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630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其由上、下相互叠设的第一散热器及第二散热器构成,该散热器为铝挤型,在两散热器上连接设置有热管。其中,该两散热器在其对接面处设置有相配合对接的卡固部,利用卡固部使两散热器上、下相互叠设定位,再利用加压工具,在两散热器相对接的卡固部的外侧边处进行加压,使卡固部被破坏变形,形成一卡制作用,由此,使双层散热器能很稳固的被上、下固定连接。(*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发热电子组件上的上下相互叠设的双层散热器,使双层散热器能很稳固的被上、下固定住,使上下两散热器不会发生脱落分离的现象。
技术介绍
传统的散热器在中央处理器上方安装一散热本体,该散热本体为铝挤成型,在散热本体上成型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利用该散热本体的吸热效果,使中央处理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被吸至散热本体上,有些为使散热效果更佳,会另在散热本体上安装有散热风扇,通过该散热风扇所产生的风将散热本体的热量带走,以降低散热本体的热量。但随着科技产业快速的发展,计算机在运算执行上越来越快,尤其是当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越高时,其运行时所产生的发热量也越高,因此上述传统单一的散热器已无法再提供更有效率的散热能力。因此,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出一种双层散热器10a,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由上、下相互叠设的第一散热器1a及第二散热器2a构成。散热器1a、2a为铝挤型,在两散热器1a、2a上连接设置有一呈U字形热管3a,由此,通过两散热器1a、2a及热管3a的设置,能提供更佳的散热速率。但是这种双层散热器10a在相对接之间并无任何的卡固结构,仅靠U形热管3a的穿结使两散热器1a、2a被固定住,但此固定方式却很容易使两散热器1a、2a脱落分离,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针对可改进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遂有本技术的“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的产生。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其是使双层散热器能很稳固的被上、下固定住,使两散热器不会产生脱落分离的现象。本技术的一特征在于该双层散热器由上、下相互叠设的第一散热器及第二散热器构成,该散热器为铝挤型,且在两散热器上连接设置有热管。其中,该两散热器在其对接面处设置有相互配合对接的卡固部,利用该卡固部使两散热器上、下相互叠设定位,再利用加压工具,在两散热器相对接的卡固部的外侧边处进行加压,使卡固部被破坏变形,形成一卡制作用,由此,使该双层散热器能很稳固的被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该卡固部在第一散热器的两外侧边处的侧板上形成有凸肋,在第二散热器的两外侧边处的侧板上开设有相配合的凹槽,当两散热器相互上、下对接时,将凸肋及凹槽相互卡合在一起,使两散热器被上、下定位住。本技术的又一特征在于该加压工具可由一对加压模块组成,该加压模块位于侧板的两侧边处且对应于卡固部,使加压模块向侧板的卡固部处加压,使卡固部被破坏变形,令凸肋无法从凹槽处脱离,形成一卡制作用,从而使两散热器被上、下固定住。本技术的一种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能够使双层散热器能很稳固的被上、下固定住,使上下两散热器不会发生脱落分离的现象。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双层散热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散热器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散热器的立体外观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散热器的卡固部欲进行加压的组合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散热器的卡固部进行加压的组合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散热器的卡固部已加压后的立体外观组合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a-双层散热器 1a-第一散热器2a-第二散热器3a-热管10-双层散热器1-第一散热器2-第二散热器 11、21-散热本体12、22-散热鳍片 13、23-贯穿孔14、24-侧板 3-热管4-卡固部 41-凸肋42-凹槽 5-加压工具51-加压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一种“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如图2所示,双层散热器10由上、下相互叠设的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器1位于下层,第二散热器2位于上层。散热器1、2均为铝挤型,包括有一散热本体11、21,在散热本体11、21的上方处一体铝挤成形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12、22。在两散热器1、2的散热本体11、21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13、23,在贯穿孔13、23中连接设置有呈U字形的热管3。本技术主要特征在于两散热器1、2在其对接面处设有相配合对接的卡固部4,利用卡固部4使两散热器1、2上、下相互叠设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卡固部4在第一散热器1位于两外侧边处的侧板14的对接面处形成有凸肋41,在第二散热器2位于两外侧边处的侧板24的相对应处设有相配合的凹槽42。当然,卡固部4也可在第一散热器1上设有凹槽42,在第二散热器2上设置有凸肋41,或者是卡固部4也可为相互配合的鸠尾槽结构,或是其它相互配合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技术组装时,将第一散热器1及第二散热器2相互的上下叠设在一起,且两散热器1、2在相互上、下对接时,令设置在两散热器1、2上的卡固部4的凸肋41及凹槽42即会相互卡合在一起,使两散热器1、2被上、下定位住,再将呈U字形的热管3穿设在两散热器1、2上所开设的贯穿孔13、23中,即可将两散热器1、2上下的叠设在一起。如图4、图5所示,再利用加压工具5,加压工具5由一对加压模块51组成。加压模块51位于侧板14、24的两侧边处且对应于卡固部4,将加压模块51向侧板的卡固部4处加压,使卡固部4被破坏变形,形成一卡制作用,使凸肋41无法从凹槽42处脱离,即可使两散热器1、2被上、下叠设的固定,如图6、图7所示。由上述结构的说明后可知,本技术中,两散热器1、2通过卡固部4的设置,使两散热器1、2能上、下相互叠设定位在一起,再利用加压工具5使卡固部4被破坏变形,形成一卡制作用,而使卡固部4无法脱离,使两散热器1、2能很稳固的被上下固定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其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的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授予本案专利,以保障设计人的权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包括一第一散热器,具有一散热本体,在所述散热本体的上方成形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及一第二散热器,具有一散热本体,在所述散热本体的上方成形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散热器在其对接面处设置有相互配合对接的卡固部,利用所述卡固部使两散热器上、下相互叠设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散热器的散热本体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中连接设置有呈U字形的热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部在第一散热器位于两外侧边处的散热鳍片的对接面处形成有凸肋,在第二散热器相对应处开设有配合的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散热器组合卡固结构,包括:一第一散热器,具有一散热本体,在所述散热本体的上方成形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及一第二散热器,具有一散热本体,在所述散热本体的上方成形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两散热器在其对接面处设置有相互配合对接的卡固部,利用所述卡固部使两散热器上、下相互叠设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仁
申请(专利权)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