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和车辆前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51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包括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防撞梁具有防撞梁主体部和第一挂接部;散热器支架具有支架主体部和第二挂接部;其中,第一挂接部用于挂在第二挂接部上,以使支架主体部与防撞梁主体部相抵。也就是说,预安装过程中,将防撞梁挂在散热器支架上就能实现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过程,并且相挂接的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也适于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性较佳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前端模块。块。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和车辆前端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及一种具有该预装组件的车辆前端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需要对车辆的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进行预安装,然后将预安装的防撞梁及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运送至主机厂或者其他安装场景中,再对该预装组件进行最终的安装。目前,一些相关方案中,大多是通过螺丝将防撞梁与散热器支架预紧,以实现预安装。
[0003]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预装组件,车辆的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之间存在装配过程复杂、便捷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缓解或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或者至少一点,为提出本技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及一种车辆前端模块,以简化防撞梁的预安装与最终安装操作,提高防撞梁在最终安装中的便捷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包括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所述防撞梁具有防撞梁主体部和第一挂接部;所述散热器支架具有支架主体部和第二挂接部;
[0007]其中,所述第一挂接部用于挂在第二挂接部上,以使所述支架主体部与所述防撞梁主体部相抵。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前端模块,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预装组件。
[0009]本技术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包括: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防撞梁具有防撞梁主体部和第一挂接部;散热器支架具有支架主体部和第二挂接部;其中,第一挂接部用于挂在第二挂接部上,以使支架主体部与防撞梁主体部相抵。也就是说,预安装过程中,将防撞梁挂在散热器支架上就能实现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过程,并且相挂接的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也适于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因此,本技术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性较佳的优点。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前端模块。
[0010]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预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
[0013]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分离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a为图2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4b为图4a中C1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c为与图4b所示区域不同角度下的示意图,显示了倾斜面;
[0018]图5a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防撞梁的局部的示意图,显示了第一挂接部和撞梁主体部;
[0019]图5b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第一挂接部中的第一抵接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7为图6中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8和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状态下的锁定组件的剖视图;
[0023]图10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

1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挂接部与第二挂接部相配合的示意图;
[0025]图1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卡孔与卡勾相配合的示意图;
[0026]图15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角度下的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预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显示了防撞梁的受力情况;
[0027]图16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防撞梁的示意图;
[0028]图17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散热器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车辆前端模块及车辆,下面首先对该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进行详细介绍。
[0031]如图1

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装组件900包括:包括防撞梁1和散热器支架2,如图5a所示,防撞梁1具有防撞梁主体部10和第一挂接部11;如图4a所示,散热器支架2具有支架主体部20和第二挂接部21;其中,第一挂接部11用于挂在第二挂接部21上,以使支架主体部20与防撞梁主体部10相抵。这里的相抵可以为第一方向上的相抵,也就是图1中的X方向,其可以理解为车辆的前后方向。支架主体部20与防撞梁主体部10相抵后,防撞
梁1实现如图15所示的受力平衡。该受力平衡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0032]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防撞梁1和散热器支架2的预装组件900通过将防撞梁1的第一挂接部11挂在散热器支架2的第二挂接部21上就能实现防撞梁1和散热器支架2的预装过程,并且相挂接的防撞梁1和散热器支架2也适于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因此,本技术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1和散热器支架2的预装组件900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性较佳的优点。
[0033]本技术实施例并不对第一挂接部11和第二挂接部21的具体结构及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图2、图4a

5b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挂接部11为卡孔,第二挂接部21为卡勾,或者,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挂接部11为卡勾,第二挂接部21为卡孔,或者,第一挂接部11与第二挂接部21也可以包括互相配合的卡扣、卡勾,等等,具体连接方式不再一一列举,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挂接部11挂压在第二挂接部21上以限定防撞梁1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一些情况下,在对防撞梁1进行预安装后,需要将其移动至其他安装场景对防撞梁进行最终的安装,在对防撞梁的移动过程中,限定防撞梁1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可以提升防撞梁的稳定性,提高移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第一方向可以为车辆的前后方向。
[0035]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和5b所示,第一挂接部11具有第一抵接面111,如图4a、4b和4c所示,第二挂接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梁和散热器支架的预装组件,包括防撞梁(1)和散热器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1)具有防撞梁主体部(10)和第一挂接部(11);所述散热器支架(2)具有支架主体部(20)和第二挂接部(21);其中,所述第一挂接部(11)用于挂在第二挂接部(21)上,以使所述支架主体部(20)与所述防撞梁主体部(10)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组件(900)还包括锁定组件(3);所述锁定组件(3)包括锁定件(31);其中,所述锁定件(31)用于使相抵的所述防撞梁主体部(10)和所述支架主体部(20)保持相抵而不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主体部(10)具有第一连接孔(10a);所述支架主体部(20)具有第二连接孔(20a);所述锁定件(31)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10a)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0a);其中,所述锁定件(31)具有杆部(310)、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312);所述杆部(31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0a)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0a)之内,所述防撞梁主体部(10)和所述支架主体部(20)被限位在所述第一端部(311)和所述第二端部(31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0a)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0a)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杆部(310)之间存在间隙(G)。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0a)与所述杆部(310)之间存在所述间隙(G);所述第二连接孔(20a)与所述杆部(310)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朔方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法雷奥发动机冷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