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主动进气格栅与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39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及其主动进气格栅与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以避免叶片在工况下的窜动,提高叶片旋转开合的结构稳定性。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包括:连杆本体;所述连杆本体沿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杆本体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以连接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杆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以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连杆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用以压靠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固定杆,以吸收所述叶片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窜动。所述叶片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窜动。所述叶片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窜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其主动进气格栅与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主动进气格栅
,特别涉及车辆及其主动进气格栅与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主动进气格栅(Active Grille Shutter,简称AGS),主要是通过电机主动控制进气格栅的进气角度,从而影响空气流动性和进气量等参数。车辆利用主动进气格栅(百叶窗式叶片)控制经过格栅对冷却系统和发动机舱进行降温的气流,在发动机水温未达到最佳工作温度时,制动关闭进气格栅可确保发动机水温快速达到理想工作状态,并有效减风阻提燃油经济性。
[0003]目前,传统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在应用过程中会在其长度方向上发生窜动,稳定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以上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及其主动进气格栅与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在应用过程中会在其长度方向上发生窜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包括:连杆本体;所述连杆本体沿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杆本体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以连接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杆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以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连杆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用以压靠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固定杆,以吸收所述叶片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窜动。
[0006]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连杆还包括: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连杆本体的同侧,用以抵靠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固定杆,以限定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压缩极限。
[0007]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与所述连杆本体呈角度设置的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固设于所述连杆本体;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用以在受所述固定杆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压靠所述固定杆。
[0008]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固设于所述连杆本体,另一端为用以限定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压缩极限自由端。
[0009]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自由端包括向远离所述连杆本体卷起的翻边部。
[0010]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包括向远离所述连杆本体凸起的弧面。
[0011]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连杆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2]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多组,以预设间隔均匀地设置于所述连杆本体。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包括如上述的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
[0015]本技术的车辆及其主动进气格栅与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通过在传动连杆与固定杆之间设置第一限位结构,可有效吸收叶片在传动连杆和固定连杆之间的窜动,保证叶片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对于弹性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有效限定了传动连杆与固定杆之间的极限位置,从而防止第一限位结构在压靠固定杆的过程中因超过弹性压缩范围而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结构爆炸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传动连杆、固定杆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传动连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分布,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分布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0022]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4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0023]在现有技术中,传统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在应用过程中会在其长度方向上发生窜动,稳定性有待提高。以传统垂直叶片式主动进气格栅为例,其叶片在完全关闭/打开的工况下,受风阻影响,叶片会发生上下窜动,特别是远端被动叶片,窜动较为明显。如此,叶片在运动过程中驱动电机的输出扭力也会增大。本申请通过在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上添加限位结构,可有效避免叶片在工况下的窜动。对于传统垂直叶片式主动进气格栅,本申请通过传动连杆上的限位结构,能够在垂直方向对叶片进行有效限位,从而避免叶片在工况下的上下窜动,提高在应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0024]下文将以车辆的垂直叶片式主动进气格栅为例,详细阐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0025]如图1~图2所示,显示为本申请的一种垂直叶片式主动进气格栅100,其包括:框架11、驱动电机2、电机压板3、中间连杆4、传动连杆5、叶片6、固定杆7。
[0026]驱动电机2位于框架11右侧的容置空间11,电机压板3及螺丝等零部件将驱动电机2固定安装于第一容置空间11中。驱动电机2的输出杆21连接中间连杆4的右端41,中间连杆4的左端42连接传动连杆5的右侧的连接端51,传动连杆5下侧的各个连接端52(导槽)与各个叶片6的上侧的第一端61(如柱状)可枢转地连接。固定杆7设置在框架1上侧的第二容置空间12中,各个叶片6上侧的第二端62(如柱状)对应地位于框架1的各个开口13中,并与固定杆7下侧的各个连接凹槽71对应地、可枢转地连接,从而实现第二端62于框架1的固定。各个叶片6的下侧的第三端63套设于框架1下侧的各个凸起端14,且二者可枢转地连接。
[0027]驱动电机2在接收整车电子装置,如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发出的指令时,驱动电机2的输出杆21旋转,以带动中间连杆4。中间连杆4将扭矩传动至传动连杆5,使得传动连杆5在固定杆7下方的平面内平行运动,从而带动各个叶片6以轴A为转轴进行转动,由此实现各个叶片6的打开/闭合。
[0028]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传动连杆5包括:整体呈长条状的连杆本体53,以及设置于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传动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本体;所述连杆本体沿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杆本体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以连接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叶片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杆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以连接驱动模块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连杆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用以压靠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固定杆,以吸收所述叶片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窜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连杆,其中,还包括: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连杆本体的同侧,用以抵靠所述车辆主动进气格栅的固定杆,以限定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压缩极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连杆,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与所述连杆本体呈角度设置的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固设于所述连杆本体;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用以在受所述固定杆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庾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法雷奥发动机冷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