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13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所述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包括车体;后防撞结构,所述后防撞结构包括连接臂、横杆、减震筒、支撑轴、扭力弹簧、扭环、缓冲臂和后防撞梁;前防撞结构,所述前防撞结构包括固定架、液压箱、滑动室、交换室、连通管、单向阀、支撑臂、活塞、液压油和前防撞梁;调节结构;反馈结构,所述反馈结构包括缓冲室、固定轴、定位托环、轴承、滑动杆、缓冲筒、复位弹簧、距离传感器和碰撞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具有能够降低冲击力和可以碰撞提醒的优点。具有能够降低冲击力和可以碰撞提醒的优点。具有能够降低冲击力和可以碰撞提醒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清扫车的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清扫车是无人驾驶技术在清洁、垃圾回收作业车辆上的应用。无人清扫车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清扫3000平米的路面,不管是落叶纸屑,还是果皮砂石,清扫车经过的路面都会变得十分光滑整洁。
[0003]无人清扫车通过车身安装的摄像机、传感器以及中央处理器等共同配合,可以实现无人自动清扫回收、探测绕行静止障碍物,避让行人或移动物体等功能。为了清扫更加干净全面,无人清扫车常常会紧贴马路边缘、花坛边缘等边缘区域作业,尽管无人清扫车有很好的避障功能,但是一般都会在车身周围安装防撞装置,特别是车头位置,用于保护无人清扫车在清扫上述区域时,避免车身以及车身上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损坏,但是目前无人清扫车上的防撞装置只是结构简单的防撞梁等金属杆,当防撞结构的一侧接触马路边缘或花坛边缘以及花草树枝时,无人清扫车若无法及时纠正路线并继续前进,不仅会导致无人清扫车出现事故或损坏等情况,而且由于防撞结构单侧受力,且受力面积较小,导致防撞结构受力不均而发生折断等情况,使得防撞结构失去保护作用。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冲击力和可以碰撞提醒的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包括:车体;后防撞结构,所述后防撞结构固定于所述车体的尾部底面,所述后防撞结构包括连接臂、横杆、减震筒、支撑轴、扭力弹簧、扭环、缓冲臂和后防撞梁,两个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对称固定于所述车体的尾部底面,所述横杆与两个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减震筒对称固定于所述横杆的两端,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减震筒的内部,所述扭力弹簧套于所述支撑轴的表面,两个所述扭环对称套于每个所述支撑轴的表面,两个所述缓冲臂的一端分别对称固定于两个所述扭环的表面,所述后防撞梁的背面对称于两组所述缓冲臂的另一端对称转动连接;前防撞结构,所述前防撞结构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前端底面,所述前防撞结构包括固定架、液压箱、滑动室、交换室、连通管、单向阀、支撑臂、活塞、液压油和前防撞梁,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车体的前端底面,所述液压箱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滑动室设于所述液压箱的内部,两个所述交换室对称设于所述滑动室的两侧,所述连通管分别将两个所述交换室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滑动室的顶端和底部相互连通,所述单向阀安装于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滑动室连通处,且相邻两个所述单向阀方向相反,所述支撑臂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液压箱内的所述滑动室内,所述活塞固定于所述支撑臂的底部,且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室的内部,所述滑动室、所述交换室和所述连通管内装有所述液压油,所述前防撞梁的背面
与所述支撑臂的顶端转动连接;调节结构,两个所述调节结构对称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反馈结构,两个所述反馈结构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两端,所述反馈结构包括缓冲室、固定轴、定位托环、轴承、滑动杆、缓冲筒、复位弹簧、距离传感器和碰撞轮,所述缓冲室贯穿所述前防撞梁的端部,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缓冲室的内部,所述定位托环固定于所述固定轴的表面,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固定轴的表面,且所述轴承处于所述定位托环的两侧,若干所述滑动杆均匀转动连接于所述轴承的侧壁,若干所述缓冲筒均匀转动连接于所述缓冲室的内侧壁,且每个所述缓冲筒对应与每个所述滑动杆之间滑动连接,若干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每个所述缓冲筒的内部,且每个所述滑动杆抵触对应的所述复位弹簧,若干所述距离传感器均匀安装于所述缓冲室的内侧壁,两个所述碰撞轮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轴的两端。
[0007]优选的,所述后防撞结构还包括侧挡板,两个所述侧挡板对称固定于所述车体的两侧。
