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230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该吹塑成型机由动力源驱动各连杆机构而带动两活动座及设于两活动座上之二半模进行开合模动作,且对应二半模设有一底模升降机构,底模升降机构主要由一上座体、一滑动座与一心轴所组成,滑动座以可滑动之形式设置于上座体,且滑动座具有凸轮槽,凸轮槽沿滑动座的位移方向而有高度变化,且滑动座由动力源驱动,而心轴对应凸轮槽于其中活动连接一滚轮,且心轴底端供至少一底模结合,而可由动力源驱动滑动座位移而带动心轴上、下位移,使底模与二半模同步进行开合模动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
本技术与吹瓶机之开合模结构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结构简单且开合模动 作精确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的保特瓶等塑料容器大都是以模塑成型方式所制成。而所谓的模塑成型 是指将坯料置于两个相对应之半模的模穴中,然后由开合模机构使两个半模相互对合(合 模),让坯料在温度、压力等变化下成型为与模穴形状相对应的产品,而后再由开合模机构 开启两个半模(开模)取出模塑完成的产品。由于坯料的模塑成型通常需借助压力变化来完成,而此一压力会产生顶开两个半 模的作用力,因此前述的开合模机构通常也会兼具闭模或锁模的效果。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81539号“中空成形模具之闭模装置”新型专利即是一 例,其具有二固定模座,在两固定模座之间设及若干导杆,并且在这些导杆上滑动设置二滑 动模座,两滑动模座之间则装设有二侧模块,并且在固定模座与滑动模座之间装设闭锁装 置,闭锁装置具有肘节装置及用以驱动该肘节装置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为气压缸或 油压缸,以驱动该滑动模座使该二侧模块闭模或开模。上述的闭模装置是使用气压缸或油压缸作为动力源,以气压缸或油压缸作为动力 来源的好处是动作反应较快,但是却也存在着下列问题首先,气压缸或油压缸的动作定位 较不准确,并且容易伴随产生震动,定位不确实会影响合模效果,进而容易产生不良品;而 开合模的震动则可能影响模塑成型过程中相关动作的精确度;再者,使用气压缸或油压缸 需另外设置压力泵浦及储存容器,这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业界便使用全电式的动力源(如伺服电机)来取代气压缸或 油压缸,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57273号“塑料成型机之控制模具启闭的驱动装置” 新型专利,其是由机座延伸出四支导杆,在各导杆上穿置外模座与内模座,而机台的一侧设 有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经由时规皮带组带动一导螺杆,导螺杆与一移动座螺合,而移动座 与机座、内模座间则以数支连杆连接,借由控制伺服电机即可控制移动座位移来控制模具 的启闭。前述的“塑料成型机之控制模具启闭的驱动装置”新型专利由由伺服电机经由时 规皮带组带动导螺杆来控制模具启闭的结构设计,确实能达到精确控制开合模位置的效 果,而且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震动。但是伺服电机经由时规皮带组带动导螺杆的传动方式 会产生相当大的减速比,这会使得开合模的动作变得较慢,而且使用导螺杆虽然具有定位 精确的优点,不过导螺杆本身在承受轴向受力的耐受度较差,这会连带使得导螺杆的使用 寿命变差。以生产塑料容器的吹塑成形机而言,目前的技术每分钟开合模的次数可能高达 15 20次,换言之,从置入坯料、合模、吹塑成型到开模取出制品的时间约只有3 4秒钟, 因此对吹塑成机来说,开、合模的时间都必需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完成,前述以伺服电机经由时规皮带组带动导螺杆来控制模具启闭的结构,其开合模的速度很难符合吹塑成型机的 使用需求,因此对吹塑成型机而言,前述的模具启闭的驱动装置实有再加以改进之必要。对此,又有业者研发出能快速且准确开合模的机构,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 M333294号“吹塑成型机之开合模装置”,其是于吹塑成型机上设置二座体,且于两座体之间 滑设二个活动座,活动座与另一活动座之间分别设有一半模,且活动座与相对应的座体之 间设有一连杆机构,而连杆机构由一驱动机构所带动,驱动机构则由伺服电机连动一旋臂, 再经由一连杆组来连动连杆机构,而能快速且精确地进行开合模动作。