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86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括立管、左右大板、左右大板本体、左右上管、左右支撑管和发动机斜撑管,左右大板前端与立管相连,后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于左右大板本体的中部;左右上管与左右支撑管在后端相连,左右上管和左右支撑管的前端与左右大板本体的上部连接;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体的外侧面具有沿左右大板纵向延伸的凸棱,凸棱两侧的表面在凸棱处为平滑过渡;左右大板本体的上部向内弧线形弯折。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同类跑车型骑式摩托车的车架相比,强度更高,乘坐舒适性好,发动机的装配更为方便、省力,与整车流线型的风格相协调,有助于提高整车的外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构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的 车架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有些跑车型骑式摩托车,为了体现跑车的整体粗诳造 型,减少车身覆盖件并增加整车强度,其车架的主梁由左右两块扁管 形大板代替,左右中管也做成为扁管形板状结构,整车装配好以后, 在车的两侧,这两个部件大部分都显露在外,不被塑料覆盖件所遮挡, 因而这两个部件的形状不仅对整车的强度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 整车的外观性。现有此类跑车型骑式摩托车的车架,其左右大板(相当于普通骑 式摩托车车架上的主梁)和左右大板本体(相当于普通骑式摩托车车 架上的左右中管)横截面均呈矩形,强度不够高,外侧面是单调的平 面形状,与整车流线型的外形不配。左右大板本体上端之间的距离较 大,装配座垫后,座垫的横向宽度大,驾驶人员乘坐时感觉不舒适。另外,在现有此类跑车型骑式摩托车的车架上,发动机悬挂上端 连接于发动机斜撑管上,发动机斜撑管是一根上端倾斜相连于立管的管状件,发动机斜撑管下端比较靠下,使发动机装配空间狭窄,装配 发动机时,发动机只能从一侧按某个方位角才能装入,很费力;由于发动机斜撑管处于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从发动机引出的排气管也正 好经过此位置,因而实际装配中不得不在发动机斜撑管和排气管上相 应的部位敲打出凹坑,以彼此让位,但这样会降低它们的强度,甚至 会影响到发动机排气管的正常通气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强度高,乘坐舒适性好的摩 托车的车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车架,该车架包 含有立管、左右大板、左右大板本体、左右上管、左右支撑管和发动机斜 撑管,左右大板前端与立管相连,后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于左右大板本体的中部;左右上管与左右支撑管在后端相连,左右上管和左右支撑管的前端 与左右大板本体的上部连接;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体的外侧面具有沿左 右大板纵向延伸的凸棱,凸棱两侧的表面在凸棱处为平滑过渡;左右大板 本体的上部向内弧线形弯折。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体外侧面的凸棱不仅使它们的外侧面外观更生 动,与整车流线型的风格相协调,有助于提高整车的外观性,还能增加 整个车架的强度。左右大板本体的上部向内弧线形弯折,形成为逐渐收拢 状,使左右大板本体上端之间的距离縮短,所装配的座垫横向宽度减小,乘坐时感觉更为舒适,同时,左右大板本体的上部采用上述结构,它们之 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车架的强度。所述凸棱最好是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体的外侧板经弯折而形成,也 就是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体的横截面各处厚度均匀一致,以确保强度。所述发动机斜撑管具有左右两根,它们上端对应的与左右大板相连, 下端与发动机悬挂相连。发动机悬挂由左右两根悬臂组成,左右两根悬臂 的下部对称的向内弯折,左右两根悬臂的下端内侧连接有发动机挂耳。发 动机斜撑管和发动机悬挂均采用左右对称但独立的两根来构成,它们之间 的横向空间让了出来,可以等发动机装配到位后再最后从两侧安装连接左 右两根悬臂,因而发动机可从两侧或前方装入,安装方便、省力。