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的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36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隔热结构,是提供一隔热壳体,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可套覆结合一电源适配器,该隔热壳体包括有若干个散热槽孔,该散热槽孔布设于该隔热壳体,并贯穿该隔热壳体至容置空间,以使电源适配器使用时所产生的高温与使用者隔绝。该隔热壳体包括一隔热上盖及一隔热下盖,当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对合时,以卡勾方式互相对合固定。该隔热壳体的内侧壁面更有若干个向着电源适配器的外壁面方向凸伸出的顶制凸部,作为固定电源适配器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隔热结构,特别是涉及到在不须改变电源适配器的任一结构的情形下,能以安全、简便、迅速地将电源适配器使用时所产生的高温与使用者隔绝,并可作为该电源适配器的防护。背景技朮目前各种类型的电器产品中无论商业用、工业用、家庭用、甚至个人用,经常都会以一电源适配器来作为电源供应的装置。例如在目前所普遍使用的手提电脑、计算机外设设备、行动通信设备、测量仪器设备等等,即经常会以该电源适配器经由一电源线插接至交流电源,再由该电源适配器将交流电源转换成适合该电器设备所需的电压型态及电压值的电源。在该电源适配器的外壳体结构设计中,目前仍大部份以密闭式居多。采用密闭式电源适配器结构体的设计,有其一定的优点,例如通过该密闭式电源适配器结构体可以有效阻隔灰尘、水滴或其它外物侵入至该电源适配器的内部空间,如此可确保该电源适配器内部电路组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由于采用了密闭式的结构设计,却使得该电源适配器内部电路组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无法散发,故使得该电源适配器较易产生高热的现象。尤其是当该电源适配器在供应较高负载时,其产生的高热现象更是不容忽视。尽管在电路安全的规范下,该电源适配器所产生的高热现象仍在容许的安规范围之内,但是使用者仍不免忧虑及不安心。为了要避免使用者对该电源适配器产生高热的忧虑、以及防范可能的安全问题,因此乃有部份业者在该电源适配器的结构体开设数个散热槽孔或槽道,以使该电源适配器的内部高热易于散发,亦有其它部份业者在该电源适配器内部加装散热风扇、并配合开设的风孔,来达到更佳的降温效果。然而,此一措施却破坏了该电源适配器外壳的密闭式结构,也牺牲了该密闭式电源适配器的原有优点。该非密闭式电源适配器结构最常发生的状况是外界的灰尘、水滴、液体等侵入该电源适配器的内部空间,一旦发生此一状况,即很容易造成该电源适配器的使用安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隔热结构,当一电源适配器正在工作时,通常其工作温度均在安全规格的上限,为改善此一现象本技术将在不须改变电源适配器的任一结构的情形下,直接以安全、简便、迅速的方式加装一隔热壳体,该隔热壳体包括一隔热上盖及一隔热下盖,两者可在上下对合后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将该电源适配器容置定位在该容置空间中。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在对合以后,有一连结结构固定使电源适配器在隔热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不致松动及脱落,此连结结构可为一种卡制结构,其可包括有一卡勾及一扣部,两者通过对应的卡制关是而可稳固扣合。该隔热壳体表面分别布设有若干个贯穿至该容置空间的散热槽孔,以使该电源适配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得以经由该散热槽孔而散热,为了求得良好的散热效果,该电源适配器外壳与隔热壳体应保持适当的散热距离,因此本技术在隔热壳体内侧壁各面形成有若干个相对应且向着电源适配器的外壁面方向凸伸出的顶制凸部,该顶制凸部可使该电源适配器在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的容置空间中稳固定位,并使得该电源适配器的外壁面分别与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适当散热距离。在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的散热槽孔除了能提供散热功能外,亦可设计某些贯穿孔或开槽以配合该电源适配器的特定结构或附属构件。例如在该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对合的前后两端侧壁,各留有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电源插头及输出电源插头贯穿孔,以配合一输入电源线与一输出电源线贯穿插接于该电源适配器。本技术的优点为通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使该电源适配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利用隔热壳体与使用者完全隔绝,达到隔热及防护的原则;在安装同时不须改变电源适配器的任一结构,也不须担心灰尘、水滴的杂物渗入造成危险,使用者均可自行安装增加该电源适配器的隔热结构使用的普遍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显示图1中A圈示部份的扩大视图,其显示本技术在隔热上盖中配置有卡勾与顶制凸部的结构。图3是显示图1中B圈示部份的扩大视图,其显示本技术在隔热下盖中配置有扣部与顶制凸部的结构。图4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显示图4中5-5断面的剖视分解图。图6是显示图5中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分离时的剖视图。图7是显示本技术中的隔热上盖与隔热下盖的一对应侧边可通过一连结构件予以连结,而另一侧边则可以卡制结构进行结合或开启的剖视图。图8是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电源适配器的隔热结构是在不须改变电源适配器1的任一结构、也不影响到原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的情形下,直接以安全、简便、迅速的方式套覆结合一隔热壳体100,以提供该电源适配器1隔热及防护的功能。本技术的隔热壳体100包括一隔热上盖2及一隔热下盖3,两者可在上下对合后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将该电源适配器1容置定位在该容置空间中。该隔热上盖2及隔热下盖3表面分别布设有若干个贯穿至该容置空间的散热槽孔21、31,以使该电源适配器1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得以利用该散热槽孔21、31而散热。在该隔热上盖2及隔热下盖3的散热槽孔21、31除了能提供电源适配器1的散热功能之外,亦可设计某些贯穿孔或开槽,以配合该电源适配器1的特定结构或附属构件。例如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对合的前后两端侧壁,各留有该电源适配器1的输入电源插头孔22、32及输出电源插头孔23、33,以配合一输入电源线4与一输出电源线5贯穿插接于该电源适配器1。为了求得良好的散热效果,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内侧壁各面形成有若干个相对应且向着电源适配器1的外壁面方向凸伸出的顶制凸部24、34。当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对合之后,该顶制凸部24、34可使该电源适配器1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中稳固定位,并使得该电源适配器1的外壁面分别与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适当散热距离与空气流通的通道。在该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对合以后,可设计有一连结结构予以固定,使该电源适配器1在容置空间中不致松动及脱落,此连结结构可为一种卡制结构,其可包括有一卡勾25及一扣部35,两者通过对应的卡制关是而可稳固扣合。参阅图2是显示图1中A圈示部份的扩大视图,其显示本技术该隔热上盖2设有顶制凸部24及卡勾25。该卡勾25是由该隔热上盖2的侧壁下缘凸伸出一适当长度,其勾部结构向外侧方向凸出。图3是显示图1中B圈示部份的扩大视图。由图式可知,该隔热下盖3的上缘处设有一扣部35,且该扣部35与该隔热上盖2的卡勾25上下对应,以使该隔热下盖3得以与该隔热上盖2通过卡勾25与扣部35的扣合而稳固结合,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内部容置空间。图4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使用者能够依照电源适配器1的容置体积,选择容置空间适合的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以将电源适配器1结合本技术的隔热结构。为使该电源适配器1在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的容置空间中固定结构更为清楚,请参阅图5是显示图4中5-5断面的剖视图,图6是显示图5中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分离时的剖视图。在前述的实施例中,隔热上盖2与隔热下盖3之间是以卡勾与扣部对合的卡制结构将两者稳固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隔热结构,包括有一隔热壳体,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套覆结合一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隔热壳体包括有若干个散热槽孔,该散热槽孔布设于该隔热壳体,并贯穿该隔热壳体至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安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