的径向推力相等。在氮气缸7作用下,顶板2推动封闭空间11内的固体 颗粒3同步上下运动,调节固体颗粒3流出压边圈6的多少(从压边圈6内流出的固体颗 粒3的多少)。将左、右两氮气缸7固定在下模座10上,保证左、右两封闭空间11内的固体 颗粒3同步上下运动,保证流出压边圈6的固体颗粒3的数量相等,增强其运行平稳性;保 证左右两侧的径向推力相等。 顶杆9的上端与压边圈6的下面接触,顶在压边圈6的下面,提供合模压力或缓冲 力。本技术的径向固体颗粒3,主要采用钢珠、钢球、金属球或其他性能合适的颗 粒,满足成型挤压的需要。权利要求一种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包括有凸模(8)、凹模(4)、压边圈(6)、氮气缸(7)和下模座(10),所述凸模(8)安装在下模座(10)上,凹模(4)可移动,氮气缸(7)安装在下模座(10)上,顶杆(9)的工作端穿过下模座(10)顶住压边圈(6);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缸(7)的工作端穿入压边圈(6),与设置在压边圈(6)内的顶板(2)的下表面接触;密封板(1)安装在压边圈(6)上面,在压边圈(6)上面设置固体颗粒(3);在成形过程中,密封板(1)、顶板(2)、凹模(4)、压边圈(6)以及坯料(5)形成一个封闭空间(11),固体颗粒(3)充满封闭空间(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封闭空间(11)对 称设置在压边圈(6)两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压边圈,密封板,顶板,固体颗粒,氮气缸,顶杆,下模座等。在下模座上安装氮气缸,氮气缸的工作端穿入压料板,与设置在压边圈内的顶板接触,顶住顶板的下表面;密封板安装在压料板上,密封板与凹模、压边圈、顶板及成形件在成形过程中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固体颗粒设置在封闭空间内。径向推力由氮气缸通过固体颗粒介质传递到板料上;也可由氮气缸实现压料,由机床气垫实现径向推力。本模具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无污染。和普通成形模具相比,成形较容易,效果较显著。文档编号B21D37/10GK201625724SQ20102016062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吴善友, 周志明, 张侠, 彭成允, 李小平, 胡建军 申请人:重庆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径向推力的成型模具,包括有凸模(8)、凹模(4)、压边圈(6)、氮气缸(7)和下模座(10),所述凸模(8)安装在下模座(10)上,凹模(4)可移动,氮气缸(7)安装在下模座(10)上,顶杆(9)的工作端穿过下模座(10)顶住压边圈(6);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缸(7)的工作端穿入压边圈(6),与设置在压边圈(6)内的顶板(2)的下表面接触;密封板(1)安装在压边圈(6)上面,在压边圈(6)上面设置固体颗粒(3);在成形过程中,密封板(1)、顶板(2)、凹模(4)、压边圈(6)以及坯料(5)形成一个封闭空间(11),固体颗粒(3)充满封闭空间(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平彭成允胡建军周志明吴善友张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