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14634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7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制备方法。该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35~40%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40%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2~18%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14~1%的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和14~1%的顺5-十二碳烯醇。将配制好的性引诱剂直接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或者聚乙烯管中制成油松毛虫诱芯。在配制诱芯时向其中添加抗氧化剂和紫外光吸附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诱剂具有灵敏、高效、持效期长和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点,可用于油松毛虫的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防治,准确预报下代虫口发生密度,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松毛虫进行种群监测和诱杀,属于油松毛虫监测和防治

技术介绍
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包括许多重大的森林食叶害虫种类,其中松毛虫属(Dendrolimus)昆虫就是典型的代表。全世界共有30余种松毛虫, 分布在中国的27种松毛虫中,危害严重、分布广泛的有6种,即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云南松毛虫 (D. houi)、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和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这类害虫繁殖力极强,大量猖獗时,针叶全部被食尽,似火烧一般,重者使松林大面积枯死,严重影响松林的健康成长,故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许多学者对我国松毛虫种类、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调查监测、测报模型、发生与环境关系、防治方法、治理策略和综合管理等方面都做过研究。油松毛虫一般I年发生I 2代,在北京、河北、河南、辽宁、内蒙、陕西、山西、山东和四川等地危害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马尾松和白皮松。生产上针对油松毛虫危害而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是人工或者飞机喷洒化学农药或者生物农药,如灭幼脲III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苦参碱、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等。对油松毛虫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报是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例如预报飞机喷洒生物农药防控松毛虫危害的最佳喷施时间。但是由于森林分布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传统的人工踏查监测油松毛虫的危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而常常因不能及时掌握虫情,导致其经常性大爆发。松毛虫性信息素因具有成分高效、种群监测灵敏、使用简便和费用低廉等优点而在生产上受到高度重视。已经阐明性信息素组分的松毛虫种类如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等,由于其组分在成分和比例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很强的物种专一性,所以不同种类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不能通用。根据油松毛虫的生物学习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油松毛虫性信息素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评价工作,以期解决生产实践中油松毛虫预测预报和防控难题。对害虫进行准确的预报有利于采取恰当的方法防控其危害,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可利用昆虫性引诱剂来监测是否有外来毁灭性害虫的入侵。如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将我国的马尾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列入潜在威胁物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引诱剂,对油松毛虫进行种群监测,达到及时掌握虫情,适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防止油松毛虫的大爆发。对这种害虫的有效监测是防治这种害虫的关键。该引诱剂具有成本低、诱效高和持效期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发生面积大、地形和地势复杂的油松毛虫种群监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I)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 40% ;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35 40% ;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 18% ;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14 1% ;5)顺5-十二碳烯醇,14 I %。优选的,上述5种成分(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 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5-十二碳烯醇)的化学纯度均大于80% (重量),立体异构体的纯度均大于90% (重量)。将以上百分数的各种化合物(占引诱剂的重量百分比)按上述比例均匀混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包括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剂和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或者聚乙烯塑料管载体。其中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和重量百分比I)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35 40% ;2)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35 40% ;3)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2 18% ;4)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14 1% ;5)顺5-十二碳烯醇,14 1%。优选的,在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包括下列组分和重量配比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O. 5 5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O. 5 5毫克/每个诱芯;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O. 03 2. 5毫克/每个诱芯;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O. 2 2毫克/每个诱芯;顺5-十二碳烯醇O. 2 2毫克/每个诱芯。本专利技术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所述的溶剂可优选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按要求的比例溶解在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溶剂中,其浓度可优选为 50 100微克/微升。本专利技术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中含有30 70% (W/W)的氯化丁基橡胶和70 30% (W/W)的天然橡胶,所述的聚乙烯塑料管载体为I毫升带管盖的聚乙烯塑料管。优选的,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袖口式一端的外径是9mm,内径是6mm,袖口深10mm,诱芯全长19mm ;所述的I毫升带管盖的聚乙烯塑料管的外径为8臟,内径为6臟,高为 31mm。在本专利技术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中,还可以添加抗氧化剂和/或紫外光吸附剂,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 二叔丁基对甲酚,其添加量为O. 5 IOmg/ 每个诱芯;所述的紫外光吸附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其添加量为O. 5 IOmg/ 每个诱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油松毛虫性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按照上述的成分和比例溶解在溶剂中,然后用注射器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或者聚乙烯塑料管内。具体步骤包括(I)按所述的组成与比例配制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均匀混合,备用;(2)将上述所得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解在溶剂中;(3)然后用注射器将步骤(2)配制的性引诱剂溶液滴加到袖口式复合橡胶塞的隔片上或者直接滴加到聚乙烯塑料管内。步骤(3)制成的诱芯可密封于铝箔制成的样品袋中,低温保存备用。所述的溶剂优选为正己烷或者二氯甲烷,所述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溶解在溶剂中的浓度为50 100微克/微升。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向步骤(3)所得的每个诱芯中添加抗氧化剂和/或紫外光吸附剂,所述的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苯甲醚或2,6_ 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化剂添加量为O. 5 IOmg/每个诱芯;所述的紫外光吸附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其添加量为O. 5 IOmg/每个诱芯。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可以放在分析纯的乙醇中浸泡 20 30天,期间更换乙醇3 5次,或者将诱芯载体放在索氏提取器中连续洗脱48小时以上,将处理好的袖口式复合橡胶载体放在自然条件下晾干,装到密封塑料袋中密封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可作下列用途(I)生产上用于油松毛虫的种群监测和预报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性引诱剂诱芯具有高效的诱蛾活性。即使在林间虫口密度很低的情况下,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满足生产上针对油松毛虫危害的早期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止其爆发成灾。该预报技术经济实用,大大降低人力成本。(2)用于大量诱杀,生物防控油松毛虫的危害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油松毛虫诱芯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波张真王鸿斌张苏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