[0008]优选的,所述后防撞结构还包括连接杆、限制座和缓冲弹簧,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横杆的中部,所述限制座固定于所述后防撞梁的背面中部,且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限制座的内部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套于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连接杆和所述限制座。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扭环分别方向相反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轴的表面,且两个对称的所述扭环分别与每个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卡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前防撞结构还包括内撑板,若干所述内撑板等距固定于所述前防撞梁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室、滑槽、调节杆、调节弹簧、套环和侧连杆,所述调节室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侧面,所述滑槽设于所述调节室的侧面,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室的内部,所述调节弹簧套于所述调节杆的表面,所述套环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杆的表面,且所述套环的侧面抵触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所述侧连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套环的表面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侧连杆的顶端与所述前防撞梁的一端背面转动连接。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本装置通过所述支撑臂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滑动室内的滑动,利用所述液压油的流动阻力,同时配合所述调节结构产生的阻力,以及所述后防撞结构中每两个所述扭环带动一个所述扭力弹簧相对转动,从而产生反作用力,抵消撞击带来的冲击力,使所述前防撞梁和所述后防撞梁弹性减速,不仅保证逐渐抵消撞击冲击力,减少所述车体的震动,而且可以避免所述前防撞梁或所述后防撞梁与撞击源刚性碰撞,大大降低所述前防撞梁和所述后防撞梁损坏风险;在撞击过程中,所述前防撞梁两端的所述碰撞轮率先发生碰撞,并带动所述固定轴横移,通过若干所述距离传感器共同检测所述固定轴的位置,出现偏移后及时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使得所述车体及时做出避让动作,最大限度降低所述车体、所述前防撞梁和所述后防撞梁的损坏。此具有能够降低冲击力和可以碰撞提醒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整体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2所示的前防撞结构俯视整体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2所示的后防撞结构俯视整体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4所示的B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车体,2、后防撞结构,21、侧挡板,22、连接臂,23、横杆,24、减震筒,25、支撑轴,26、扭力弹簧,27、扭环,28、缓冲臂,29、后防撞梁,29a、连接杆,29b、限制座,29c、缓冲弹簧,3、前防撞结构,31、固定架,32、液压箱,33、滑动室,34、交换室,35、连通管,36、单向阀,37、支撑臂,38、活塞,39、液压油,39a、前防撞梁,39b、内撑板,4、调节结构,41、调节室,42、滑槽,43、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清扫车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后防撞结构(2),所述后防撞结构(2)固定于所述车体(1)的尾部底面,所述后防撞结构(2)包括连接臂(22)、横杆(23)、减震筒(24)、支撑轴(25)、扭力弹簧(26)、扭环(27)、缓冲臂(28)和后防撞梁(29),两个所述连接臂(22)的一端对称固定于所述车体(1)的尾部底面,所述横杆(23)与两个所述连接臂(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减震筒(24)对称固定于所述横杆(23)的两端,所述支撑轴(25)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减震筒(24)的内部,所述扭力弹簧(26)套于所述支撑轴(25)的表面,两个所述扭环(27)对称套于每个所述支撑轴(25)的表面,两个所述缓冲臂(28)的一端分别对称固定于两个所述扭环(27)的表面,所述后防撞梁(29)的背面对称于两组所述缓冲臂(28)的另一端对称转动连接;前防撞结构(3),所述前防撞结构(3)安装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底面,所述前防撞结构(3)包括固定架(31)、液压箱(32)、滑动室(33)、交换室(34)、连通管(35)、单向阀(36)、支撑臂(37)、活塞(38)、液压油(39)和前防撞梁(39a),所述固定架(31)固定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底面,所述液压箱(32)固定于所述固定架(31)的内部,所述滑动室(33)设于所述液压箱(32)的内部,两个所述交换室(34)对称设于所述滑动室(33)的两侧,所述连通管(35)分别将两个所述交换室(34)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滑动室(33)的顶端和底部相互连通,所述单向阀(36)安装于所述连通管(35)与所述滑动室(33)连通处,且相邻两个所述单向阀(36)方向相反,所述支撑臂(37)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液压箱(32)内的所述滑动室(33)内,所述活塞(38)固定于所述支撑臂(37)的底部,且所述活塞(38)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室(33)的内部,所述滑动室(33)、所述交换室(34)和所述连通管(35)内装有所述液压油(39),所述前防撞梁(39a)的背面与所述支撑臂(37)的顶端转动连接;调节结构(4),两个所述调节结构(4)对称固定于所述固定架(31)的两侧;反馈结构(5),两个所述反馈结构(5)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39a)的两端,所述反馈结构(5)包括缓冲室(51)、固定轴(52)、定位托环(53)、轴承(54)、滑动杆(55)、缓冲筒(56)、复位弹簧(57)、距离传感器(58)和碰撞轮(59),所述缓冲室(51)贯穿所述前防撞梁(39a)的端部,所述固定轴(52)转动连接于所述缓冲室(51)的内部,所述定位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民刘英莉张允
申请(专利权)人:智车山东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