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419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中的阀座、阀杆和第一弹簧,其中,阀体、阀座和第一凸台构成进气口,阀体、阀座、阀杆、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构成控制口;阀体、阀杆、第二凸台和第二棱台构成排气口;阀杆中设置有介质通道,其中介质通道分别与控制口和排气口相连通,阀杆与阀座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棱台与设于阀体上的第二凸台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阀杆上的第二棱台与阀体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二凸台和第二棱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克服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几率较大的缺陷。具有结构紧凑,制造、安装方便,使用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用于工程汽车中换挡装置中的阀门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在使 用中发生故障的几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以克服技术中体 积较大且结构复杂,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几率较大的缺陷。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1、 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其特征在于 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中的阀座、阀杆和第一弹簧, 所述阀座一端与第一弹簧的一端相固连,另一端与阀杆相接触, 所述阀座与设于阀体上的第一凸台相接触; 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棱台与设于阀体上的第二凸台相接触; 所述阀杆上的第二棱台与阀体相接触,其中,阀体、阀座和第一凸台构成进气口,阀体、阀座、阀杆、第一凸台 和第二凸台构成控制口;阀体、阀杆、第二凸台和第二棱台构成排气口; 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进气口中,所述阀杆中设置有介质通道,其中介质通道分别与控制口和排气口相连通,所述阀杆与阀座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棱台与设 于阀体上的第二凸台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阀杆上的第二棱台与阀 体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二凸台和第二棱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1、 结构紧凑,体积大幅减少。本专利技术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设计布局,由整 体一个部件实现功能,压縮了体积。2、 制造、安装方便。本专利技术由于仅有整体一件构成,且结构简单,则制造 及安装自然简便。3、确保工作正常、使用可靠。由于结构简单,使得自身不易发生故障,提 高了可靠性,且本专利技术保证了必要的介质流道,以及各流道不窜漏,更加确保 了其工作的正常。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控制口与排气口相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控制口与进气口相通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l-阀座,2-阀杆,3-进气口, 4-控制口, 5-排气口, 6-介质通道,7-第一 弹簧,8-第一密封件,9-第二密封件,10-第三密封件,11-阀体,12-第一凸台, 13-第一棱台,14-第二凸台,15-第二棱台,16-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包括阀体ll、设置于阀体ll中的阀座l、阀杆2和第一弹簧7,其中阀座 1一端与第一弹簧7的一端相固连,另一端与阀杆2相接触,所述阀座1与设于 阀体11上的第一凸台12相接触;阀杆2上的第一棱台13与设于阀体11上的 第二凸台14相接触;阀杆2上的第二棱台15与阀体11相接触,其中,阀体ll、阀座l和第一凸台12构成进气口 3,阔体ll、阀座(1)、 阀杆2、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4构成控制口4;阀体ll、阀杆2、第二凸台 14和第二棱台15构成排气口5;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于进气口 3中,所述阀杆2中设置有介质通道6,其中介质通道6分别与控制口 4和排气口 5相连通,所述阀杆2与阀座1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8;阀杆2上的第一棱台 13与设于阀体11上的第二凸台14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9;阀杆2上的 第二棱台15与阀体11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0,所述第二凸台14和第二棱台15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6。本专利技术工作工程状态1,参见图1:当没有外部控制力的情况下,阀杆2不压縮第二弹簧16, 也不与阀座1相接触,阀座也不压縮第一弹簧7,此时控制口 4与排气口 5通过 介质通道6相连通,如果控制口内有压力气体则可从控制口 4通过介质通道6 流向排气口5,达到排气的目的。