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377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0
座椅空调装置应用于在车室内设置的座椅,具备缓冲件(6)、表皮(7)、通风孔(13)以及表槽(14)。缓冲件(6)支承落座于座椅的乘员(3)的背部或臀部。表皮(7)覆盖缓冲件(6),并具有穿孔(10)。通风孔(13)设置在缓冲件(6)中的与落座于座椅的乘员(3)的背部或臀部相对的部位,能够吸入空气或吹出空气。表槽(14)设置在缓冲件(6)中的表皮(7)侧的部位,与通风孔(13)连通,并且从通风孔(13)向缓冲件(6)中的远离落座于座椅的乘员(3)的背部的中心或臀部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向延伸。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座椅空调装置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6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20

113131号,在此通过参照编入其记载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设置于车室内的座椅上应用的座椅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已知有通过从在设置于车室内的座椅设置的多个通风孔吸入空气或吹出空气,来提高落座于该座椅的乘员的舒适感的座椅空调装置。
[0005]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空调装置是对构成座椅的背垫设置多个椭圆形的通风孔,并从该通风孔吸入空气的结构。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通风孔被称作通气孔。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38461号公报
[0009]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空调装置中,存在当通风孔被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背部封闭时,从乘员的背部附近吸入通风孔的风量减少,从而乘员感觉不到凉爽而舒适感降低这样的问题。
[0010]为了解决该问题,如果增大通风孔的内径,或增加通风孔的数量,则在乘员落座于座椅时,背垫中的设有通风孔的部位会凹陷等,可能使落座舒适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影响乘员的落座舒适性,而提高乘员的舒适感的座椅空调装置。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应用于在车室内设置的座椅的座椅空调装置具备:缓冲件、表皮、通风孔以及表槽。缓冲件支承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背部或臀部。表皮覆盖缓冲件,并具有穿孔。通风孔设置在与缓冲件中的与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背部或臀部相对的部位,能够吸入空气或吹出空气。表槽设置在缓冲件中的表皮侧的部位,与通风孔连通,并且从通风孔向缓冲件中的远离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背部的中心或臀部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0013]由此,缓冲件中的远离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背部的中心或臀部的中心的方向是缓冲件中的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落座压力小的部位。即,表槽是从通风孔向缓冲件中的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落座压力小的一侧延伸的结构。因此,即使在位于通风孔的轴向上的穿孔被乘员的身体封闭的情况下,风也从位于与表槽对应的位置的穿孔经由表槽向通风孔流动。因此,抑制了在乘员的身体的附近流动的风量的减少,乘员能够感到更加凉爽,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感。
[0014]而且,表槽向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落座压力小的一侧延伸,且表槽的深度也比通
风孔浅,因此几乎不会影响乘员的落座舒适性。
[0015]此外,缓冲件中的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背部的中心或臀部的中心是指,在座椅设置于车室内的状态下,缓冲件中的车辆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的中心部。
[0016]此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弧的参照符号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去除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的座椅靠背的表皮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0018]图2是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的座椅靠背的主视图。
[0019]图3是图2的III

III线的剖视图。
[0020]图4是图3的IV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22]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23]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24]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25]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26]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27]图11是表示去除应用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的座椅靠背的表皮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8]图12是图11的XII

XII线处包含表皮的剖视图。
[0029]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30]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31]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32]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33]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34]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具备的表槽的例子的立体图。
[0035]图19是表示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与比较例的座椅空调装置,示出了向送风机的电动机通电的电流的占空比与风量的关系的图表。
[0036]图20是表示去除应用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的座垫的表皮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间,对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各附图所记载的上下的箭头、前后的箭头、以及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前、后的用语仅仅是为了说明座椅空调装置的一例而为了方便使用的,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8](第一实施方式)
[0039]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应用于在车室
内设置的座椅。
[0040]如图1~图4所示,座椅具备:支承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1、支承乘员的臀部的座垫2、以及支承乘员的头部的未图示的头枕。
[0041]本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应用于座椅所具备的座椅靠背1。座椅靠背1具备:设置在与落座于座椅的乘员3的背部相对的部位的中央部4、及设置在该中央部4的两侧的侧支撑部5。此外,座椅靠背1的中央部4也被称作靠背面或座面。
[004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1具有:支承落座于座椅的乘员3的背部的缓冲件6、及覆盖该缓冲件6的表皮7等。本实施方式的缓冲件6由座椅衬垫8和软质的聚氨酯泡沫层9构成。此外,图1表示去除了座椅靠背1的表皮7后的状态,并对软质聚氨酯泡沫层9附加多个点来表示。
[0043]座椅衬垫8由发泡聚氨酯等形成,构成中央部4和侧支撑部5的大部分。座椅衬垫8通过例如模具成型而形成。
[0044]软质聚氨酯泡沫层9由硬度小于座椅衬垫8的发泡聚氨酯材料形成,设置于座椅衬垫8的表皮7侧。软质聚氨酯泡沫层9例如在将聚氨酯发泡之后,通过切出成型(即,板坯成型)而成,也被称作板坯聚氨酯。软质聚氨酯泡沫层9的厚度较薄,为例如1~5mm左右。
[0045]此外,也可以代替软质聚氨酯泡沫层9而使用三维网。三维网是指具备缓冲性、通气性、体压分散性优良的立体编织物的结构的缓冲件。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座椅空调装置,应用于在车室内设置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缓冲件(6),该缓冲件支承落座于所述座椅的乘员(3)的背部或臀部;表皮(7),该表皮覆盖所述缓冲件,并具有穿孔(10);通风孔(13),该通风孔设置在所述缓冲件中的与落座于所述座椅的乘员的背部或臀部相对的部位,能够吸入空气或吹出空气;以及表槽(14)该表槽设置于所述缓冲件中的所述表皮侧的部位,与所述通风孔连通,并且从所述通风孔向所述缓冲件中的远离落座于所述座椅的乘员的背部的中心或臀部的中心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具有中央部(4、41)和侧支撑部(5、51),该中央部设置在与落座于所述座椅的乘员的背部或臀部相对的部位,该侧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两侧,在所述中央部与所述侧支撑部的边界设有吊槽(11),该吊槽用于将所述缓冲件与所述表皮连接,所述通风孔和所述表槽设于所述中央部,所述表槽从所述通风孔朝向所述侧支撑部或所述吊槽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槽将所述吊槽与所述通风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晴树伊藤周治村上广宣小原章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