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65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2
本申请涉及智能机器领域,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移动部、减震组件;移动部通过减震组件与机器主体连接,减震组件包括有支撑部件、传动部件和缓冲部件;支撑部件安装于机器主体底部,且机器主体驱动端对支撑部件提供传动;传动部件一端部与支撑部件靠近机器主体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部与移动部连接,且靠近移动部一侧通过缓冲部件与支撑部件远离机器主体的一端连接;传动部件以与支撑部件靠近机器主体一端的连接点为轴心向缓冲部件方向倾斜设置。本申请具有提供减震并降低震动对电机的影响的效果。的影响的效果。的影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机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执行诸如作业或移动等任务。特别指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
[0003]移动充电机器人是指能够移动至所需要充电用电的车辆、设备等位置提供紧急供电的机器人或充电车,一般采用无人驾驶,自动导航定位,属于人工智能领域。
[0004]这一类移动充电机器人或充电车,在驾驶至指定地点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路况,如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或石子过多的路面,或有减速带以及坡面的路面,这类路况均会使移动充电机器人或充电车在路面滚动时,产生程度不同的震动,随着移动充电机器人或电动车的移动速度变化,震动幅度也会随移动速度以及路况变化,幅度过大的震动,会使轮子将震动的力传递至电机,导致电机同样受到震动,容易使电机受损。
[0005]针对上述中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轮子受到震动连带影响电机运行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轮子受到震动连带影响电机运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机器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移动部、减震组件;移动部通过减震组件与机器主体连接;减震组件包括有支撑部件、传动部件和缓冲部件;支撑部件安装于机器主体底部,且机器主体驱动端对支撑部件提供传动;传动部件一端部与支撑部件靠近机器主体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部与移动部连接,且靠近移动部一侧通过缓冲部件与支撑部件远离机器主体的一端连接;传动部件以与支撑部件靠近机器主体一端的连接点为轴心向缓冲部件方向倾斜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于机器主体的驱动装置(如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与移动部间接连接,同时经由传动部件传递动力,以驱动移动部行进运动,实现机器人的移动,而在移动过程中,移动部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因外力变化而震动,由于移动部直接传动部件连接,因此,移动部的震动并不会直接作用于电机,从而避免了震动直接转导至电机,而影响电机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缓冲部件,且传动部件向缓冲部件倾斜设置,当受到移动部受到震动时,带动传动部件沿倾斜方向抬起,并最终将震动力传递至缓冲部件,基于此,通过缓冲部件将震动力削弱,从而实现了机器主体的避震,进一步降低了因机器主体受到震动冲击而影响电机的稳定性。
[0009]优选地,支撑部件包括有支撑座、固定座、联动轴承和联动轮组;支撑座安装于机器主体,并开设有供传动部件连接的连接口;固定座安装于支撑座底部;联动轴承安装于支
撑座;联动轮组套设在联动轴承上,且与机器主体输出端连接,并由机器主体输出端提供传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件提供传动部件安装和支撑,联动轮组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机驱动力传递至传动部件,进而使移动部能够获得行进动力以驱使机器人移动行走,保证机器人的正常移动,基于此,传动部件与电机之间还连接有联动轮组,使得传动部件在发生转动或震动时,也不会对电机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了电机因其他部件的震动而不稳定的情况。
[0011]优选地,联动轮组为锥形齿轮,锥形齿轮与传动部件输入端传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联动轮组设置为锥齿轮,以适应电机的安装方位以及传动方向,提高适配性。
[0013]优选地,支撑座与机器主体之间设置有旋转轴承,且支撑座与旋转轴承固定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轴承可调整机器人或充电车的移动方向,旋转轴承的作用在于带动支撑座发生同步转动,并通过支撑座带动传动部件的转动,进而由传动部件带动移动部进行转动,如此可调整移动部的运动方向,即实现机器人的转向。