发动机 排气管从左右两发动机斜撑管之间引出,不用担心发生干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同类跑车型骑式摩托车的车架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 车架整体上的强度更好;(2) 所装配的摩托车乘坐舒适性好;(3) 发动机的装配更为方便、省力;(4) 发动机排气管的布置更容易,不会出现与发动机斜撑管产生 干涉的问题;(5) 与整车流线型的风格相协调,有助于提高整车的外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配装的摩托车示意图中l.立管;2.左大板;3.右大板;4.左大板本体;5.右大板本体; 6.左上管;7.右上管;8.左支撑管;9.右支撑管;10.凸棱;ll.左悬臂; 12.右悬臂;13.发动机挂耳;14.左发动机斜撑管;15.右发动机斜撑管; 16.连接件;17.加强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及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具有立管1、左大板2、右大板3、左大板本体4、右大板本体5、左上管6、右上管7、左支 撑管8、右支撑管9和发动机斜撑管,立管l、左右大板2和3、左右大板 本体4和5及发动机斜撑管构成车架的前部框架,左、右大板2和3前端 与立管1相连,后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于左、右大板本体4、 5的中部。左右 大板本体4和5、左右上管6和7、左右支撑管8和9构成车架的后部框架, 左右上管6、 7与左右支撑管8、 9在后端相连,左右上管6、 7和左右支撑 管8、 9的前端与左右大板本体4、 5的上部连接。左右大板2、 3及左右大板本体4、 5的外侧面具有沿左右大板2、 3纵 向延伸的凸棱IO,凸棱IO两侧的表面在凸棱处为平滑过渡,凸棱10不仅 使左右大板2、 3及左右大板本体4、 5的外侧面外观更生动,与整车流线 型的风格相协调,有助于提高整车的外观性,还能增加整个车架的强度。左右大板本体4、 5的上部向内弧线形弯折,形成为逐渐收拢状,使左 右大板本体4、 5上端之间的距离縮短,所装配的座垫横向宽度减小,乘坐 时感觉更为舒适,同时,左右大板本体4、 5的上部采用上述结构,它们之 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也有助于提高整个车架的强度。凸棱10是左右大板2、 3及左右大板本体4、 5的外侧板经弯折而形成, 也就是左右大板2、 3及左右大板本体4、 5的横截面各处厚度均匀一致, 以确保强度,如图3所示。参见图4,发动机斜撑管具有左右两根,左右发动机斜撑管14、 15上 端对应的与左右大板2、 3相连,下端与发动机悬挂相连。发动机悬挂由左 右两根悬臂11、 12组成,左右两根悬臂11、 12的下部对称的向内弯折, 左右两根悬臂11、 12的下端内侧连接有发动机挂耳13。发动机斜撑管和发 动机悬挂均采用左右对称但独立的两根来构成,它们之间的横向空间让了 出来,可以等发动机装配到位后再最后从两侧安装连接左右两根悬11、 12 臂,因而发动机可从两侧或前方装入,安装方便、省力。发动机排气管从 左右两发动机斜撑管之间引出,不用担心发生干涉的问题。如图3、图5所示,左大板2与左大板本体4之间采用的是插接后再焊接的固定连接方式;左发动机斜撑管14与左大板2之间通过横截面呈U形 的连接件16进行焊接固定。右大板3与右大板本体5之间也采用的是插接 后再焊接的固定连接方式;右发动机斜撑管15与右大板3之间也是通过横 截面呈U形的连接件16进行焊接固定。采用上述结构均是为了增加焊接强如图2所示,左右大板2、 3横向之间连接有两加强筋17,两加强筋 17之间交叉并焊接。两加强筋17可提高左右大板2、 3之间的抗扭能力, 提高整个车架的牢固性。图6是装配有本专利技术所述车架的跑车型骑式摩托车的示意图,从 图上可以看出,左大板2与左大板本体4这两个部件大部分都显露在外, 不被塑料覆盖件所遮挡,因而左大板2与左大板本体4侧面上的凸棱使 它们的外侧面外观更生动,与整车流线型的风格相协调,有助于提高整 车的外观性。权利要求1.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括立管、左右大板、左右大板本体、左右上管、左右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括立管、左右大板、左右大板本体、左右上管、左右支撑管和发动机斜撑管,左右大板前端与立管相连,后端分别对应的连接于左右大板本体的中部;左右上管与左右支撑管在后端相连,左右上管和左右支撑管的前端与左右大板本体的上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左右大板及左右大板本体的外侧面具有沿左右大板纵向延伸的凸棱,凸棱两侧的表面在凸棱处为平滑过渡;左右大板本体的上部向内弧线形弯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