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无人驾驶车辆转向自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5957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无人驾驶车辆转向自动控制装置,属于汽车电子转向控制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双刀双掷切换开关,由微处理单元、CAN总线通讯接口、DA转换器、电压跟随器构成的控制单元,以及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构成的转向测量单元;其中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微处理器输入端相连,双刀双掷切换开关使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与本装置控制单元的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相连;微处理器输出端通过光电隔离器与DA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DA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相连;该装置充分利用原车资源,具有开发低成本、接口简单、易于安装、低功耗、手动/自动切换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电子转向控制
,特别涉及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无人 驾驶车辆转向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军事和民用两个方面均对车辆的智能性与安全性提出了 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实现自动泊车、车辆主动安全、无人驾驶车辆导航、辅助残疾人驾驶等 功能。为实现上述功能,车辆转向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处于核心地位。为实现车辆的转向自 动控制,传统技术手段是为车辆转向系统加装额外的动力驱动装置,如美国国防部(DAPRA) 组办的国际无人驾驶车大赛和我国在2009年举办的第一届智能车大赛中的无人驾驶车辆 均采用在转向柱上外加直流伺服电机与传动机构的转向控制系统,这种控制方式缺点在于 机械安装困难、开发周期长且成本高、控制精度易引入机械加工与安装误差、手动/自动切 换不便、增加整车功耗等缺点。汽车的转向助力系统已由机械液压助力转向发展为电动助力转向,典型的电动 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1,它由扭矩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直流助力电机驱动器、直流助力电机、机械转向系统构成。其工作原理 为当驾驶员扭动方向盘,安装在转向柱上的扭矩传感器即可测量驾驶员施加的扭矩,并以 电压信号形式送给原车转向助力转向系统的ECU ;ECU根据测量的扭矩电压信号和助力特 性曲线决定直流助力电机的目标电流,并根据电流反馈构成电流闭环控制;电流控制指令 信号发送给直流电机驱动器完成功率放大,进而驱动助力电机运转,输出助力扭矩;电机产 生的助力扭矩传给汽车机械转向系统,与驾驶员施加的扭力共同完成车辆的转向。为此,充 分利用原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转向自动控制是可行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 无人驾驶车辆转向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充分利用原车资源,具有开发低成本、接口简单、 易于安装、低功耗、手动/自动切换方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无人驾驶车辆转向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 在于该装置包括双刀双掷切换开关,由微处理单元、CAN总线通讯接口、DA转换器、电压跟 随器构成的控制单元,以及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构成的转向测量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 微处理器通过CAN通讯接口与上位计算机通讯,接受转向控制指令作为转向测量单元的 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微处理器输入端相连;通过双刀双掷切换开 关将原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矩传感器输出与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单 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⑶)切断,使本装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入原车电动助力 转向系统的ECU;本装置的控制单元内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光电 隔离器与DA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DA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相连,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为本装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上述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安装在原车的 转向柱上,双刀双掷切换开关固定在车内适当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充分充分利用车辆原有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直流助力电机、内部电流闭环,并通过本装置的绝对编码器来精确测量转向系统运动参数,形成了转向控制的位置闭 环和速度闭环。该专利技术的实施,不仅实现按照车载巡航系统上位机的控制指令完成精确的 转向位置、速度控制,还具有对车辆原有助力转向系统和性能影响小、与原车接口简单、安 装方便、人工驾驶/自动驾驶切换方便、成本低等优点。本装置在无人驾驶车辆的转向自动 控制、车辆主动安全、自动泊车、残疾人辅助驾驶等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车辆原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车辆原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的连接框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安装位置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电压跟随器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无人驾驶车辆转向自动控制装置结合附 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直接利用车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ECU、直流助力电机及驱动器、机械 转向系统),在无需破解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CU代码及通讯协议的基础上,采用本装置 使得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ECU能够接收上位主控计算发出的汽车方向盘转动方向、目 标速度、目标角位置指令信号,进而驱动助力电机动作,实现汽车转向系统角位移、角速度 的精确控制,满足无人驾驶车辆、车辆主动安全及自动泊车对汽车转向自动控制的需要。为实现上述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无人驾驶车辆转向自 动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包括双刀双掷切换开关,由微处理单元 (PIC18F458单片机)、CAN总线通讯接口、DA转换器(MAX506AEWP四通道DA转换器)、电压 跟随器(LM258双通道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构成的控制单元,以及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 (Omron公司E6F-AG5B十位绝对光电编码器)构成的转向测量单元;各器件的连接关系为 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微处理器输入端相连,双刀双掷切换开关作 为本装置的输出端将原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矩传感器与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 ECU切断,使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ECU与本装置控制单元的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相连, 如图3所示;本装置的控制单元的连接关系为微处理器输出端通过光电隔离器与DA转换 模块的输入端相连,DA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相连。上述微处理器通过CAN通讯接口与上位机进行通讯;并通过CAN总线获取车辆巡 航系统上位机的车辆转向、转角、转速指令信息;微控制器根据上位机给定的转向系统期望 控制指令和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反馈信息计算控制误差、执行控制算法,得到输出数字控 制量;微控制器输出的数字量经过DA转换后生成两路互补模拟电压,模拟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两路扭矩传感信号,作为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ECU内部电流环的输入指令;上述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安装在原车转向柱上,用以测量方向盘的转向、转角、 转速,构成转向自动控制系统的位置、速度反馈闭环;上述DA转换器生成的两路互补模拟电压信号需经过电压跟随器缓冲后再送入原车转向系统ECU;上述电压跟随器由原车电源供电,与原车电源共地。上述双刀双掷切换开关固定在车内适当位置。该装置工作原理结合图3所示说明如下装置工作时,由双刀双掷开关将原车电动助力系统的力矩传感器输出与原车ECU 的输入端断开,进而将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单元输出端接入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ECU;本装 置控制单元的微处理器通过CAN通讯接口接受上位巡航主控计算机的控制命令(包括转 向、转角、转速);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测量机械转向系的角位移和角速度,微处理单元 通过并行IO端口采集绝对编码器读数(经光电隔离),得到当前转向系统的角位置、角速 度,并与上位机发送的理想控制命令比较后得到控制误差信号,运行在微处理器内的控制 流程根据控制误差信号计算数字控制信号并输出;数字控制信号经光电隔离后由DA转换 器转化为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CU可接受的两路互补模拟电压,由电压跟随器(由原车 电源供电、与原车电源共地)缓冲后输出至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无人驾驶车辆转向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双刀双掷切换开关,由微处理单元、CAN总线通讯接口、DA转换器、电压跟随器构成的控制单元,以及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构成的转向测量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微处理器通过CAN通讯接口与上位计算机通讯,接受转向控制指令:所述的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微处理器输入端相连;该双刀双掷切换开关将原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矩传感器输出与原车电子控制单元切断,使本装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入原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本装置的控制单元内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光电隔离器与DA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DA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相连,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为本装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上述十位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安装在原车的转向柱上,双刀双掷切换开关固定在车内适当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宇何克忠孙富春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