[0015]优选地,传动部件包括有承重架、传动组、支撑轮、支撑轴、固定轴承、移动座和连接架;支撑轴与支撑部件连接;支撑轮、固定轴承依次安装于支撑轴,且支撑轮通过支撑部件输出端传动;承重架一端安装于固定轴承,另一端与移动部连接,且以支撑轴为轴心向缓冲部件方向倾斜设置;传动组安装于承重架远离支撑轮的一侧,且一端与支撑轴连接,另一端与移动部连接;移动座一侧与承重架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架与移动部远离传动组的端部连接,且移动座位于支撑部件与移动部之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提供驱动时,通过支撑轮将驱动力传递至支撑轴,支撑轴沿固定轴承旋转,旋转过程中带动传动组旋转,以驱动移动部旋转,当移动部行动走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产生震动影响时,移动部会挤压弹起产生震动力,使震动力传递至承重架,由于承重架以支撑轴为轴心向缓冲部件倾斜设置,因此承重架及安装在承重架上的传动组会沿支撑轴向缓冲部件倾斜旋转,从而将震动力传递至缓冲部件上,由缓冲部件抵消大部分震动力,避免震动通过承重架传递至机器主体内部的电机。
[0017]优选地,传动组包括若干传动轮,移动部的转动轴一端部与传动轮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传动轮组合,以适应不同的移动部尺寸大小,增强适配性。
[0019]优选地,还包括有闭合罩,闭合罩安装于传动部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闭合罩提供遮挡和保护,闭合罩的大小可与承重架契合,使杂物不会进入传动组而将传动组卡住。
[0021]优选地,缓冲部件包括有缓冲件和弹性件;缓冲件一端部与支撑部件远离机器主体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部连接于传动部件靠近移动部的一侧,且传动部件与移动部连接的一端靠近缓冲件倾斜;弹性件套设于缓冲件,且位于支撑部件与传动部件之间弹性件套设于缓冲件,且位于支撑部件与传动部件之间。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部件缓冲部件在移动部产生震动的情况下,传动部件沿连接口倾斜,并带动使传动部件与缓冲件的连接点沿缓冲件向支撑部件移动,移动的同时挤压弹性件,挤压弹性件时,弹性件产生与挤压力相反的弹力,将震动力抵消,从而使
机器人在移动时更平稳。
[0023]优选地,缓冲部件支撑部件与传动部件对应开设有限位口,且限位口尺寸大于弹性件的外径,弹性件两端位于对应的限位口内。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限位口是为了避免弹性件位置发生偏移,同时也保证弹性件在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时,整体均位于限位口内,保护弹性件减少易损。
[0025]优选地,缓冲部件还包括有若干限位部,传动部件上设置有若干限位部,且限位部位于缓冲件旁。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机器主体运行在较为平稳的路面,可将限位部向固定座伸出部分长度,减少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可压缩空间,以限制弹性件的压缩范围,调整弹性件的可压缩度,避免压缩过紧而导致弹性件崩裂,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因过度震动影响移动部与其他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安装于机器主体的驱动装置(如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与移动部间接连接,同时经由传动部件传递动力,以驱动移动部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主体(1)、移动部(2)、减震组件(3);移动部(2)通过减震组件(3)与机器主体(1)连接;减震组件(3)包括有支撑部件(31)、传动部件(32)和缓冲部件(33);支撑部件(31)安装于机器主体(1)底部,且机器主体(1)驱动端对支撑部件(31)提供传动;传动部件(32)一端部与支撑部件(31)靠近机器主体(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部与移动部(2)连接,且靠近移动部(2)一侧通过缓冲部件(33)与支撑部件(31)远离机器主体(1)的一端连接;传动部件(32)以与支撑部件(31)靠近机器主体(1)一端的连接点为轴心向缓冲部件(33)方向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31)包括有支撑座(311)、固定座(312)、联动轴承(313)和联动轮组(314);支撑座(311)安装于机器主体(1),并开设有供传动部件(32)连接的连接口;固定座(312)安装于支撑座(311)底部;联动轴承(313)安装于支撑座(311);联动轮组(314)套设在联动轴承(313)上,且与机器主体(1)输出端连接,并由机器主体(1)输出端提供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联动轮组(314)为锥形齿轮,锥形齿轮与传动部件(32)输入端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支撑座(311)与机器主体(1)之间设置有旋转轴承(316),且支撑座(311)与旋转轴承(316)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传动部件(32)包括有承重架(321)、传动组(322)、支撑轮(323)、支撑轴(324)、固定轴承(325)、移动座(326)和连接架(327);支撑轴(324)与支撑部件(31)连接;支撑轮(323)、固定轴承(325)依次安装于支撑轴(324),且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斌甘远贵
申请(专利权)人:芯河兴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