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35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及汽车,包括:悬置配重,螺合于变速箱壳体上,其底部向下延伸有凸台,凸台通过螺栓螺合于连接部件;所述凸台的前侧面加工成斜面,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侧设置成与凸台斜面相匹配的斜面;所述连接部件底部与缓震部件插接;所述缓震部件的底部穿过连接支架,并与连接支架卡接固定,所述连接支架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支架;所述连接部件还设置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底部安装有防松罗盘,所述插接块穿过缓震部件,并通过防松罗盘将所述连接部件限位固定在所述缓震部件上;所述防松罗盘悬空于所述安装支架中心的开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用杂物箱,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动力总成后悬置的主要功能是将动力总成通过悬置装配到整车之上,实现这一功能后,悬置系统将会保证动力总成定位在其设计的静态位置,并且在车辆的正常使用寿命内保证这一位置的正确性

同时,通过将动力总成与车身隔离开来,控制动力总成运动以及反作用来抵消动力总成的产生的力和扭矩,从而达到衰减动力总成产生的力及力矩以及外部路面输入力的效果
。CN211809016U
公开了动力总成后悬置,包括悬置本体;所述的悬置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的第一连接孔内安装有第一减振套,所述的第一减振套用于与汽车副车架连接;所述的悬置本体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的第二连接孔内紧配合有第二减振套,所述的第二减振套用于与汽车动力总成相连接

该汽车动力总成后悬置由于使用的第一减震套和第二减震套,其采用的缓震材料较少,并采用的是内嵌式缓震结构,导致减振效果相对较差,且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其次,现有的动力总成后悬置与壳体连接处的局部应力较大,长时间工作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通过采用外包式且内部镂空的缓震部件,克服了现有动力总成后悬置普遍采用内嵌式缓震结构且缓震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0004]本技术的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包括:
[0005]悬置配重,通过螺栓固定于变速箱壳体上,其底部向下延伸有凸台,所述凸台通过螺栓螺合于连接部件;
[0006]所述凸台的前端面加工成斜面,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侧设置成与凸台斜面相匹配的斜面;
[0007]所述连接部件与缓震部件插接;所述缓震部件穿过连接支架,并锁止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连接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支架;
[0008]所述连接部件底部还设置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底部安装有防松罗盘,所述插接块穿过缓震部件,并通过防松罗盘将所述连接部件限位固定在所述缓震部件上;所述防松罗盘悬空于所述安装支架中心的开孔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上设置有三个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三个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并与螺纹孔螺接将所述连接部件固定于凸台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呈
L
型,其包括竖板和与竖板垂直连接的横板,所述插接块位于所述横板的底部;三个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竖板上,螺栓穿过通孔并与螺纹孔螺接,将竖板固定在凸台上;所述插接块与所述缓震部件插接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竖板的前端面和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减重腔室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缓震部件为橡胶材质,且为中空结构,所述缓震部件的中部构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限位台肩,所述插接块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与两个限位台肩触接,将所述插接块限位在所述缓震部件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部的前后内壁上部设有斜面,所述插接块对应的位置设有匹配的斜面,二者插接配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缓震部件的前侧

后侧及右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撑件

后支撑部件及右支撑件,所述连接支架上对应的设置配合安装的前凸台

后凸台及右凹槽,所述前支撑件和所述后支撑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所述缓震部件的前后两侧,所述前凸台和所述后凸台结构相同且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前后两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防松罗盘为外凸内凹型的圆盘结构,所述防松罗盘与缓震部件邻接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2‑
3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为
U
型结构,内部左右两侧拐角连接处对称设置有加长筋组,每个所述加长筋组设置有两个加长筋

[0017]一种汽车,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壳体上安装有所述的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提供的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通过采用外包式且内部镂空的缓震部件,且缓震部件具有更多的缓震材料,更有利于悬置结构的压力衰减,减震效果更好,且使用时间更持久,同时,由于本申请凸台与连接部件相贴合的表面设置成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斜面,并通过三个螺栓进行牢固固定,结构简单,且进一步整体提升了悬置结构在汽车宽度空间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悬置配重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连接部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缓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缓震部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的底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
10
为防松罗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
悬置配重;
[0032]101、
凸台;
[0033]2、
连接部件;
[0034]201、
竖板;
[0035]202、
横板;
[0036]203、
插接块;
[0037]204、
防松罗盘;
[0038]205、
减重腔室;
[0039]206、
限位块;
[0040]3、
缓震部件;
[0041]301、
空腔;
[0042]302、
限位台肩;
[0043]303、
前支撑件;
[0044]304、
右支撑件;
[0045]305、
限位卡脚;
[0046]4、
连接支架;
[0047]401、
前凸台;
[0048]402、
后凸台;
[0049]403、
右凹槽;
[0050]5、
安装支架;
[0051]501、
开孔;
[0052]502、
加长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
10
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置配重
(1)
,通过螺栓固定于变速箱壳体上,其底部向下延伸有凸台
(101)
,所述凸台
(101)
通过螺栓螺合于连接部件
(2)
;所述凸台
(101)
的前端面加工成斜面,所述连接部件
(2)
的一侧设置成与凸台
(101)
斜面相匹配的斜面;所述连接部件
(2)
底部与缓震部件
(3)
插接;所述缓震部件
(3)
穿过连接支架
(4)
,并锁止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
(4)
上,所述连接支架
(4)
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支架
(5)
;所述连接部件
(2)
还设置有插接块
(203)
,所述插接块
(203)
的底部安装有防松罗盘
(204)
,所述插接块
(203)
穿过缓震部件
(3)
,并通过防松罗盘
(204)
将所述连接部件
(2)
限位固定在所述缓震部件
(3)
上;所述防松罗盘
(204)
悬空于所述安装支架
(5)
中心的开孔
(50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
(101)
上设置有三个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
(2)
上设置有三个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并与螺纹孔螺接将所述连接部件
(2)
固定于凸台
(10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
(2)
,呈
L
型,其包括竖板
(201)
和与竖板
(201)
垂直连接的横板
(202)
,所述插接块
(203)
位于所述横板
(202)
的底部;三个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竖板
(201)
上,螺栓穿过通孔并与螺纹孔螺接,将竖板
(201)
固定在凸台
(101)
上;所述插接块
(203)
与所述缓震部件
(3)
插接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后悬置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宇朱清东谷野路国营张德亮曹明智吴佳峻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