4状态2,参见图2:当阀杆2在控制力作用下向阀座方向运动并推动阀座1 向进气口方向运动从而压縮第一弹簧7时,阀杆2同时也压縮第二弹簧16,直 至阀杆2推动阀座1运动至不与第一凸台12相接触时,进气口 3与控制口4相 连通,且由于阀杆2与阀座1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8,导致了此时控制口4 与排气口 5不连通。此时进气口 3中的压力气体进入控制口 4,使得进入控制口 4中的压力气体可对换挡装置进行控制操作。状态3,参见图l:当使阀杆2向前的控制力撤去后,第一弹簧7带动阀座 l运动至原来的位置,即阀座l与第一凸台12相接触的位置;因为在状态2时, 第二弹簧16受压后产生推动阀杆2向相反方向运动的力,所以,阀座运动时第 二弹簧16也带动阀杆2反向运动,直至阀杆2与阀座1分离,即回到状态l, 控制口 4内的压力气体通过介质通道6流向排气口 5,压力气体无法再对换挡装 置进行控制操作,阀门等待下一次控制操作。外部控制力可以是电磁力,也可以是机械力。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1)、设置于阀体(11)中的阀座(1)、阀杆(2)和第一弹簧(7),所述阀座(1)一端与第一弹簧(7)的一端相固连,另一端与阀杆(2)相接触,所述阀座(1)与设于阀体(11)上的第一凸台(12)相接触;所述阀杆(2)上的第一棱台(13)与设于阀体(11)上的第二凸台(14)相接触;所述阀杆(2)上的第二棱台(15)与阀体(11)相接触,其中,阀体(11)、阀座(1)和第一凸台(12)构成进气口(3),阀体(11)、阀座(1)、阀杆(2)、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4)构成控制口(4);阀体(11)、阀杆(2)、第二凸台(14)和第二棱台(15)构成排气口(5);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于进气口(3)中,所述阀杆(2)中设置有介质通道(6),其中介质通道(6)分别与控制口(4)和排气口(5)相连通,所述阀杆(2)与阀座(1)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8);所述阀杆(2)上的第一棱台(13)与设于阀体(11)上的第二凸台(14)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9);所述阀杆(2)上的第二棱台(15)与阀体(11)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0),所述第二凸台(14)和第二棱台(15)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6)。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中的阀座、阀杆和第一弹簧,其中,阀体、阀座和第一凸台构成进气口,阀体、阀座、阀杆、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构成控制口;阀体、阀杆、第二凸台和第二棱台构成排气口;阀杆中设置有介质通道,其中介质通道分别与控制口和排气口相连通,阀杆与阀座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棱台与设于阀体上的第二凸台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阀杆上的第二棱台与阀体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二凸台和第二棱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克服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几率较大的缺陷。具有结构紧凑,制造、安装方便,使用可靠的优点。文档编号F16H61/30GK101581363SQ20091002302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周养伦, 李清付 申请人: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程汽车换挡装置中的阀门,其特征在于: 包括阀体(11)、设置于阀体(11)中的阀座(1)、阀杆(2)和第一弹簧(7), 所述阀座(1)一端与第一弹簧(7)的一端相固连,另一端与阀杆(2)相接触, 所述阀座(1)与 设于阀体(11)上的第一凸台(12)相接触; 所述阀杆(2)上的第一棱台(13)与设于阀体(11)上的第二凸台(14)相接触; 所述阀杆(2)上的第二棱台(15)与阀体(11)相接触, 其中,阀体(11)、阀座(1)和第一 凸台(12)构成进气口(3),阀体(11)、阀座(1)、阀杆(2)、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4)构成控制口(4);阀体(11)、阀杆(2)、第二凸台(14)和第二棱台(15)构成排气口(5); 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于进 气口(3)中, 所述阀杆(2)中设置有介质通道(6),其中介质通道(6)分别与控制口(4)和排气口(5)相连通, 所述阀杆(2)与阀座(1)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8);所述阀杆(2)上的第一棱台(13)与设于阀体(11)上的 第二凸台(14)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9);所述阀杆(2)上的第二棱台(15)与阀体(11)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0), 所述第二凸台(14)和第二棱台(15)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养伦李清付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