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减震机构、底盘装置及作业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11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作业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底盘减震机构、底盘装置及作业机械。该底盘减震机构,包括:导向单元,其一端与下车架连接,另一端与上车安装座连接,导向单元能够沿其长度方向伸缩运动,以对上车安装座的运动进行导向,导向单元内设有安装槽;减震单元,减震单元设于安装槽内,用以通过缓冲导向单元的伸缩运动进而缓冲下车架传递给上车安装座的震动;吸能单元,吸能单元设置在下车架与上车安装座之间,用于吸收下车架向上车安装座传递的震动冲击的能量,通过减震单元可以缓冲路面传递过来的震动冲击,减小振幅,吸能单元可以快速吸收震动冲击的能量,可以减少传递到上车部分的震动冲击,降低驾驶疲劳感,提升驾驶舒适度和体验感。度和体验感。度和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盘减震机构、底盘装置及作业机械


[0001]本技术涉及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底盘减震机构、底盘装置及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0002]作业机械的驾驶舒适性一直是核心指标之一。以挖掘机为例,目前不论是行走过程还是原地作业,驾驶室的震动都比较大,容易造成驾驶员工作疲劳,给驾驶员带来了较差的体验感。
[0003]现有技术中挖掘机的主要隔震措施为采用驾驶室座椅隔震,其他部件之间均为刚性连接,没有减震环节;尤其是路面震动激励可以直接传递到挖掘机上车平台,上车与下车之间缺少减震措施,减震效果差,导致驾驶疲劳,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底盘减震机构、底盘装置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作业机械中上车与下车之间缺少减震措施,减震效果差,导致驾驶疲劳,体验感较差的缺陷。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底盘减震机构,包括:
[0006]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一端与下车架连接,另一端与上车安装座连接,所述导向单元能够沿其长度方向伸缩运动,以对所述上车安装座的运动进行导向,所述导向单元内设有安装槽;
[0007]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用以通过缓冲所述导向单元的伸缩运动进而缓冲所述下车架传递给所述上车安装座的震动;
[0008]吸能单元,所述吸能单元设置在所述下车架与所述上车安装座之间,用于吸收所述下车架向所述上车安装座传递的震动冲击的能量。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减震机构,所述导向单元包括:
[0010]导向柱安装座,所述导向柱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下车架上;
[0011]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固定在所述上车安装座上;
[0012]导向柱本体,所述导向柱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柱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套滑动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减震机构,所述安装槽包括:
[0014]第一沉槽,所述第一沉槽设置在所述导向柱安装座的靠近所述导向套的一端;
[0015]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设置在所述导向套的靠近所述导向柱安装座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沉槽与所述第一沉槽相对设置;其中,
[0016]所述减震单元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槽内,所述减震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槽内。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减震机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导向套内设有密
封槽,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减震机构,所述导向套的内侧壁设有槽体,所述导向套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槽体连通,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槽体内注射润滑油脂。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减震机构,包括:多个导向单元、多个所述减震单元和多个所述吸能单元,多个所述导向单元绕所述下车架的中心孔沿周向设置,多个所述减震单元和多个所述吸能单元绕所述下车架的中心孔沿周向交替设置。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减震机构,所述减震单元包括减震弹簧,和/或,所述吸能单元包括阻尼器。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减震机构,所述减震单元包括第一减震阻尼器,和/或,所述吸能单元包括第二减震阻尼器。
[002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底盘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底盘减震机构。
[002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底盘减震机构或底盘装置。
[00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减震机构,利用导向单元对上车安装座的运动进行导向,取消了上车安装座与下车架的刚性连接;并在导向单元通过安装槽设置减震单元,在下车架与上车安装座之间设置吸能单元,在上车安装座发生震动时,通过减震单元可以缓冲路面传递过来的震动冲击,减小振幅,吸能单元可以快速吸收震动冲击的能量,通过吸能单元和减震单元的共同作用,可以减少传递到上车部分的震动冲击,降低驾驶疲劳感,提升驾驶舒适度和体验感。
[0025]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装置,避免了传统刚性底盘不具有减震的缺点,通过自带的底盘减震机构吸收了路面传递过来的绝大部分震动激励,改善了底盘上方部件的震动舒适性。
[0026]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由于包括了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的底盘减震机构或底盘装置,因此,具有如上同样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底盘减震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底盘减震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底盘减震机构的爆炸图;
[003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底盘减震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导向单元;2:减震单元;3:吸能单元;4:下车架;5:上车安装座;6:导向柱安装座;61:第一沉槽;7:导向套;71:第二沉槽;8:导向柱本体;9:密封圈;10:槽体;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底盘减震机构。该底盘减震机构包括:导向单元1、减震单元2和吸能单元3。
[0036]其中,导向单元1一端与下车架4连接,另一端与上车安装座5连接,导向单元1能够沿其长度方向伸缩运动,以对上车安装座5的运动进行导向,导向单元1内设有安装槽;减震单元2设于安装槽内,用以通过缓冲导向单元1的伸缩运动进而缓冲下车架4传递给上车安装座5的震动;吸能单元3设置在下车架4与上车安装座5之间,用于吸收下车架4向上车安装座5传递的震动冲击的能量。
[0037]具体来说,下车架4采用X架形式,导向单元1的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下车架4的上表面上;上车安装座5上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单元1的顶端与上车安装座5上的导向孔相配合,导向单元1的顶端设有螺栓孔,导向单元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上车安装座5的下表面。导向单元1竖直设置,通过导向单元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的伸缩运动,从而对上车安装座5的运动进行导向,也即上车安装座5可沿导向单元1在竖直方向进行滑动。
[0038]在上车安装座5发生震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在导向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一端与下车架连接,另一端与上车安装座连接,所述导向单元能够沿其长度方向伸缩运动,以对所述上车安装座的运动进行导向,所述导向单元内设有安装槽;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用以通过缓冲所述导向单元的伸缩运动进而缓冲所述下车架传递给所述上车安装座的震动;吸能单元,所述吸能单元设置在所述下车架与所述上车安装座之间,用于吸收所述下车架向所述上车安装座传递的震动冲击的能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导向柱安装座,所述导向柱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下车架上;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固定在所述上车安装座上;导向柱本体,所述导向柱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柱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套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沉槽,所述第一沉槽设置在所述导向柱安装座的靠近所述导向套的一端;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设置在所述导向套的靠近所述导向柱安装座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沉槽与所述第一沉槽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减震单元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槽内,所述减震单元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章夏夏周华建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