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军专利>正文

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2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设置在树干胸径处,所述漏斗装置主要包括漏斗本体,呈中空漏斗状,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形成中空腔体;扳扣装置,位于漏斗本体的下边缘处,两扳扣装置由螺丝螺纹固定;合页部,纵向设置在漏斗本体两部分第一衔接部处,连接两部分漏斗本体,形成一个整体;舌状部,纵向设置在漏斗本体两部分第一衔接部处及第二衔接部处,呈舌头状,使组合后的漏斗本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通过扳扣装置将漏斗装置螺纹固定在树干上,可阻挡油松毛虫的下树路线,有效提高油松毛虫越冬基数调查准确率及防治率,同时具有省工、省力、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等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树干胸径处,通过阻挡油松毛虫下树越冬的路线,有效调查油松毛虫越冬基数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
技术介绍
在林业上,油松毛虫越冬基数调查是指导第二年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调查的准确率直接影响防治措施的制定。公知的油松毛虫调查时间一般安排在油松毛虫下树越冬后的十一月份,此时油松毛虫在树下越冬,适合进行虫情调查。在现有技术中,用镊子、改锥等物品在树根基部周围的土中及树皮下调查油松毛虫越冬基数。但通过近十年的观察发现,调查基数明显小于第二年春害虫发生量,这是因为油松毛虫越冬主要集中在树下的杂草、枯枝落叶下及树皮缝内。由于害虫越冬场所的多样性,使调查工作难度大,调查的越冬基数准确性差。油松毛虫防治一般安排在越冬油松毛虫上树后的4~5月份,应用飞机防治和人工地面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虽然暂时控制了油松毛虫的危害,但既杀伤天敌,又破坏生态环境,污染水源。由于杀伤了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一旦不能及时防治,将导致害虫猖獗。同时,此种防治方法只能杀掉90%的油松毛虫,还有10%将继续进行危害,这些继续危害的油松毛虫还会繁殖出数量可观的下一代。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良,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技术。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设置在树干胸径处,通过阻挡油松毛虫的下树路线,有效提高油松毛虫越冬基数调查的准确率及防治率,同时具有省工、省力、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等特点。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包括漏斗本体,呈中空漏斗状,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形成中空腔体;扳扣装置,位于漏斗本体的下边缘处,两扳扣装置由螺丝螺纹固定;合页部,纵向设置在漏斗本体两部分的第一衔接部处,连接两部分漏斗本体,形成一个整体;舌状部,纵向设置在漏斗本体两部分的第一衔接部处及第二衔接部处,呈舌头状,使组合后的漏斗本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本技术的一种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其中漏斗本体可为塑料材料制成。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漏斗本体2-扳扣装置3-合页部 4-舌状部5-中空腔体6-上开口7-下开8-第一衔接部9-第二衔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图2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展开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设置在树干胸径处,所述漏斗装置主要包括漏斗本体1、扳扣装置2、合页部3及舌状部4,其中漏斗本体1呈中空漏斗状,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形成中空腔体5。漏斗本体1可为塑料材料制成,其上边缘可围成上开口6;下边缘可围成下开口7。在漏斗本体1两部分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衔接部8及第二衔接部9。扳扣装置2位于漏斗本体1的下边缘处,两扳扣装置2由螺丝螺纹固定。合页部3纵向设置在漏斗本体1两部分的第一衔接部8处,连接两部分漏斗本体1,使其能相对自由运动,并形成一个整体;舌状部4纵向设置在漏斗本体1两部分的第一衔接部8处及第二衔接部9处,呈舌头状,使组合后的漏斗本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中空腔体5形成完整腔体。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际运用时,将本技术的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固定设置在树干胸径处。将漏斗本体1的下边缘紧靠树干设置,通过扳扣装置2固定在树干上,并可根据树干的直径大小,通过调节扳扣装置2,来控制下边缘的直径大小,使其能与树干很好的贴合,稳固定位其上。并通过舌状部4的设置,使第一衔接部8及第二衔接部9处留有的缝隙能很好的被封闭,最终形成完整的中空腔体5。树干则通过上开口6及下开口7贯穿在本技术的中空腔体5中。随着气温下降,油松毛虫开始下树越冬,由于本技术的漏斗装置能阻挡其行动的路线,使油松毛虫不能继续向树干基部运动,只能停留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漏斗本体1中。如果每天及时处理漏斗本体1内的活虫,统计每天下树的油松毛虫量并进行累加,就能得出越冬基数。同时由于在油松毛虫下树越冬时全部被处理,使油松毛虫得到有效的防治。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能阻隔油松毛虫下树进行越冬,因此利用此装置的调查方法准确率可达到100%,而采用传统油松毛虫越冬基数调查方法,调查准确率仅为36.1%。由于在油松毛虫下树越冬时全部被处理,使得油松毛虫防治率为100%,而化学防治率仅为90%。因此使用本技术,可大幅提高油松毛虫越冬基数的调查准确率,并有效提高其防治率,同时还具有省工,省力,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的特点。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的确能利用上述构造,实现所述功效。且本技术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也未公开使用过,符合新型专利的新颖性及创造性等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本体,呈中空漏斗状,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形成中空腔体;扳扣装置,位于漏斗本体的下边缘处,两扳扣装置由螺丝螺纹固定;合页部,纵向设置在漏斗本体两部分的第一衔接部处 ,连接两部分漏斗本体,形成一个整体;舌状部,纵向设置在漏斗本体两部分的第一衔接部处及第二衔接部处,呈舌头状,使组合后的漏斗本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查及防治油松毛虫的漏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本体,呈中空漏斗状,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形成中空腔体;扳扣装置,位于漏斗本体的下边缘处,两扳扣装置由螺丝螺纹固定;合页部,纵向设置在漏斗本体两部分的第一衔接部处,连接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军侯雅芹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军侯雅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