然而,在前述的各项专利中都仅揭示开合两个半模的开合模装置,但对吹塑成型 的保特瓶而言,其模具通常是由两个半模配合一底模所组成,前述的各项专利技术都只揭 露开合两个半模的技术,至于底模的部份通常是由另外的气/油压缸来驱动,如此的设计 不但无法达到全电式的要求,而且由气/油压缸所驱动的底模与电动驱动的两个半模的动 作不易同步进行,而会影响整个开合模装置的作动时间,进而会影响到吹塑成型机的作业 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吹塑成型机 的开合模装置,能快速且准确开合吹塑成型机的两个半模与底模。为达前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是于吹塑成型机上设置 二座体,且于该二座体之间滑设有二活动座,该二活动座的相对侧分别设置一半模,且对应 各该活动座分别设有一连杆机构与至少一动力源,而可由该动力源驱动各该连杆机构而带 动各活动座进行开合模动作,并且对应该二半模设有一底模升降机构;该底模升降机构包 括一上座体、一滑动座与一心轴,所述上座体设置于该吹塑成型机上;所述滑动座以可滑动 的形式设置于所述上座体上,且该滑动座至少具有一凸轮槽,该凸轮槽沿所述滑动座的位 移方向而有高度变化,且该滑动座由所述动力源所驱动;所述心轴,穿设于该上座体上,该 心轴对应该凸轮槽活动连接有一滚轮,该滚轮设置于该凸轮槽中,且该心轴底端供至少一 底模结合,所述动力源驱动该滑动座位移而带动该心轴上、下位移,使底模与二半模同步进 行开合模动作。较佳者,所述动力源结合有一曲柄连杆,并由该曲柄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 述底模升降机构之滑动座,而可由该动力源同步驱动该滑动座。较佳者,所述滑动座具有两侧板,该二侧板的两端分别结合一前挡板与一杆体,使 该滑动座构成一框架式结构,且前述的凸轮槽分别对应地设于该二侧板上,所述二侧板底 面与所述上座体之间分别通过一线性滑轨结合。使该滑动座可相对于该上座体滑移,来带 动该心轴上、下位移。较佳者,所述心轴的顶端结合有一上活动座,该上活动座以可滑动的形式穿设有 二立杆,该二立杆固设于所述上座体上,且前述的二滚轮设置于该上活动座上,使该上活动 座可带动该心轴沿该二立杆上、下滑移。较佳者,所述心轴底端结合有一上模座,且所述底模固设于该上模座上,而该上模 座固设有至少二滑杆,该二滑杆平行于所述心轴设置,且各滑杆均以可滑动的形式穿设于 该上座体的自润滑轴承中,使该上模座可稳定地上、下滑移。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底模升降机构的连动,能使底模与二半模同步进行 开合模的动作,进而能快速且准确开合吹塑成型机的两个半模与底模。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模升降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底模升降机构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其是本技术所选用较佳实施例之结构图标。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 底模升降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模升降机构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 图。本技术的开合模装置是于该吹塑成型机之机体10上设置一第一座体11与一 第二座体12,且于第一、二座体11、12之间架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之导杆13,于各导杆13间 滑设有二活动座2A、2B,而该二活动座2A、2B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一半模31、32,且该第一、二 座体11、12与该二活动座2A、2B之间分别设有一连杆机构21A、21B,于本实施例中各连杆机 构21A、21B均是为一肘节连杆组,各连杆机构21A、21B分别由一驱动机构4A、4B所带动位 移以进行开合模的动作。各驱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该吹塑成型机上设置有二座体,且于该二座体之间滑设有二活动座,该二活动座的相对侧分别设置一半模,且对应各该活动座分别设有一连杆机构与至少一动力源,而可由该动力源驱动各该连杆机构而带动各活动座进行开合模动作,并且对应该二半模设有一底模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模升降机构包括:一上座体,设置于该吹塑成型机上;一滑动座,以可滑动的形式设置于所述上座体上,且该滑动座至少具有一凸轮槽,该凸轮槽沿所述滑动座的位移方向而有高度变化,且该滑动座由所述动力源所驱动;一心轴,穿设于该上座体上,该心轴对应该凸轮槽活动连接有一滚轮,该滚轮设置于该凸轮槽中,且该心轴底端供至少一底模结合,所述动力源驱动该滑动座位移而带动该心轴上、下位移,使底模与二半模同步进行开合模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雅孙秀如罗致中
申请(专利权)人:铨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