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06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纤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及含量(wt%):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10-80;ABS树脂10-60;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0-50;玻璃纤维5-50;分子筛0.2-4;加工助剂0.1-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合理,解决了现有制备玻璃纤维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组合物时存在难闻气味大的问题,制得的产品在保持原有的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难闻气味(气味测试等级≥7级),使用安全、环保,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是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其制造方法已知,所述方法 已详细描述于文献中,特别是US2971939. US2769804。通过玻璃纤维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能大幅度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耐热 性和尺寸稳定性,同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价格便宜等特点, 从而使该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用作为中高档汽车仪表板骨架。虽然该材料具有很多优势并广泛应用于在汽车行业,但是该材料在制成制件后会 释放出难闻的气味,特别是在该材料作为汽车内饰用于仪表板的情况下,这也是该材料被 某些车型所摒弃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人们环保健康意识不断地加强,汽车行业对汽车内 饰气味要求越来越高,该材料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玻纤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气味问题主要来自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在聚合过程中会残留一定量的残留单体,在高温加工时,这些残留单体会挥发出来,产生刺 激性气味;同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在260度以上加工过程中也会发生降解同时产生刺 激性气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无法解决很好地解决该组合物的气味问题,从而使该材料在 汽车仪表板等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安全环保性能 优良的玻纤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玻纤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以下组 分及含量):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10-80 ;ABS 树月旨10-60;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0-50;玻璃纤维5-50;分子筛0.2-4;加工助剂0.1-1.5。所述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分子量为20000-300000,其中马来酸酐的 含量为-50%。所述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分子量优选50000-180000,所述的马来酸酐的重量含量优选10% -40%。述的马来酸酐的重量含量特别优选18% -35%。所述的ABS 树脂含 40wt % _60wt % 丁二 烯、20wt % _45wt % 苯乙烯和 IOwt丙烯腈;所述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的分子量为15000-200000,其中 含有60wt% -80wt%的苯乙烯和20wt% _40wt%的丙烯腈。所述的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所述的分子筛为钠型晶体结构的碱金属硅铝酸 盐粉体,化学式为Na86[(AlO2)86(SiO2)1J ·ΧΗ20,其中X为0 276,该粉体的粒径大于200 目,微孔孔径大于10埃,分子筛的含量优选0. 5wt% -2wt%。所述的无碱玻璃纤维优选硅烷表面处理的无碱玻璃纤维。所述的加工助剂选自润滑剂、抗氧剂、脱模剂、着色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润滑剂包括乙撑双硬脂酰胺(EBS)、季戊四醇硬脂酸酯(PETS)或聚乙烯 蜡;所述的抗氧剂包括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或受阻酚类抗氧剂;所述的脱模剂包括硅酮类脱 模剂;所述的着色剂包括炭黑、Fe2O3红或Ti02。一种玻纤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1)按照以下组分及含量(wt % )备料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10-80ABS 树脂10-60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0-50玻璃纤维5-50分子筛0. 2-4加工助剂0.1-1.5;(2)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ABS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分子筛、加工助剂 在高速混合器中预混3-10分钟;(3)将预混料置于双螺杆机主喂料处,玻璃纤维放置于侧喂料处,然后进行熔融挤 出,冷却造粒,得到玻纤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组合物。所述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包括IRGAFOS 168等;所述的受阻酚类抗氧剂包括 IRGAN0X 1076等;所述的硅酮类脱模剂包括道康宁MB-50等。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苯乙烯_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组合物,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 组分组分A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 物(SMA)占10-80%,其中马来酸酐含量在1_50%;组分B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占10-60%,其中含40-60%丁二 烯、20-45%苯乙烯、10-30%丙烯腈;组分C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占0-50%,其中SAN含有60-80%苯乙烯、 20-40%丙烯腈;组分D 玻璃纤维占5 % -50 % ;组分E 分子筛占0. 2-4% ;组分F:加工助剂占0. 1-1.5%。其中组分A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苯乙烯_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不含橡胶成分的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 共聚物,可采用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或悬浮聚合法等方法通过加热或自由基引发聚 合按一定比例组成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混合物而制备。SMA树脂的分子量可通过聚合反 应时间或加入分子量调节剂如对苯二酚、双噁唑啉等来调控,更具体的制备工艺可参考 CN1247876、US4551511。作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的SMA,其 中马来酸酐的含量选择1_50%,优选 10-40%,特别优选18-35%。SMA的分子量(可通过丁酮或THF作为溶剂来测试其分子量) 一般选择 20000-300000,优选 50000-180000 ο组分B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苯乙烯_ 丁二烯_丙烯腈共聚物(ABS)优选由包含以下化合物的单 体混合物自由基聚合而成Bl相对于共聚物重量的40-60%选自丁二烯化合物;B2相对于共聚物重量的20-45%选自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等化合物中至少一 种;Β3相对于共聚物重量的10-30%选自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化合物中至少一种。组分C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苯乙烯_丙烯腈(SAN)系无橡胶组分的共聚物,可通过自由基聚合 法,特别是乳液、悬浮、溶液和本体聚合法的制备,其中含有Cl相对于共聚物重量的60-80%选自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等化合物中至少一 种;C2相对于共聚物重量的20-40%选自丙烯腈、甲基丙烯腈、苯基_Ν_取代马来酰亚 胺等化合物中至少一种。组分C共聚物的分子量在15000-200000之间。组分D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纤维选择无碱玻璃纤维(Ε型玻璃纤维),其直径一般选择 5-20um,优选7-13um。同时为提高与SMA树脂的结合力,玻璃纤维优选经过偶联剂处理,尤 其是硅烷偶联剂处理为佳,添加量在5-50%范围内。组分E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分子筛是一种钠型晶体结构的碱金属硅铝酸盐粉体,化学式为 Na86 'XH2O (X为0 276),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分子筛中分布均勻的微孔,吸 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从而有效地降低ABS材料的气味。分子筛的粒径大于200目, 微孔孔径大于10埃。组分F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助剂,主要包括润滑剂、抗氧剂、脱模剂、稳定剂、染料、颜料等, 总计 0. 1-1.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合理,解决了现有制备玻璃纤维增强苯乙烯马 来酸酐共聚物的组合物时存在难闻气味大的问题,制得的产品在保持原有的优良的机械性 能、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难闻气味(气味测试等级> 7级),使用安 全、环保,应用范围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表1 中(一 )材料组成组分A-I =SMA的分子量为140000,马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纤增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及含量(wt%):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10-80;  ABS树脂 10-60;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0-50;  玻璃纤维 5-50;  分子筛 0.2-4;加工助剂 0.1-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明华李荣群辛敏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