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92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隔壁部和第2电极不剥离的、不易产生显示不良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具有这种发光装置的电子机器。其中,在像素电极(19)的周边部以外的隔壁部(20),形成不形成斥液部(20BA)的区域。然后,形成阴极(23),直接与该隔壁部(20)的未形成斥液部(20BA)的区域相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从小型化、薄型化的观点出发,具有第1电极、第2电极及在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之间存在发光层的发光装置引人注目。在发光装置中,有用有机材料构成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使用的发光元件,还往往被称作有机EL元件、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光聚合物元件、OLED元件。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以采用液相法(例如喷墨法、缝隙涂层法、分配器法、网版印刷法等)进行制造。就是说,具有与像素形成区域对应形成的多个第1电极和划分各第1电极的隔壁,将有机材料溶解到所定的溶剂或分散到所定的分散剂中的液滴状体,配置到像素形成区域形成的所定的第1电极上,然后去掉溶剂或分散剂,形成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化合物层。最后,形成覆盖有机化合物层及隔壁的第2电极。在该液相法中,用直接与像素电极相接的第1隔壁部,和在该第1隔壁部上形成的第2隔壁部构成隔壁。然后,对该第1隔壁部及第1电极进行亲液化处理,对第2隔壁部进行斥液化处理,从而在使配置的液滴与像素电极贴紧的同时,还避免与配置在相邻的其它第1电极(像素电极)处的液滴互相混合(例如,专利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上由隔壁划分,形成多个像素形成区域;在该各像素形成区域,形成第1电极、覆盖所述隔壁及所述像素形成区域的第2电极、以及在所述第1电极及所述第2电极之间至少具有发光层的有机化合物层;所述隔壁,具有上侧壁和横侧壁,在所述隔壁的上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使所述隔壁与所述第2电极贴紧的贴紧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泽陵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