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空调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357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空调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座椅空调系统及汽车。其中该座椅空调系统包括座椅和空调;座椅具有坐垫和靠背垫;坐垫具有第一发泡层和具有第一风道的第一导风层,坐垫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送风孔;靠背垫具有第二发泡层和具有第二风道的第二导风层,靠背垫正面设置有第二送风孔;空调具有第一出风管;第一出风管通过第一导风管分别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空调通过第一导风管将冷风或暖风输送到坐垫的第一风道和靠背的第二风道中,第一导风层和第二导风层可将冷风或暖风发散到第一发泡层和第二发泡层,使空调可为座椅快速降温或快速加热,使座椅的温度达到人体舒适的温度,使乘客乘坐更加舒适,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坐体验。坐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空调系统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空调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空调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乘客在驾乘汽车时,汽车座椅不能保持舒适的温度。在乘座时,座椅温度不断上升,人体与座椅接触的腿、裆、背等部位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乘客将会出汗,感到不舒服,乘坐体验差,而且会对需长时间乘车的乘客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汽车在阳光曝晒后,座椅和车体的温度更高,即使开启空调也不能让汽车座椅迅速降低温度。北方地区寒冷季节则相反,汽车座椅迟迟不能达到乘客感到温暖舒适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座椅无法快速散热或升温,影响乘坐体验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空调系统,其包括座椅和空调;所述座椅具有坐垫和靠背垫;所述坐垫具有第一发泡层和具有第一风道的第一导风层,所述第一导风层位于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上,所述坐垫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送风孔;所述靠背垫具有第二发泡层和具有第二风道的第二导风层,所述第二导风层位于所述第二发泡层的后侧面上,所述靠背垫的正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送风孔;所述空调具有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通过第一导风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0005]优选地,座椅空调系统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具有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导风管。
[0006]优选地,座椅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导风管和第三导风管;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导风管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三导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导风管为一根,所述第二导风管与所述第三导风管均与所述第一导风管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导风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导风管通过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第二导风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导风管通过所述第二孔道与所述第三导风管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风管卡扣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导风管卡扣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导风层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发泡层设置有封盖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封盖,所述第二导风管穿过所述第一封盖并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发泡层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发泡层设置有封盖所述第二容纳槽的第二封盖,所述第三导风管穿过所述第二封盖并与所述第二风道连
通。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管设置有输出口,所述进风管伸入所述输出口内。
[001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以及上述的座椅空调系统;所述座椅设置在所述车身内,所述第一出风管设置在所述座椅下方。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座椅空调系统与具有该座椅空调系统的汽车,其有益效果为:座椅空调系统的空调通过第一导风管将冷风或暖风输送到坐垫的第一导风层的第一风道和靠背的第二导风层第二风道中,第一导风层可将冷风或暖风发散到第一发泡层,并通过第一送风孔往坐垫上表面送风,使第一发泡层受热均匀,从而可以为坐垫降温或加热;同理,第二导风层可将冷风或暖风发散到第二发泡层,并通过第二送风孔往靠背正面送风,使第二发泡层受热均匀,从而可以为靠背降温或加热,即空调可为座椅快速降温或快速加热,使座椅的温度达到人体舒适的温度,使乘客乘坐更加舒适,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001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座椅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座椅空调系统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的座椅空调系统的连接示意框图;
[0019]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导风层和第二导风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座椅;110、坐垫;120、靠背垫;111、第一发泡层;112、第一导风层;113、第一送风孔;114、第二导风管;115、第一容纳槽;116、第一封盖;121、第二发泡层;122、第二导风层;123、第二送风孔;124、第三导风管;125、第二容纳槽;126、第二封盖;200、空调;210、第一出风管;211、输出口;220、第一导风管;221、第一连接部;222、第二连接部;300、风机;310、进风管;320、第二出风管;400、上通风片;410、下通风片;420、导风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4]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
含义。
[002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空调系统进行说明。
[0026]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座椅空调系统,其包括座椅100和空调200;座椅100具有坐垫110和靠背垫120;坐垫110具有第一发泡层111和具有第一风道(图中未标出)的第一导风层112,第一导风层112位于第一发泡层111的底面上,坐垫110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第一风道的第一送风孔113;靠背垫120具有第二发泡层121和具有第二风道(图中未标出)的第二导风层122,第二导风层122位于第二发泡层121的后侧面上,靠背垫120的正面设置有连通第二风道的第二送风孔123;空调200具有第一出风管210;第一出风管210通过若干根第一导风管220分别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002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层112和第二导风层122均采用市面上的座椅100常用的导风垫制成,其结构如图4所示,图4中的箭头为风的流向。导风层具有上通风片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具有坐垫和靠背垫;所述坐垫具有第一发泡层和具有第一风道的第一导风层,所述第一导风层位于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上,所述坐垫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送风孔;所述靠背垫具有第二发泡层和具有第二风道的第二导风层,所述第二导风层位于所述第二发泡层的后侧面上,所述靠背垫的正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送风孔;空调,具有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通过第一导风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具有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导风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风管和第三导风管;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导风管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三导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导风管为一根,所述第二导风管与所述第三导风管均与所述第一导风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导风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锦华龙帅陈进夏炎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